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進行高三地理總復習之前,我對兩個文科班150名學生作了問卷調查,發現有90%的學生反映區域地圖是難點之一,而且是導致學不好地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這一問題及其解決辦法談幾點看法。
一區域地圖的特殊性
地理圖像類型很多,如地理事物分布、原理示意、景觀、等值線、統計圖表、地形剖面、模式、系統聯系框圖等。本文所講的區域地圖即地理事物分布圖,可分為綜合圖與專題圖。以政區圖為基礎,包括地形、河流、礦產、城市、鐵路等要素的是綜合圖;氣候類型分布、水系分布、各類資源分布、洋流分布、農業區和農作物分布、工業區和工業分布、交通圖等是專題圖。通過區域地圖,可以研究相關區域的地質、地貌、水文、植被、自然災害、人文活動、環境問題等地理問題。區域地圖和其他地圖一樣,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區域地圖又和其他地圖不一樣,眾多知識,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歷史、政治等知識,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張區域地圖上,所以,高考文綜試題多以它為切入點。憑借區域地圖,可以全面聯系、組織、整理區域地理知識,因此,高三地理復習時,不僅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使學生養成“左圖右文”的學習習慣,更要帶領學生突破區域地圖這一難點,為區域地理復習掃除障礙。
二突破區域地圖的方法
學生從初中開始接觸區域地圖,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三時學生對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已非常模糊,甚至根本沒有印象,一旦遇到區域地圖就會心里沒底,因此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將知識落到實處。學習效果不佳,就會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沒有興趣更不可能獲得好成績,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組織第一輪復習時,要將地球、地圖和區域地圖部分作為基礎知識先突破,再講基本規律和原理,就像英語學習先突破26個字母和48個音標后再說其他學習一樣。
其實,各類區域地圖都是以地形圖和政區圖為基礎的,地形圖和政區圖就像是一幢房子的基本框架,而各種地理事物則相當于房內的各種內容,所以突破區域地圖的關鍵是突破地形圖和政區圖。雖然學生沒有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但通過初中、高中的學習和訓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繪圖、析圖能力,所以復習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師生共同配合,分如下步驟突破難點。
1.打印空白圖
教師準備如下空白圖給每位學生使用:世界的海洋和陸地圖,東亞等13個分區圖,中國政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臺灣省、香港和澳門地區等圖。
2.分類提煉地理事物
學生對照原圖以及查找相關資料,分類提煉本區域的地形和政區方面的地理事物。地形方面:本區主要地形,如河流、湖泊、海洋、海峽等;政區:提煉出國家、首都、著名城市、港口等。
3.標注地理事物
學生將提煉出來的地理事物分別采用直接填注、用數字序號或字母標記等方法在空白圖中落實,原則是圖幅允許填注的直接填注,否則用數字序號或字母標記。并標出有關圖例。
4.構建立體知識網
全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閱讀、填制所有區域圖,能加強對地形和政區兩方面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的記憶,為掌握本區域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后面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將相應的知識落實到上述各圖中,慢慢地學生頭腦中將有一幅幅氣候圖、地形圖、水文圖、政區圖、交通圖的疊加,形成立體知識網,從而突破區域地圖這一難點。
三舉例說明(以“中國西北地區地形圖”為例)
步驟一:描出空白圖經緯度控制線:北緯40度、45度緯線兩條,東經80度、90度、100度、110度、120度經線五條。
步驟二:分類提煉地理事物。
山脈:阿爾泰山、天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烏鞘山、賀蘭山、陰山、大興安嶺
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
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弱水
高原:內蒙古高原、呼倫貝爾高原
湖泊:博斯騰湖、艾比湖、烏倫古湖、塞里木湖、呼倫湖
步驟三:標注上面提煉的地理事物。
步驟四:構建立體知識網。
當復習到任何有關西北地理的自然、人文、歷史、政治等相關知識時,學生都可以落實到相應的地點,逐漸形成知識網絡。
區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許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具體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它們的分布、特征、成因、變化等,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說明。這一活動不僅可以為區域地理的復習掃除知識障礙和心理障礙,而且還有下列好處:①通過親手繪圖,熟悉了繪圖的步驟和基本方法,可增強繪圖能力;②在制圖的同時,還須提煉地理事物和標注地理事物,可提高讀圖、析圖和處理問題的能力;③每一幅圖都是由兩位同學合作而成,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作者單位:江西省靖安中學)
責任編輯: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