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Talk是英語課堂導(dǎo)入的常用環(huán)節(jié),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關(guān)注“Talk”的功能,而是關(guān)注自己的提問學生能回答嗎。這種只求形式、不求質(zhì)量的Free Talk,看似在進行語言交流,其實,這種交流只能說是一種虛假交際,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現(xiàn)象】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常見的Free Talk有這么三種形式:
千篇一律型:在平時的聽課中,最常聽見的是這么幾句話: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等甚至到了六年級,有的教師還在對熟悉的學生問名字,將這一環(huán)節(jié)匆匆走過場。有的課堂教師把Free Talk的機會讓給了學生,但是學生之間對話的開場白往往也是這幾句話,而教師不做任何評價。這樣的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對真實的語言運用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復(fù)習舊知型:還有的教師,對Free Talk 看似做了精心的準備,針對上節(jié)課或上個單元的知識,提出了很密集的問題,學生的思維也因此被限定在回答最近學習的知識上,不需要再作任何的思考。這樣的Free Talk同樣和真實的交流相距甚遠。
教師主導(dǎo)型:還有的教師,似乎在和學生交流,在征求學生的意見,實際學生根本沒聽懂。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學生亦步亦趨。比如有位教師在上4B Unit7 At a snack bar這一堂公開課時,導(dǎo)入新課時有這么一段師生交流:
T:Spring is coming,let’s go out to have a picnic.OK?
T:But first,we should buy something to eat,Let’s go to the snack bar.OK?
S:OK.
S:OK.
看似自然的一段話,其實教師運用的基本都是六年級的詞組have a picnic和本課的新知snack bar,如果沒有平時的滲透或扎實的功底,學生怎么能聽懂呢?但是教師在每句話結(jié)尾都用了“OK?”去引導(dǎo),學生當然說“OK”了。
【反思】很多教師不敢和學生進行開放式的Free Talk,一怕交談時不著邊際,二怕自己的語言過不了關(guān),三怕學生聽不懂,所以總是在自己準備好的那幾句話中提問,不敢和學生進一步地交流。在匆忙的問答后馬上進入新課的教學,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教師就失去了和學生真正交流的機會。
【對策】真實的交際建立在教師對語言的正確示范、對語言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對學生英語基礎(chǔ)的把握上。利用Free Talk展開話題交流,是目前很多教師已經(jīng)開始的嘗試。利用Free Talk打招呼,老師可以抓住天氣、愛好、服裝、朋友等信息展開交流,在交流中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其他同學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利用Free Talk復(fù)習舊知,教師可以將所學知識融合成一段對話,而不是拘泥于目前所學的句型。比如學習了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這一課,主要句型是“Does he/she...?”,F(xiàn)ree Talk時,可以提示學生如何更詳細地了解一個人,學生的信息馬上豐富起來,可以補充年齡、愛好、喜歡的顏色、食品等等,話語結(jié)構(gòu)隨之豐富,學生有話可說,真實可信。利用Free Talk導(dǎo)入新知,關(guān)鍵是做好語言鋪墊,讓學生聽懂會說。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義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