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止一次地設想,假如我的童年沒有遇到那些文字,假如我的童年沒有遇到那些故事,那么,現在的“我”又該是一個怎樣的“我”?
每每此時,我就會看見遠方一個小小的“我”:坐在矮凳上,靠在門框邊,夕陽的余暉灑在小小的身上,手中捧著一本薄薄的書。那本薄薄的書中自然有著那些特別的文字,特別的故事。看著那些文字,讀著那些故事,那個“我”有的時候會嘿嘿地笑出聲來,有的時候又會情不自禁地一聲嘆息。就像一幅剪影,這樣的畫面連同那些文字、那些故事,一同定格在了我的記憶里。
那個時候的我,還在上小學,正是一個連睡覺都在鬧騰的年齡。
我相信冥冥之中存在著某種緣分。一個平凡得沒有任何特征的日子,隨手翻閱一本雜志,我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隨意穿行。不經意間,我發現了一股特別的氣息,于是難得地安安靜靜地一路讀了下去。我小小的心中滿是驚訝:文字竟然也可以組合得這般“抓人”?故事里竟然也有著跟游戲一樣的樂趣?《小王子》中說:儀式“就是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鐘點不同于其他時間”。那一天,那一刻,就是我生命里的一個“儀式”,因為,我與那些文字相遇了。
那本雜志一個月出一期,從此,我小小的心中開始了想念,開始了盼望,開始了牽掛。每當新雜志到手,我便急急翻找“那些文字”,就像去相會一個已經熟識的老朋友。文字還是那熟悉的氣息,故事卻總有不一樣的趣味,我常常讀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忘記了自己。
當然,失落也隨之而來。因為,并不是每一期雜志都會出現那些文字。不甘心地一遍遍、一頁頁尋找,當滿滿一個月的期待化為泡影的時候,無奈,只得再次打開已經讀過好多遍的“那些文字”。同時,在心里暗暗祈禱:下個月,新的“那些文字”一定要到來!
那些文字給我帶來過多少歡樂。《郵票事件》,故事讀完了,笑聲還在繼續。那些故事伴著滿紙笑聲回蕩在我的記憶中。
那些文字給我帶來過多少感動。那些文字從來都是真誠地講述,就好像一個大姐姐牽著你的手,在跟你娓娓絮談,那些話語直往你的心里鉆。于是,那塊淡綠色的小草模糊了你的眼睛,忍不住也在心里一遍遍地喊著“媽媽”。
那些文字給我帶來過多少啟迪。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故事結束了,可文字里似乎還藏著什么東西,叫人忍不住地想啊想的。那個老人,那座雕塑;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似乎全都明白,卻又朦朦朧朧。就好比神秘的夜空,所有的星星都在向著你微笑,感覺好溫暖。
我把住著那些文字的雜志小心地碼在一起,小心地愛護著它們,看到它們,心中就無比滿足。
就這樣,我在那些文字的陪伴下長大了。長大后的我,成了一名語文教師。
我仍時時記起那些文字,于是忍不住地還要時時翻看那些文字。我覺得,那些文字還是那樣或俏皮、或動人、或意味深長,長大后的我還是那樣喜歡它們。好像并沒有刻意的計劃,我開始把“那些文字”介紹給班上的孩子們。那座“白色的塔”是“白色”的嗎?那枚丟棄的貝殼還能找回嗎?那些十幾年前的故事仿佛就是今天寫就的,今天的孩子一樣被吸引了。看著他們,我似乎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班上的顧練同學說:“白塔對他們來說,是那么神奇,那么妙不可言。‘絡腮胡子’的出現是那么突然,讓我們始料不及。他是平凡的英雄。當聽到他將那輛油箱著火的車開走時,我們的心都碎了。”
原來,我的“那些文字”也可以是今天孩子的“那些文字”。我有點兒明白了,很多東西在日新月異地變化,但也有很多東西是永恒的,譬如“那些文字”的笑聲、感動與啟迪。
我們在“那些文字”中一同長大。“那些文字”陪伴了過去的童年,也陪伴著今天的童年。
我推薦的10本書:
1.《夢想的詩學》,加斯東·巴什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小孩的宇宙》,河合隼雄,(臺灣)天下雜志股份有限公司
3.《詩論》,朱光潛,安徽教育出版社
4.《經典這樣告訴我們》,朱自強,明天出版社
5.《時間的玫瑰》,北島,中國文藝出版社
6.《今文淵源》,劉緒源,上海文藝出版社
7.《夜鶯的歌唱》,程瑋,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8.《語文教學心理學》,朱作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9.《走進語文教學之門》,王尚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10.《言說抵抗沉默》,郭初陽,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