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來,校園里流行的都是些近乎瘋狂,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感傷戀歌,這類歌雖格調低下,可學生上課唱,下課唱,個人唱,群體唱,有的學生沉浸在自己的歌幻世界里不思進取,精神頹唐!現象令人堪憂,卻又有些無可奈何!怎么辦?為什么那些昂揚向上的校園歌曲不能在學生心理占據一席之地?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一 宣傳動員,提高審美
要讓學生改變自己的音樂觀,必須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但怎樣才能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提高音樂素養呢?精心準備后,我在班上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師生對歌。我邀請了幾名歌唱得好的教師組成教師隊與學生賽歌。比賽開始,學生唱得挺起勁,誓要比贏老師。可唱著唱著,他們感覺有些不對,漸漸沒有了起先的神氣,最后干脆棄權,拱手認輸。為什么呢?原來,我讓老師唱的都是那些催人奮進的經典名曲,而學生唱的都是些卿卿我我的流行情歌,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感覺到自己首先在歌唱內容上已經輸了,所以越唱越沒信心,最后只好認輸。我于是趁熱打鐵,因勢利導:流行歌曲雖然通俗易唱,但大多格調低下,缺乏內涵,與我們青年一代奮發向上,健康活潑的氣質格格不入,而那些經典名曲和一些健康的校園歌曲則讓人精神振奮,催人奮進!至此學生才明白了這次賽歌的目的。“可那歌太難唱了。”有人嘟噥著,“好!那我們自己創作歌曲來唱,好不好?”一聽說自己創作歌曲,唱自己的歌,學生一下子來勁了,情緒高漲,各抒己見,最后確定集體創作班歌。 “音樂會”達到了我的預期目的。
二 集思廣益,集體創作
創作開始,首先作詞。我布置任務,一周內學生可以上網查資料,每人寫一首詞。第二周全體學生當評委,每個學生當眾朗讀自己的歌詞,選出優秀歌詞,并把所選歌詞,貼在黑板報上,學生課余時間都去朗讀、品味、體會,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提筆修改,經過幾個星期的推敲,最后經全體同學一致同意,正式確定了下面這首歌詞:
“高高鸞峰,聳入云天,美麗峰下,聚集著我們九一班學生。勤奮學習,品德謙恭,性格活潑,體魄健美,校訓字字,牢記心間。為駛向知識殿堂,志做優秀學生。”
填好了詞,我又安排由班委會出面特邀音樂教師創作曲譜。曲子譜好了,我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利用風琴、笛子、二胡等樂器,教學生試唱,同時也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里情緒不對勁!”“那里唱著別扭!”……學生談論著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還挺內行:“這里該豐滿一些。”“那里跟主題不一致。”這樣,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為了慎重起見,我又特邀學校最會唱歌的教師進行試唱。老師激情的演唱,又一次把學生創作的熱情推向了高潮。經過數次修改,凝結了全班同學智慧的班歌,終于正式創作成功。
三 趁熱打鐵,熟唱班歌
經過許多次的試唱,學生對班歌已經非常熟悉。我又適時地在班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幾次班歌演唱競賽。班歌很快在全班流行,也很快地變為每一位同學引以為豪的行動指南。作用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料。每天課前唱一遍班歌,精神振奮,學生精神風貌已是迥異于從前。班歌給我們的班級注入了活力,班歌已經成為全班學生的精神支柱。我慶幸自己開展了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動。
悠揚的班歌聲里,我體味到成功的愜意,回想著我的初衷,本意是改變學生的音樂觀,提高學生的音樂格調,現在卻有了這許多意料不到的收獲。
首先,班歌的創作,使包容著幾十顆純真心靈的班集體,煥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班歌的創作活動中全班的每位同學都充當著主人翁的角色。為班歌的創作出謀劃策,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班歌已成為聯結學生心靈的紐帶,班歌已經成為學生精神內核,激勵著學生奮勇爭先。有個學生在作文中是這樣寫的:“一聽到班歌,我就好像有一股熱血在沸騰的感覺,渾身就有一種使不完的力量。”不難理解,因為班歌是他們用心血凝成的歌,是他們心中的歌。班歌的力量是神奇的。本學期我班的重大事故為零,班級規范分也遙遙領先于同年級各班。我想這大概是這次班歌創作活動效果的最直接的體現吧。
其次,班歌創作,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更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意識。
音樂素養大大提高,高雅音樂已經流行,經典名曲耳熟能詳,就連一些古典名曲如《春江花月夜》,國外名曲《命運交響曲》《斗牛士舞曲》,我們班的學生也能哼上那么幾句,欣賞水平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再次,班歌創作活動,也對整個學校的教育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聽著我班班歌,那明快的節奏,昂揚的旋律,充滿激情的誓言,看著我班學生唱班歌時,那自豪的神情,風發的意氣,其他班級紛紛依效,很多班級都有了自己的班歌。奮發向上、勤奮謙恭、開拓創新已成了學校的主旋律,預備鈴響后,那嘹亮的班歌聲也成了學校的一道特有的風景線。
當然,班歌的創作,也許沖淡了“學習”這個主題。在這期間,學生的各科成績有所下滑,但磨刀不誤砍柴工,班歌的創作已經讓班級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精神奮發昂揚,相信他們會以更豪邁的姿態,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學習當中,用自己的行動實現自己的誓言,譜寫更燦爛的篇章。
(作者單位:江西省樟樹市三橋初中)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