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此一法也。”李漁這句話是說寫一篇文章要重視開頭,而一堂課就好比一篇文章,課堂導入就是文章的開頭段落。
精彩的文章開頭往往使讀者有強烈的閱讀沖動,而好的課堂導入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正如于漪老師所說:“閱讀課文的起始階段猶如一篇文章的開頭,須反復斟酌,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迅速進入學習的軌道。”
上課伊始,多數學生都處在一種心理準備狀態,這段時間學生的精神比較集中,但是這種狀態維持時間很短。這時,如果教師能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環節,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往往能使這堂課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更為重要的是,好的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授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反之,如果每堂課前老師都是要求學生把書翻到第幾頁或者干脆直奔主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上課枯燥無味,剛剛燃起的激情瞬間化為烏有。
具體說來,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創造一種美妙的氛圍將學生瞬間帶入佳境,為一堂課的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堂導入方法很多,現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介紹幾種:
背景性導入如講授江河的《星星變奏曲》時,可先介紹一下文章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文革結束后不久,經歷十年浩劫的知識青年心靈備受摧殘,因此他們痛恨精神的禁錮,渴望精神的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學生了解這些后,才能對“在夜里凝望,尋找遙遠的安慰”“一年又一年,總寫苦難的詩”“誰愿意,看著夜晚凍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等意思晦澀的詩句有深層的理解。
故事性導入故事導入的好處在于能夠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切入正題。如講授郭沫若的《雷電頌》之前,教師可以跟學生講講屈原的故事,這對學生把握文中人物很有幫助;講授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可以給學生講講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音樂性導入如講授李煜的《虞美人》前可以播放一段《江河水》,那深沉哀婉的曲調會將學生引入凄婉纏綿的意境,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詩歌的意境;講授莫懷戚的《散步》時,可以讓學生邊看課文邊聽《吉祥三寶》,優美的旋律和一家三口深情的對唱會將學生帶入一種和諧的氛圍。
交流性導入如講授《羚羊木雕》時,我先設計了一段課前交流:同學們,擁有親情友情是幸福美好的,但現實中偶爾的分歧、沖突往往使親情友情受到傷害,這時我們該怎么去面對呢?你們有沒有與親人或朋友鬧矛盾的時候?如果有,這時你又是如何處理的呢?請大家談談。不少學生舉手發言,暢所欲言,氣氛熱烈。
熱點性導入如講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我向學生講述了武打明星成龍的成長經歷。由于學生很崇拜成龍,聽得津津有味,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從而更好地把握了此篇課文的主旨。
對比性導入如在講授《孫權勸學》時,可以先聯系一下以前學過的課文《傷仲永》,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仲永有學習天賦,因為忽視后天的學習,而“泯然眾人矣”;呂蒙天資普通,卻因為后天的勤奮好學,令魯肅刮目相看。
課堂導入必須注意:1.導入的時間要短。如果太長就顛倒了主次,也不利于學生延長激情。2.導入的內容要恰切,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3.所選導入的內容一定要和課文相關,對課文學習有一定的啟發性,切不可離題萬里。
教無定法,關鍵是得法。課堂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巧妙設計的幾分鐘,就好像是星星之火,可以點燃學生貫穿整個課堂的學習熱情。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鐵路一中)
責任編輯: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