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作文難,難作文”,提起作文,不僅學生頭疼,老師也頗傷腦筋,花的時間不少,收效卻甚微。如何讓學生快樂作文呢?
一 另辟蹊徑: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學三年級的第一堂作文課,我剛進教室就聽見有學生說怕寫作文。我半開玩笑地說:“那我們今天就不上作文課了,好嗎?”學生信以為真,掌聲雷動。我若有所思,說:“行,那今天就讓大家交流交流暑假里有趣的事兒!”教室里立刻像炸開了鍋,不少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爭得最先發言權。我適時引導:“你們一起講老師聽不清,這樣吧,你們分小組先把自己認為最有趣的事講一講,然后每組選出最有趣的事,派代表講給老師和同學聽,可以嗎?”
幾分鐘的小組活動結束后,一個口齒伶俐的男生被推選上臺,他講的是暑假里跟小伙伴捉迷藏的事。我邊聽邊板書關鍵詞句,提醒學生回憶細節:藏時的心理活動,動作如何,找伙伴時的心理等。那個男生講得眉飛色舞,其他孩子聽得津津有味。接下來的幾組,有講釣魚的,有講玩電腦的。看看時間,我做出很為難的樣子說:“快要下課了,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老師沒聽到,你們用本子寫下來交給我看吧!”怕孩子們又往作文上聯想,我一再強調,只要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就可以了,沒有其他要求。
學生的草稿收上來,雖不能說精彩紛呈,卻也不乏可圈可點之作。經過一一的評改潤色,我再讓學生謄到作文本上。我告訴學生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只要把自己說的寫出來就可以了,沒什么可怕的。
一次意外的嘗試讓我明白了,很多時候作文這個“攔路虎”是學生心理上的一種障礙,因種種暗示而逐步形成的。教師應該另辟蹊徑,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心理上克服畏懼心理,為學生進一步寫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留意生活:采得百花釀成蜜
作文是充滿感性的勞動,需要學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如蜜蜂采蜜般,采擷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素材。
人是生活中最具個性的“生物體”。作文中,少不了對人的描寫。開學后,我讓學生用幾句話或幾段話寫下對新老師和新同學的印象:“我的同桌×××是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肉嘟嘟的臉蛋兒白白的,像兩個大肉包。眼睛、鼻子、嘴都陷在這個大肉包里。他時不時咧嘴一笑,眼睛便瞇成了一條縫,活像電視里的彌勒佛。”
“班長愛說愛笑,眼睛又大又圓,一瞪眼真是威風八面,我們都怕她三分哩。”
……
學生在這樣的練寫中積累了素材,習得了觀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寫習作的興趣。這不,作文課上我剛說完讓學生觀察一下自己,就有學生對著鏡子“擠眉弄眼”起來,那股自我陶醉的勁兒令我忍俊不禁。我簡單地歸納了一下觀察的角度和方法,出示了一些好詞好句好段,便讓學生先在小組中介紹自己。教室里立刻變得熱鬧起來。有的學生一本正經地當起了評判官:“你的眼睛不大,不能用‘明亮的大眼睛’。”“你的眉毛一點也不濃,叫淡淡的柳葉眉還差不多。”有的出謀劃策:“你的小酒窩挺有特色,應該介紹一下。”
學生說得熱火朝天,寫得興致盎然。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剛學寫作的孩子就能妙語連珠,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如稚嫩的幼芽在陽光下漸漸茁壯起來。“興趣是最好老師”,我相信在“興趣”這個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留意生活,樂于習作的熱情會越來越高,作文也將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一件快樂的事兒。
三 表揚為主:一言一行總關情
三年級作文剛剛起步,學生初寫作文,不僅對行文的格式知之甚少,而且大部分學生語言積累少,用詞造句錯誤百出,有的作文甚至會讓人“目不忍睹”。作為教師,我不應該站在成人的立場、先行者的角度去“指手畫腳”“大刀闊斧”,那樣只會澆滅學生剛剛燃起的火花,使學生失去寫好作文的信心。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開始轉換批改作文的角度,以欣賞的目光去閱讀學生的習作,盡量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多給予表揚。例如,在批改《我的自畫像》時,我就寫出了這樣的評語:“你的這幅自畫像‘畫’得真好!讀著你的文章,老師更喜歡你了!”并且在一些詞句上加上批注:“你知道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具體事物,真是太棒了!”雖然只是只言片語,但我發現學生拿到作文本時眼里流露出喜悅之色。我想,就讓這小小的喜悅堆砌成一個個大大的喜悅吧!遇到特別差的作文時,我著重勾畫寫得相對通順的句段、恰當運用標點符號的句段,并在旁邊寫上激勵性的批注:“你觀察得真仔細!”“你注意到正確運用標點符號了!繼續努力喲!”
以表揚為主,多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文,學生一定會逐步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有了平時點滴的積累,學生文思如泉涌便不會成為永遠的“童話”。
“另辟蹊徑”“留意生活”“表揚為主”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嘗試,方法的運用還需要不斷地推敲、磨煉,快樂作文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當我們形成了新的教學理念,有了更多教學理論的儲備,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假以時日,作文一定會成為孩子們樂于表達的一個窗口。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白甸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