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沃熱·齊澤克
“真正的夢想家是那些認為事物會永遠保持不變的人。我們不是夢想家。我們從一個已經變成噩夢的夢境中醒來。我們不會摧毀任何東西。我們只是旁觀這個體系如何摧毀自己。”
——斯洛文尼亞學者斯拉沃熱·齊澤克在“占領華爾街”的演講中如此說道。“你想要讓有錢人多交點稅,他們告訴你‘不可能,我們會失去競爭力’。你想在醫療上投入更多,他們告訴你‘不可能,這意味著極權政府’。這個世界一定是出毛病了……”他解釋說,“占領華爾街”正揭示美國資本主義的各種謊言。盡管是多年的老調重彈,但他的演說總是很有感染力。只是,這種幾乎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改革措施的演說,正像整場運動的蒼白一樣:他們展示了走出虛擬世界、期望改變的熱望,卻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改變;人們熱情地談論起民主和公平,并獲得世界多地的響應,但提出的口號又流于表面,有人提出要豁免一切債務,有人則把強權政府當做榜樣……但重要的是,不同聲音的出現,將帶來新一輪的啟發、辯論和改變,正如一位老婦人的標語所寫的:“當不義被寫進了法律,反抗不義就成了義務。”
羅伯·維拉爾
“尷尬是一種從你的寶貴資源——可以信任的人身上發出的情感信號。它是日常生活中促進信任與合作的社會凝聚力的一部分。”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維拉爾說。他參與的一項研究稱:尷尬的人更易贏得別人的信任,“信任他們會讓人覺得很舒服。”這項研究由此引發的話題是:那些過于自信的人是不值得信賴的嗎?
威廉·吉布森
“我不認為科幻小說真的能預言未來,這只是它的文化聲譽,很多人也相信了。但我一直努力創作關于如今這個時代的科幻,無論作者怎么講,它只能關于現在,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它沒法去描述未來,它只能假裝發生在未來。”
威廉·吉布森說。這位著名的科幻小說家,盡管對計算機并不熟悉,但在1980年代以其對信息技術、數字空間的處理和反烏托邦的講述,而成為“賽博朋克”文學的重要代表,也是他首先在小說里提出“賽博空間”,即虛擬空間。近幾年他對當代背景的小說和非虛構寫作發生了興趣,“發現自己已身處21世紀使我渴望去寫真正關于21世紀的東西,這個時代比我所知的任何時代都更古怪、更復雜”。他曾這樣解釋。不過他認為在未來,計算機的普遍化會打破現實和虛擬的界限,它和全球變暖一樣,都會是這個時代面臨的挑戰,但他樂觀面對,“人們擔心個人隱私的消失,但緊接而來的是一種不可抵擋的透明。最后我們會知道21世紀每個政治家所做的一切。政治家和政府很難保守住秘密。一切都是通透的。我們只是沒搞清楚能通透到什么地步。”他本人就在Twitter上活躍,認為它方便了溝通,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可能在上面發生。雖然他使用iPad還不順手,但對這類信息化產品非常滿意。
羅伯特·麥基
“他們只應該寫那些他們真心熱愛的故事,并且決不能允許任何其他人或者力量或者商業上的考量來主宰他們的寫作方向。他們所應該做的就是全神貫注于自己本能的、自發的傾向。當他們拿起一張報紙或者選擇一部影片的時候,什么類型的故事是他們通常選擇的?當他們去逛書店的時候。哪些書是他們決定從書架上拿下并拿回家的?要讓這樣的本能引領自己。寫作是一個漫長的、安靜的、孤獨的旅程。只有對作品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支撐自己用多年的努力去寫出一個真正的作品。”
——羅伯特·麥基接受《東方早報》采訪時說。多年來,他的編劇培訓班和《故事》一書影響深遠。他相信寫作是可以學習的,雖然這個學習的過程并不容易——“因為作家染指的是一種被稱為人性的模糊的東西。”
旺加里·馬塔伊
“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所貢獻。我們往往放眼龐大的目標,卻忘記無論身在何處,都可獻上一份力量……有時我會告訴自己,我可能只是在這里種一棵樹,但試想一下,如果數十億人都開始行動的話,將產生何等驚人的結果?”
——2011年9月25日去世的肯尼亞社會活動家旺加里·馬塔伊曾說。她發起“綠帶運動”,帶領非洲婦女在非洲栽下近3000萬棵樹,因此獲200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我之所以一直在這樣做,是因為這樣不僅可以保護環境,也可以幫助國家,有利于社會。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資源對結束戰爭和沖突、對推進和平也極其重要,因為當今世界上的許多戰爭都是沖著資源來的,人們破壞了自然資源后,又因為資源的缺乏再去通過發動戰爭掠奪資源。所以我認為,我們所做的是在為現在和將來播種和平的種子”。為了“綠帶運動”,這位東非第一個女博士與肯尼亞當局對峙,遭到監禁和拘捕,據說還上了“政治刺殺黑名單”。但她是個戰斗力極強的女人,她的前夫就是因為她“太有教養,太強大,太成功,太頑固,并且太難以控制”而與她離了婚。馬塔伊也有一些備受爭議的地方。她曾聲稱艾滋病毒是由西方科學家研制的,以削減非洲人口,“用于生物戰。”她后來把“綠帶運動”政治化也遭到一些女權主義者的反對,有人指責她利用女權主義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三分之一的中國家庭受到家暴影響。其中85%至90%的受害者是婦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人說出這些得克服社會壓力。或許這解釋了為什么33%的人回應說他們的婚姻中有虐待行為,但只有5%的人愿意將他們的家庭描述為不幸福的。最近一項研究聲稱低沉嗓音,身穿紅色衣服都是讓男性吸引女性的因素,而擁有紅唇的女人也更受男性青睞。研究稱女人涂唇膏,男性注視雙唇的時間為7秒鐘,而關注眼睛,頭發的時間分別只有0.95秒和0.85秒。60%的男性喜歡深色頭發,只有29.5%心儀金發女性。
世界衛生組織稱,2008年中國超過80%的死亡、即約800萬人由慢性病引起。一專家稱中國人食用的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最大量的2倍。中國每年有100萬人的死亡與吸煙有關。約3.5億的成年人是煙民。
墨西哥首都一些議員最近提出一項提案,建議推出“臨時結婚證”。該結婚證最低期限兩年。但有效期也可根據申請人而定。結婚證到期后是否延長取決于夫妻。這項提案是針對墨西哥城高達50%的離婚率而提議的,此外,墨西哥城的很多婚姻很難維持兩年以上。
一份報告發現,四分之一的日本已婚夫婦在過去一年沒有性生活,50歲以上的夫婦中,有38%已經不再有性生活。這些數字顯示了日本人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與此同時,該國對色情作品的需求快速攀升,而老年色情成為增長最快的品類。
哥倫比亞巴巴柯雅斯鎮(Barbacoas)與世隔絕。當地至少300名婦女為爭取修筑小鎮通往省會的公路,發起“雙腿交叉”(crossed legs)性罷工,不修路就不和男伴上床。經過3個月又19天的性罷工,公路終于開工。
1920萬美國成年人受到不同恐懼癥困擾。其中,近8%的人受困于社交恐懼癥,1.5%到3.5%有廣場恐懼癥,2%到5%有恐高癥,嚴重的幽閉恐懼癥則影響著5%到7%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