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瓦爾登湖》。
翻開《瓦爾登湖》,感受著梭羅把自己的戀情消融在瓦爾登湖上,把自己的魂魄投注于瓦爾登湖中:“在天氣好的夏季里,從稍遠地方望去,它呈現出蔚藍色,特別在水波蕩漾的時候,但從很遠的地方望去,卻是一片深藍。在風暴的天氣下,有時它呈現出深石板色……甚至從同一個觀察點,看瓦爾登湖是這會兒藍,那忽兒綠。置身于天地之間,它分擔了這兩者的色素。從山頂上看,它反映天空的顏色,可是走近了看,在你能看到近岸的細砂的地方,水色先是黃澄澄的,然后是淡綠色的,然后逐漸地加深起來,直到水波一律地呈現了全湖一致的深綠色……”
從一面湖中能讀出這么多的色彩,這需要一雙多么純潔無瑕的眼睛啊!由于有雙純潔無瑕的眼睛和同樣純潔無瑕的心靈,對梭羅來說,“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
我們常把兒童比作天使。先哲老子曾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復歸于嬰兒。”老子是要我們無論在何種處境下,都保留一顆像嬰兒那樣自然、純真的心。孟子也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就是一種“神圣的靈性”。兒童是自然之子,是詩意地棲居在大自然中的精靈。兒童的天性和靈性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不正像這一汪瓦爾登湖水嗎?我問自己,我也有一雙純潔無瑕的眼睛嗎?我能從兒童世界中讀到那么多的色彩,每天都會愉快地去赴那一個愉快的邀請嗎?
梭羅的一生簡單而純凈,純凈得就像他鐘愛的瓦爾登湖。他的心靈里裝得下整個宇宙,山川、樹木、雁雀、古今哲人,都是他神交的朋友。梭羅不排斥知識,但他更看重智慧。智慧是知識與美的結合。他特別看重古典文學,他認為古典作品是最崇高的人類思想的記錄,是唯一不朽的神示卜辭,是永久的暗示,具有永恒的激發的力量。這是一種崇高的智力鍛煉。一個心靈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通的人,能在任何大自然的造化中找到最甜蜜溫柔,最天真鼓舞人的伴侶。
瓦爾登湖畔的生活是簡單生活,也是藝術生活。聽著天籟之音,感受宇宙生命的流動和跳躍,我的感覺也變得細膩起來。如果我們的內心遠離了自然,我們教學的生命也必定枯萎。
現在,理論界許多人士都在討論“精神生態”問題,尤其是都市生活的喧囂繁雜,人心的浮躁功利,消解了種族的“童年”和個人的“童年”。許多人在尋找生活的根基和自然的庇護。當下的兒童,未來的成人,他們純美的心靈有沒有被污染?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什么才能讓他們永遠葆有這顆純美的赤子之心呢?
大自然伸出手臂擁抱著我們,是為了讓我們的思想變得像天地一樣開闊宏偉。當我從《瓦爾登湖》上抬起頭來,我發現我教育的觸角也伸向了那一方明媚的天空,那一汪清澈的湖水——
《牧童短笛》教學中,和孩子們一起吟誦“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感受自然的盎然生機,領悟“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的安然自樂。在《孔子游春》中和孔子及弟子們賞春、論水、談志,明白“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也是人類的導師,它能給人無限的遐想與啟迪”,體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自然性情。在《推開窗兒》中讓孩子們創作:“我不知道()從哪兒來,當我打開小窗()撲了個滿懷”,當陽光、春風、花香、鳥鳴在推開的窗兒中自由出入,當“一琴幾上閑,數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自吹入”的節奏和旋律流動于窗間,回蕩在兒童心里時,兒童就多了一雙審美的眼睛,多了一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審美心靈。在《望月》的教學中引領兒童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體會月亮女神的圣潔、仁慈與祥和,感悟“自然賦予人的詩性與浪漫情懷”;在《開天辟地》的教學中,用古老的“口耳相傳講故事”的方式,追問“我們是從哪里來的?宇宙是從哪里來的”,體會“人生天地間”的意蘊,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妙吟誦中,感悟天地之偉大,自然之神圣。
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文學課堂,能稍稍對抗現代社會給人的心靈世界帶來的一些偏頗,培養兒童的自然質樸、純真敏銳的心性,以防止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被僵硬的理念、過度的大話、濫施的機巧所污染、所窒息。我發現,我的教學因為聆聽自然的聲音而變得越來越敞亮。
自從和《瓦爾登湖》結緣,我的教育人生便抹上了不一樣的色彩。行走在教育的大道上,我的感覺也變得像林中的啄木鳥一樣警惕和敏感。我把自己深深陷入教育的“河床”,讓自己的全部生活變得腳踏實地。我不斷超越現實,找回失落的天性,走向兒童,并和兒童一起追尋自由、歡樂與充實的審美人生。
我堅信梭羅的話,“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圣廟的建筑師,他的身體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來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鑿大理石,他還是有自己的圣殿與尊神的。”我信仰,一個人只要忠實地追隨自己最自然最美好的本能傾向,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尋找生活的法則,就能尋找到心中的天堂。
我推薦的10本書:
1.《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
2.《美學四講》,李澤厚,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3.《文學性講演錄》,孫紹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4.《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童慶炳,陜西人民出版社
5.《漢語與中國文化》,申小龍,復旦大學出版社
6.《母語特點與母語教育》,陸志平,譯林出版社
7.《為兒童的學習》,李吉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8.《哲學與幼童》,加雷斯·皮·馬修斯,三聯出版社
9.《心中的曠野》,魯樞元,學林出版社
10.《沙鄉年鑒》,利奧波德,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