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語文”的提出
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還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是生命的一個“泉眼”。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是個體生命的獨特印記。然而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讓我們充滿憂思:那些置身于兒童樂園時充滿靈性、神采飛揚、妙語連珠的孩子,進入課堂卻變得無精打采、萎靡不振。程式化的課堂像只樊籠,禁錮著孩子的身心。語文教學生命的缺失,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分離,語文教學與童年天性的對立,使得我們的教學缺少生機活力,課堂沒有生命力,有的課堂甚至是扼殺童年天性、磨滅兒童靈性的。
如何使語文學習成為兒童一種本能的生命需要,如何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與兒童的天性合作,如何讓孩子的天性成為珍貴的學習資源和動力,如何讓語文教育成為兒童享受自己生命的最好途徑?我以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回到生命,重新找尋它真實的生命訊號、文化坐標,要喚醒、激活語文的生命、生命的語文,提升漢語言對學生的生命影響力。生命語文,站在生命的高度,將幸福作為至高的教育價值,不僅指向語文知識的增長,更指向兒童生命的生長和發(fā)展,指向兒童靈魂的生長和精神的發(fā)育。生命語文是推動兒童語文生命成長的語文,是親近兒童語文生命的語文,是激活文本沉睡生命的語文,是煥發(fā)師生課堂生命光彩的語文。
二、“生命語文”的理論溯源
1.“生命對話”。莊子說:“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聲之于響。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為天下配。”這段話,實際上描繪了古代語文教育中進行生命對話的理想圖景。語文教育,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這對于我們今天的生命語文研究來說,仍具有鮮活的指導意義。
2.“逍遙游戲”。莊子追求“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的境界,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心靈的充實。“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對于逍遙境界的追求為我們的地域嬉樂作文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3.“心靈感發(fā)”。駱賓王有句名言:“情蓄于中,事符則感;形潛于內,跡應斯通。”語文學習,和自我,和生活,和自然,和世界有一種符合、感應與相通,就會有一種感發(fā)的力量。好的語文教學必定是能夠興起學生的一種感動的。這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給予生命語文的一種重要的理論啟示。
4.“游歷自然”。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代的老師重視將學生帶到野外,通過體悟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玄妙,讓那些富于靈性的精妙詞句自然地從學生的口中漫溢出來。這為我們的小學生命語文指明了一個前進的方向——語文應該向自然開放,成為窗外的語文,移動的語文,藍天下的語文。
三、“兒童生命語文”的主旨闡述
1.尊重兒童的個體性。生命語文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上帝給予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一棵草自然有一滴露,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力量。“一花一天國,一沙一世界,掌中盛無限,剎那即永恒”,生命語文品味意韻悠遠的禪味,相信每一個生命都具有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信每一個生命都蘊涵著無限的可能,欣賞每個生命的唯一性。生命語文尊重生命的主體發(fā)展,讓不斷發(fā)展的語文素養(yǎng)成為孩子的生命的獨特符號。
2.關懷生命的獨特性。生命是獨特的,充滿個性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兒童作為生命體,由于有著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生活經歷、智力特征、能力結構、情趣愛好等,其語文素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獨具個性,有的能言會道,有的善于觀察,有的想象獨特,有的擅長寫作。生命語文摒棄整齊劃一的發(fā)展模式,提倡以兒童為主體,尊重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差異,尊重兒童的思想,注重激發(fā)孩子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強調關懷兒童的獨特個性,揚長避短,成就特色兒童,成就每個兒童生命的卓越。生命語文,構建立體的評價體系,另起一行,多一個第一;添一把尺子,多一個優(yōu)秀……生命語文,關注個體的生命,為了每一個生命,成全每一個生命。
3.相信智能的潛在性。生命具有超越生命的能力,生命過程是不斷超越生命本身、不斷發(fā)展自身的過程。人是世界上具有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的生命,兒童是最具有多種發(fā)展可能的人。語文學科的各項訓練使兒童發(fā)展的潛在可能性轉化為現(xiàn)實的存在。生命語文喚醒兒童自我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創(chuàng)造一個有助于兒童生命安全、生命舒展、生命涌動、生命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營造一個崇尚民主、開放、多元包容的氛圍,讓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心靈更為自由,讓每一個孩子的語言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fā),讓每一個孩子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享受,讓孩子覺得每天都有新進步,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孩子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過程。
四、“生命語文”的實施途徑
1.讓文本靈動,滋養(yǎng)生命。從生命語文的視角解讀文本,文本是有生命的,文本是有情感的,文本是有靈魂的。有時候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個詞就是一首詩,一個詞就是一個童話。生命語文的文本解讀,要求教師用心體悟,讓語言文字活起來,與作品的靈魂對話,獲得生命至真的感受;生命語文的文本解讀,要求教師遵循文本本身生命的光澤,品出隱藏在字詞句段背后的生命的律動和情趣。生命語文的文本閱讀,不僅關注對語言文字的品味鑒賞,更讓孩子在文字的叢林里作精神的穿行;生命語文的文本解讀,通過溫暖的文字折射生命的陽光和歡歌,滋養(yǎng)和豐富孩子的生命。通過閱讀經典,感悟文本,培養(yǎng)孩子向善的心向,引導探尋人類人文精神的亮點,沐浴人性的光輝,使孩子對人生的理解充滿理想,富有激情,走向深刻。
2.讓課堂靈動,啟迪生命。生命語文從構建生命課堂開始。通過實踐,我們構建了生命語文“我”課堂教學模式。(見模型圖)

生命語文“‘我’課堂”教學結構模型是以時鐘面為模型主體,昭示著“學習”是永不停息的生命運動,蘊含的是終身學習的理念。“我”是整個模型的中心,也是原點。這提醒師生,學習過程應當以“我”為原點,盡力去拉伸半徑,體現(xiàn)的是“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理念。鐘面表示一堂課的學習周期,課堂分為“我準備、我探究、我提升、我檢測”四大板塊。每個大板塊又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生開展“我學習”需要完成的12項具體活動。以鉛筆和教鞭為分針和時針,轉動更快的分針暗喻著學生更為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各板塊的大小表示其活動時間比例,顏色的漸變體現(xiàn)了學習層次的不斷深化。
生命語文“我”課堂以兒童為中心,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出發(fā),乘著動力攀升,載著快樂投入,更加充滿激情地進入課堂,走上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軌道。這樣的課堂以“我”為本,最適應學生發(fā)展層次,最接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強調“師”的支持與服務,引領“生”的眼更“慧”,嘴更“巧”,腦更“智”,在嘗試、討論、感悟、體驗、合作、總結、拓展中多維互動,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課堂的“天時地利人和”。“‘我’課堂”教學模式,從人本主義倫理哲學的高度把課堂還給學生,將“他者”的課堂還原為“我”的課堂。“‘我’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也是教師的課堂、第一人稱的課堂,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課堂。
3.讓閱讀靈動,潤澤生命。生命語文,倡導用閱讀去鋪陳生命、積淀生命、滋養(yǎng)生命、豐盈生命;倡導在閱讀中體驗他人,在閱讀中感受幸福,在閱讀中提升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生命語文強調根據(jù)兒童生命的成長節(jié)律適時閱讀。語文的學習是有季節(jié)性的,兒童的閱讀也是有季節(jié)性的。生命語文倡導將童話、童謠、寓言、詩歌、小說,將中外所有經典名著巧妙、精心地散落在孩子生命成長的要道上,引領學生適時與經典相遇,讓孩子在最旺盛的生命花期里盡情吸納,獲得心靈的滋養(yǎng)和精神的沐浴,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豐富的精神世界;生命語文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作充滿魅力的靈魂探險和精神漫游,并在這個過程中體驗生命的律動,收獲審美的愉悅快樂。生命語文還倡導閱讀的自由靈動,把學生牧養(yǎng)在言語的沃野上,讓孩子在文學、文化的大自然中流連。自由閱讀讓兒童的語文學習充盈著濃郁的詩情,流淌詩的韻律,讓兒童的語文學習變得情味盎然,讓兒童的生命變得意味深長。生命語文的自由閱讀,啟迪智慧,陶冶性情,溫暖心靈,充盈精神,潤澤生命,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xiàn),成就兒童快樂的人生。
4.讓寫作靈動,記載生命。生命語文,倡導將兒童作文變成一部童年嬉游記。讓作文教學順應兒童的自然天性與表達沖動,讓孩子即時傾吐、直抒胸臆、自由寫作,讓每個孩子用作文記錄獨一無二的自己,用文字留住美麗的童年。生命語文崇尚自然,汲取“天人合一”的理念,倡導打開大地之窗,讓孩子盡情嬉樂自然,在細數(shù)泥土的呢噥、聆聽花開的靜響、觀賞落葉的繽紛中感受生命的神奇,并對自然中一切的生命肅然起敬。生命語文提倡把豐富多彩的嬉游活動納入童年生活,納入課程。踩水洼、堆雪人,玩泥巴、摘苞米,放風箏、做葦?shù)训孺覙肺幕n程資源,讓兒童自身生命變得更為可愛和樂趣無窮,使兒童的生活變得快樂、豐富而輕盈。通過嬉樂活動豐富孩子的童年體驗,為孩子一生存儲最寶貴的不可再生的體驗性語文資源。尊重兒童生命的天性,讓兒童學習和運用言語的活動,成為一種充滿著歡欣和喜悅的自然而然的生命活動,使兒童感覺到真正生活在“童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