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是由12個與大海有關(guān)的詞語串起來的韻文:“沙灘、貝殼、腳丫”三個詞表現(xiàn)沙灘上的情景;“海風、海鷗、浪花”表現(xiàn)海上的情景;“珍珠、魚蝦、海帶”是水產(chǎn);“港灣、漁船、晚霞”是海港景色。12個詞,恰如一篇描寫大海景色的詩歌。作為一篇一年級語文教材,教學的重點是在指導學生看圖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想象,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從而建立圖文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在課前備課鉆研教材時,我看到蘇教版的配套備課手冊中寫道:本課12個詞語,除“海風”一詞外,都可以在圖中直接找到對應物。確如書上所講,另外的11個詞,都能在課文插圖中清晰地找到對應物,那“海風”這個詞該如何教學呢?當我仔細研究、觀察課文的插圖后,我發(fā)現(xiàn),圖上到處都有“海風的痕跡”:桅桿上飄揚的小紅旗,小朋友飛揚的頭發(fā);海面上一波接著一波的海浪……
課堂上,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同學們,請你們在圖中找到12個詞語的對應物,要是哪些詞語你在圖上找不到,請?zhí)岢鰜怼!?/p>
學生陸陸續(xù)續(xù)地把11個詞兒成功地貼到相應的圖上,唯獨沒有發(fā)現(xiàn)“海風”,這正在我的預設(shè)之中。
我神秘地說:“海風呀,正在和小朋友們捉迷藏呢?它看不見,摸不著,抓不住。那它究竟躲在哪兒呢?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找‘海風’的游戲,看看哪些細心的小朋友能找到它。”
學生們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盯著課文中的插圖議論開了。
“啊,我找到了!我在小男孩的頭發(fā)上找到了海風。小男孩亂亂的頭發(fā)是被海風吹亂的。”
“大家看漁船桅桿上的小紅旗!它正被海風吹得飄揚起來了!”
“我在小海螺里找到了海風,把海螺放在耳朵邊會聽到海風的聲音呢!”
……
人們常說“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我們要找準知識的生長點,選準教學的重難點,把握學生思維的發(fā)散點,課前充分預設(shè)各種問題,課堂上及時地抓取,并巧妙地引導,往往會引出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