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應成為語文的一面旗幟。
●語文教育要回歸母語本質,回歸民族精神,回歸兒童。
●站在語言和文學的文化背景下,加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板塊式結合,使得教語文就是教兒童學文化,教兒童學習一種生活方式。
●教師應具有和兒童一樣的“繆斯心性”。
參加過“第八屆江蘇省名校名師教學展示活動”的老師們一定還記得祝禧和孩子們同臺演出的鏡頭。在這個由她策劃并參與編導的大型校園舞臺劇《寶貝呵,寶貝》中,她就出演校長兼“東東”的媽媽。舞臺上的她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和孩子們一起吟童謠,跳皮筋,對口令。她那充盈著純真、靈氣與魅力的神態,讓整個會場掌聲雷動。她那句臺詞“這些童謠,就是媽媽的寶貝呀”,不就是她永懷古典情結,做一個長大的兒童的心靈寫照嗎?
祝禧喜歡孩子。她常說:“我的大眼睛里應該裝著整個世界,我的靈魂深處應該有顆赤子之心。”她把校園打扮得像童話的世界,那“五原色”鮮艷奪目,她為孩子們設計“滿天星閱讀文化”系列,讓每一個兒童都做閃耀的星。她設計東洲小學六大文化活動,要讓兒童每天生活在節日里。
祝禧喜歡自然。她常說,自然讓她的心靈獲得寧靜。你看她一年四季的衣服上,都有浪漫的花朵。你去她辦公室,總會看到花瓶里的各色鮮花。春日是桃花,冬日是臘梅,到了秋天,她還會在花瓶里插上幾支蘆花,飄逸動人。
在她溫馨浪漫的辦公室里,同事們、孩子們、朋友們自然就成了??停粌H因為和她聊課堂、聊活動、聊孩子非常開心,還因為她的抽屜里有各種各樣的茶……
或許就是這份童心與稚趣,讓年已不惑的祝禧總是那么年輕漂亮。她專心致志地沉浸在教育的河床,享受著教育生活的幸福!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小學,“文化語文”工作室成員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