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因此,從基礎教育開始,構建積極向上、富有時代氣息,能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生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該如何構建學生文化呢?在構建富有乒乓特色學生文化的實踐中,我們無錫市花園實驗小學意識到可以挖掘學校的歷史底蘊,確立學生文化特色,并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在實踐中不斷豐厚,在發展中不斷升華。
一、傳承乒乓文化,確立學生文化特色
構建學生文化,離不開學校自身的文化積淀。沒有“自我”的堅守,學生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任何一所名校的學生文化都是在長期積累的過程中不斷積淀和生成的。積淀是歷史底蘊的傳承和提煉,生成是傳承者的實踐和創新。
我校是蔡振華先生的母校,是無錫體育項目傳統學校,乒乓球運動具有廣泛的學生基礎。學校認為,乒乓國手為國爭光的事跡是最好的育人教材。同時,乒乓球又是一項集體力、技巧、智力、意志為一體的體育運動,具有健體、益智功能。因此,學校決定傳承歷史,走體教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強化乒乓運動的健體、益智功能,開發乒乓運動的德育功能,構建富有乒乓特色的學生文化。
借無錫市南長區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區域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行動研究》的東風,學校加大了“學校文化”的建設力度,以文化的視界來定位乒乓、經營乒乓,努力構建以乒乓運動為塔基、乒乓文化為塔干、乒乓精神為塔尖的金字塔形學生文化,走上了特色興校的快車道。
二、挖掘乒乓“內涵”,提煉學生文化核心
學生文化的核心是學生的精神文化,是學生的價值觀。它決定著學生贊賞什么,追求什么,是激勵全校學生為美好理想奮力拼搏的精神動力。乒乓文化最基本的核心是“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由此,花園實驗小學確立了“以乒乓特色興校,用‘振華’精神育人”的特色辦學理念。
“振華”,即振興中華。根據乒乓運動的特點,結合小學德育的培育目標,學校從情感、意志、個性這三個方面著眼,構建學生文化內核,把“振華”精神提煉為三個詞:熱愛、拼搏、創新。熱愛——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愛他人;拼搏——奮力爭先、堅韌不拔、永不言敗;創新——富有個性、機智靈活、求新求變。
學校教科室以推動乒乓文化建設為宗旨,改革了學生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制訂了“振華”好少年、“振華”中隊評比方案。學校德育處根據文化建設目標、各項評比細則,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加強了文明禮儀等常規檢查工作,在校園中掀起團結奮進、競爭向上的熱潮。“敢拼善搏才會贏,爭做‘振華’好少年!”每一個學生的心田中升騰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奮斗的美好理想。
三、弘揚乒乓精神,擴大學生文化影響
建構主義認為,人的知識、文化是人根據自我的主觀經驗自主建構的。因此,學校應有意識地通過陶冶、滲透、體驗等無形的方式引領學生建構精神文化系統,形成學生文化特色,擴大學生文化影響。
(一)環境育人
學校環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花園實驗小學不管是物質環境還是人文環境的創建,都以乒乓元素為內容,以陶冶“振華”精神為目標,個性突出,形成系統。
大型的乒乓雕塑、一流的乒乓文化館、設備先進的振華乒乓訓練館、雅趣宜人的乒乓學術沙龍區域、以乒乓文化為主題的宣傳畫、乒壇元老的照片、乒乓世界冠軍的題詞等,使學校浸潤在濃郁的乒乓文化氛圍中。廣播中激情昂揚的乒乓歌、感人至深的乒乓冠軍故事,櫥窗里圖文并茂的乒乓小報,校園里豐富多彩的乒乓游戲也都在宣傳著乒乓文化,陶冶著“振華”精神。
(二)課程育人
構建富有文化特色的課程系統,是培育學生文化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
為了提煉、凝聚“振華”精神進而培育富有乒乓特色的學生文化,花園實驗小學立足課堂,抓好乒乓校本課程的開發,確立了“人人會唱乒乓歌,人人會做乒乓操,人人會跳乒乓舞,人人學會打乒乓,人人了解乒乓史”的乒乓課程基本教學目標,努力探索“乒乓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
學校開發了德育校本教材《追尋乒乓世界冠軍的成長足跡》。課題組教師圍繞“振華”精神的內涵,精心搜集了多位乒乓冠軍的故事,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冠軍獎杯背后的酸甜苦辣,成為捧給學生的精神盛宴。
為了推進乒乓文化建設,學校在作文、綜合實踐等其他課程中也融入了乒乓特色。在作文課堂上,學生開展乒乓賽事,采訪乒乓隊員,感悟奮勇拼搏的快樂和冠軍獎杯背后的汗水。在綜合實踐課堂上,學生創設乒乓游戲,體驗乒乓教練員、裁判員、乒乓賽事解說員的職業樂趣,進行乒乓藝術節活動創意設計……通過研究性、綜合性學習,學生全面、深刻地了解乒乓文化,懂得了合作奮進、敢于創新的可貴,明確了奮勇拼搏、努力爭先的意義。
(三)活動育人
學校活動是弘揚學生文化的最佳途徑。為構建富有乒乓特色的學生文化,弘揚“振華”精神,學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掀起學生文化建設的高潮。
為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愛他人的情感,結合節日文化、時政大事、校園新聞,學校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小小銀球振中華”、“我與祖國共成長”、“唱支山歌給黨聽”、“小童心、大中國”、“爭做綠色小衛士”、“振華少年情牽西南”、“情系古運河”、“雛鷹愛滿夕陽紅”……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愛的博大,愛的幸福。
為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奮勇拼搏的意志和熱愛集體的情感,學校分層次開展“乒乓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邀請蔡振華先生等嘉賓和乒乓小隊員開展友誼賽,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多種形式的乒乓賽事。學校特地邀請中國國家乒乓球隊世界冠軍王勵勤來學校為學生致詞,鼓勵學生追求夢想,奮勇拼搏,為校爭光。學校還采取多種激勵措施,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挑戰自我,在各項賽事中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請學生做學校的主人,設計學校環境,設計乒乓游戲,設計藝術節會徽……進行各種創意活動。
熱愛集體、團結協作、求新求異、奮力拼搏……“振華”精神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張揚,展現了鮮明的學生文化特色。
四、宣傳文化成果,推動學生文化發展
為推動學生文化的發展,學校改革教育評價手段,及時提煉學生文化建設的成果,采用多種方式予以宣傳鼓勵,如評選“班級之星”,布置教室走廊展板,舉薦“光榮的升旗手”進行國旗下發言,在校園網發布新聞報道,組織專題聯合晨會,發布大紅喜報對優秀學生進行表彰……
作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校園中涌現出來的學生榜樣,是這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內的正面典型,是學生文化的形象教材,其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是推動學生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如今,花園實驗小學的每一個學生都以當選“振華少年”為榮,每一個中隊都以當選“振華中隊”為奮斗目標。熱愛集體,團結協作,你追我趕,奮力爭先……“振華”精神的內涵已經外顯為學生的行為。
五、矚目學生發展,籌謀學生文化創新
制度、環境、課程、活動,學生文化的構建是多個層面的工作形成合力的結果。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的價值觀會呈現多元化趨勢。學生文化的構建也應著眼學生發展,與時俱進,在積淀過程中不斷豐厚,不斷創新。
要保證學生文化的特色得以傳承和創新,應該制訂相關學校制度,保障特色的延續和發展。花園實驗小學將修改制定《乒乓球俱樂部章程》、《乒乓球校本課程實施的意見》,進一步促進富有乒乓特色的學生文化發展。在此基礎上,學校將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社團活動課程,開發融技能、娛樂、文化為一體的乒乓校本課程,使校本課程體系日趨完善。結合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和學校乒乓文化特點,在“振華”中隊、“振華少年”評比的基礎上,學校擬制定《“我愛銀球,勇奪桂冠”評比細則》,評選全能冠軍、單項冠軍,為學生的成長記憶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此外,學校還將進一步創建乒乓特色課間、乒乓特色班級、乒乓特色社團,編制乒乓特色校刊,搞好乒乓特色外交,通過乒乓文化的潤澤、乒乓精神的引領,讓每個學生都懷揣著夢想和銀球一起飛翔!
廣征博納,擴大影響,花園實驗小學將繼續提煉和凝聚“振華”精神,構建特色學生文化。在此基礎上,學校將進一步開闊視野,擇高處立,向寬處行,以多元文化為外顯形式,以乒乓精神為師生內涵,走出一條富有乒乓特色的文化之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花園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