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水庚,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常州市特級教師后備人才,常州市勞動模范,常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教練。主持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重點課題《實施促進式教學,構建雙贏課堂的研究》,編寫了《華羅庚實驗學校數學課本》(1—9年級),出版了專著《構建雙贏的數學課堂》。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這樣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心靈深處的變革,就不稱其為教育。因此,最高境界的教育管理當是喚醒“自覺”,它是基于對人的高度尊重,21世紀的教育需要一種自覺的管理。
自覺管理,是一種“心”的管理,來源于佛教中的“自悟”和“自覺”,也是華羅庚精神的核心。“自覺”就是自我要求、自我反省、自我發覺、自我矯正,繼而自覺解決問題。自覺管理就是舉凡說話、做事,都要事先考慮周全,不要事后懊悔,要時時覺得自己的形象、品牌的重要,所以要自我改進;尤其要“自覺”自己一生承受各種因緣的成就,故要懂得先“舍”才能“得”。剖析自覺管理,我們將之細化為三層要義:
自覺管理注重精神追求。在積淀多年辦學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上,我們以“弘揚華羅庚精神”作為核心理念和文化標簽,凝煉出華老的“精勤不倦,自強不息,立志事業,甘為人梯,獻身祖國”二十字精神。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校訓“精勤不倦,自強不息”,是華老精神的精髓所在;教風“敬業愛生,求實創新”,是華老“甘為人梯,戒空戒松”精神的寫照;學風“多學,多思,多創造”,是他給廣大青少年的題詞,更是華老自己治學精神的體現……如今,這些已成為我校全體師生的內隱規則,引領著每一位師生走近華羅庚、觸摸華羅庚,把華老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與學習之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自覺管理強調價值引領。在當今價值多元的時代,在尊重不同師生個體價值多元的前提下,強調學校、社會主流價值的引領作用,以此規范、引導和整合師生的價值取向。我們以校為本,開發了校本課程《走近華羅庚》、《華羅庚實驗學校數學課本》和《踏著大師的足跡》,實行教師“自我管理”和學生“自主管理”,啟動了“大語文閱讀”項目,組織了學生社團,建立了六個市級名師工作室,展開了雙贏課堂、自覺數學、讀寫鏈接、自育語文等系列研究,使師生在課程開發中明確人生方向、在項目建設中修煉人文素質、在課題研究中提升學術修養。“自覺、自育、自強”已成為全體師生的共同愿景和價值取向。
自覺管理尊重個體差異。關注“人”永遠是自覺管理的第一要素,這需要尊重個體差異,為師生個性發展提供自主選擇的舞臺。華羅庚實驗學校是2003年8月由金壇市實驗小學和實驗初中強強聯手組建而成,教師中群英薈萃。如何讓他們有更大的發展?我們一直在思考,用“梯隊發展”來激活每個群體,評選出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教師,采用“分類要求、分層遞進、以點帶面”的方法,讓他們找到自己成長的階梯。涌現出了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特級教師潘建明、張和忠和七十多位大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更有百余位省市評優獲獎的青年教師,群體結構呈現梯隊前行的良好態勢,為學校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自覺管理并不是一種烏托邦,它并不否定剛性管理的客觀存在。自覺管理是對人性和教育本質的深刻洞悉與把握,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它的價值在于服務教育自覺、指導管理實踐,是我們秉持的教育理念,更是我們不斷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