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面墻壁說話”,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著名觀點。他的意思是,要讓校園的每一個空間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優化學校教育環境”,或者說“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可是,我們現在一些學校的墻壁說的都是些什么話呢?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團結、奮進、求實、創新”……這些話都是真理,可放在學校好像不是最合適的——對成人的要求,孩子能夠明白嗎?墻上說這樣的話,對孩子究竟有多大的教育意義呢?還有一些話,雖然是針對學生實際的教育,但太直接太抽象——比如,在許多學校的墻上,常??吹筋愃频臉苏Z口號:“全員育人,全面發展”“以誠待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以公信人”“加強自我修養,樹立良好美德”“做好各項常規工作 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讓墻壁說這樣的話,我實在懷疑其效果。
這方面我是有過教訓的。幾年前,我所在的學校也進行著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我分別在“陶行知園”和“蘇霍姆林斯基園”樹立了很多銘牌,上面精選了國家領導人及中外名人教育短語:“潛心教書,精心育人(胡錦濤)”“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溫家寶)”“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烏申斯基)”“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愛因斯坦)”等等。
一位朋友來我??次遥遗闼麉⒂^校園,他指著那些牌子問:“這些話孩子看嗎?”一句樸素而尖銳的詰問讓我反思:是呀,這精美銘牌上的話,孩子是很少看,甚至是不看的,因為這些抽象的真理很難讓他們感興趣??墒?,我為什么還要弄這些東西呢?往深處想,其實這些話是寫給前來參觀的領導看的。這樣一想,問題就出來了:不是說“以人為本”嗎?為什么在這里“人”(孩子)卻消失了呢?我怎么忘記了每天在校園里活蹦亂跳的孩子呢?領導難得來一次,這些“經典名言”也難得被他們光顧,可我為什么沒有為每天過往的孩子著想呢?于是,我馬上找來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談了我的想法,決定把這些牌子上的話全部換了。
過了一段時間,在陶行知園里,銘牌上全是我精選的陶行知為孩子寫的兒歌:“我是小牛頓,讓人說我笨。我要用我的頭腦,向大自然發問。”等等。在蘇霍姆林斯基園里,銘牌上全是我從《做人的故事》里摘錄的蘇霍姆林斯基為孩子寫的美麗的童話:“夏天,父親和小兒子走在小路上。周圍一片寂靜,只聽到遠處什么地方響著啄木鳥的敲擊聲和小溪在林子深處的潺潺聲……”等等。從那以后,每當下課,總會看到一些孩子在銘牌前駐足默讀或朗誦。
“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是沒錯的,關鍵是讓墻壁說什么話,怎么說。而要想讓墻壁上的話孩子愛聽,只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就夠了。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