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問題的提出
新課改已拉開序幕,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呼聲也在不斷增強,同其他學校一樣,我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生源質量有所下降。面對新課改形勢,為能使我校外語教學繼續保持一貫的優勢并有所突破,我們對學生英語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學習習慣較差。因此,我們決定尋求一種切實可行的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全面提升我校英語教育質量。
二 研究內容
1.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學習常規研究;
2.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學習常規評價研究;
3.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研究。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采用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抽樣調查法,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首先,重視預習環節,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習慣,學會預習。為了讓學生課前重視預習,做到上課時“有備而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外研版必修三Module3時,我首先提出了五個問題:
1.What is a Tornado?
2.Where does tornado mostly happen?
3.Which city is not among three US States affected by 1925 tornado?
4.What is a Hurricane?
5.What happened at sea during a hurricane?
學生通過預學課文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第二天上課時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課文,而且上課速度也能加快,在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肯定大大激發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其次,采用合適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課堂上巧妙提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習慣的形成。教師的提問應盡量避免學生機械回答的簡單問題,多提一些能讓學生開動腦筋的未知性問題,培養學生在不可預見的(即真實的)情況下運用英語的能力。只有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回答,而不是在書本上找現成的答案,才能培養學生主動積極思考習慣,合作討論,相互學習,增加學生英語語言習得的機會。
再次,積極開辟第二課堂,課外廣泛閱讀,進一步拓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精神。
教師應要求學生廣泛涉獵,不斷擴大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范圍,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向學生推薦一些難度適宜,題材廣泛且學生感興趣的刊物和書籍。如ENGLISH WEEKLY上的Birthdays in Britain這類短而精辟的文章。NEW CONCEPT ENGLISH上的部分材料,教師可要求學生自主地去閱讀這類文章。然后,讓同學們交流學習心得、學習筆記,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上下文推測生詞的含義,有意識地去識記一些感興趣的單詞、詞組、句子,達到擴大詞匯量,培養閱讀速度的目的。還可以通過校園網,學唱英語歌曲,了解最新的英語新聞,學生在自主接觸了一些鮮活的、地道的英語表達法后,會不自覺地相互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 已取得相關研究成果
1.從理論價值而言,自主學習依據創新性學習原則,以建構主義學習論為支點。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創設一個有利于建構知識的環境,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中自我學習,健康成長;教師的角色從供給式的教育者轉變為激勵式的學習幫助者。為研究新課程標準下科學地開展自主學習、任務型教學途徑提供了實踐基礎和理論指導。
2.實踐意義方面而言,首先,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順應了《英語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主旨要求: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從學生方面來說,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表達等學科以外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識的能力;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較容易吸收教學內容。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得到增強,學英語的自信心大大加強。
4.就教師而言,自主學習模式不僅促進了教師的教,給教師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也為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實施教學改革提供了舞臺,增強了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全人教育”的理念,使素質教育向良性發展。教師的科研意識增強,教師正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可以顯著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實驗不僅促進了廣大教師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而且極大地調動教師投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西藏日喀則地區第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