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中,如何教學生“自主探究建構”呢?我們的實踐與體會是:
一合作交流——運用循環日記提高合作學習技能
具體做法如下:教學實驗一開始,學生每人每天學寫一篇觀察日記,一段時間后,依據寫作水平的高低,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循環寫日記,一周一個循環。每天有一名學生寫日記,這個同學要先看前面同學的日記,再確定自己的寫作對象和思路,同時要對前一名同學的日記進行點評。在循環日記進行的過程中,老師組織學生隔一段時間評一次,各小組的同學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內寫日記的心得體會,為自己、為他人提提意見,取長補短,商量如何相互合作,大膽交流,廣泛了解有關自然、社會、人類自身的豐富知識,積累作文的素材,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互批互改——自主探究,解決學生在作文中的困難和疑惑
1.抓住講評示范,教給自改方法:(1)范文引路。課前選擇有代表性例文,旨在進行方法的指導,為日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作鋪墊。(2)教師講評,以示范作鋪墊。(3)讓學生學修改自己的文章。學生自批自改自己的習作,比老師批改要認真多了。
2.互批互改,提高自改能力。學生對自己的文章已形成思維定勢,往往找不出毛病來,此時可采用互批互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互幫互學,集思廣益,交互學習。做法是:(1)優劣互改互動。把優等文給后進生改,讓后進生有榜樣可學,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把后進生作文給優生改,讓優生有施展自己才干的機會,給他們以當“小老師”的空間和時間,在互改中提高評改水平。(2)小組多向互改。以四人為一組,一人讀自己的習作,三人聽后提出修改意見。習作可與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同時要求每位批改者要勾畫出錯別字、不通順的句子等,并寫出修改意見,劃出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適當地加一些側批,最后總結出該習作的優點和不足。由于兒童具有好奇心和自我表現力強的心理特點,因此讓他們參與批改作文,有當“小老師”的自豪感,沒有精神壓力,批改作文時,興致格外高,責任心也格外強。之后又讓學生自己推薦優秀作文進行講評,首先當眾朗讀優秀作文,然后根據批改的情況發表意見,說出它為什么優秀,優點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處,最后由班上其他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只要能講出作文中哪個句子寫得好、哪個詞用得好,老師就給予鼓勵,目的是促使他們大膽參與,在參與中培養對作文的興趣。
在作文講評時,需留出5-1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在這有限的時間內要學生將選定的精彩片段讀給大家聽,這樣給了更多小作者展示作品的機會,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而這種滿足又會轉化為激勵學生不斷向上的動力,引導學生寫作的興趣,同時進一步加大了交流的力度,使全班學生受益。
三體驗學習——活動教學方式在作文教學中的探索
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說;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兒童的實踐,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蕩”。孩子的創作才能只有在寬松的環境中才能得到正常發揮,而體驗學習正是一種基于學生活動體驗獲得感性認識的學習過程。學生把從生活中收集到的許多資料帶進作文,無須說假話,就能寫出有童心童趣的作文。因此,體驗學習方式的提出,意在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生活,收集資料,寫出真實的作文。在實施這一環節中,我們是從以下幾方面來做的。
1.“即寫”訓練法。首先從班集體入手,引導學生及時、如實地描繪事件全過程,開掘生活中多種多樣的材料。
2.“因勢”利導法。抓住時機,現場指導,克服學生說假話的不良傾向,把主觀感受帶進作文中去。
3.自由寫“真”法。鼓勵學生動手寫自己身邊的事、眼中的景、熟悉的物??梢圆幌迺r間、內容和篇幅,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和自己對某些事情的觀察體驗、感悟看法,描摹自己的心理變化等。
訓練中,要突出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誘導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活躍的思維,創造“記真事、說真話、表實感”的機會,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寫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經過多次循環體驗,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較大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羅坳鎮大江希望小學)
責任編輯: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