簡答題是一種常見的問題形式,在日常教學和各種考試中被廣泛使用。答案是思維的表達,在科學與規范的答題要求下,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很好的思維訓練過程。
簡答題是相對于分析、說明等各種論述問題而言。它不是指問題形式簡單,不是因為出示了大量材料便不能簡答,簡答與論述問題也不必以考查內容的不同來區分。大家一般認為簡答題只適合于考查對學生內容的記憶,而分析說明等論述類問題才適合于考查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實踐中一般也這樣命題,這其實是對簡答題功能的片面認識。簡答題同樣也適合于考查理解的內容,只不過對理解思維的表達要求較少而已。簡答之簡是對答案要求的相對簡單,這雖然會在文字的量上有所表現,但從根本上講,并不在于文字的多少,而是對思維表達的要求相對簡單。你可以有復雜的思維過程,但在解答的過程中,只需要再現一個特定的思維層次。
常見的簡答題依據問題內容可分為三類。一是內涵類,要求回答概念,命題的定義或含義,即“是什么”之類。二是外延類,要求回答事物的種類,結構,表現或行為方式等,即“有哪些”“什么樣”之類。三為證明類,這類問題要求出示理論或事實的論據,以證明或反駁給定的論點,常見的“為什么”的問題即屬此類。
內涵類簡答題,概念或命題的含義有時很復雜,因此答案需要概括,但概括可以分為若干層次逐層進行。此類問題只宜表達與問題相鄰的概括,也即除命題本身外對問題內容的最高層次概括,這意味著對概括表達的內容不必再做分析,解釋與說明,在答案內容中沒有種屬關系,否則理解說明問題就無法劃清界限。
例如簡答題“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回答“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即可,這就是對現階段主要矛盾內容的最高概括。至于這一矛盾的各種表現以及“物質文化需要”“落后社會生產”等做進一步解釋,屬于對矛盾內容的第二層次概括,所以在解答中沒有必要。
外延類簡答題的答案要求也應該是只要一層表達,即只要求指出有哪些成什么樣的表達形式,行為方式,組織結構等,此外不必具體說明。否則,就與說明、論述類問題的答案相混淆了。
例如簡答題“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只需答出要從教師的角度看問題,要用禮貌用語,要注意場合,勿失分寸等幾條即可。根據課本內容,這就是對溝通方法的最高層次概括。至于每一點方法的具體要求,做法和表現則屬于次層分解或概括的內容了,所以不必一一論述。證明類簡答題簡單之處應該有兩點,第一,只要求對論點的第一層證明或反駁,而對論據本身則不再證明或說明,解釋,即答案中不需要分論點。第二,對問題中給定的論點及其中的關鍵概念無需說明含義和定義。這樣兩點規定,可以使該類簡答題與論述類問題劃清界限。
例如簡答題“為什么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需要答出課本提供的三點理由即可,即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至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及對三點理由的證明都不必要。
總之,簡答題的答案應該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點,只需要反映單一的思維層次,這是簡答題的本質所在。明確這一點,才可能使簡答題充分發揮考查學生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的功能。
(作者單位:江西省樟樹市東村中學)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