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作業”是指對尚未教學的新內容,學生超前多做作業的現象。學生“超前作業”的心理動機和結果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對學生數學智能的發展有利也有弊。教師如何根據各種“超前作業”現象,對其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如何根據“超前作業”現象產生的動機和背景采取相應的對策,如何設計切實可行的“超前作業”,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超前作業”的積極性,化弊為利,促進學生數學智能的和諧發展,這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課外“超前”——張揚個性風采的學習方式
【案例一】五年級數學教師A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有“超前作業”現象,于是規定不準“超前作業”。可是屢禁不止,班上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提前寫作業。有一天,A老師發現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甲有“超前作業”行為,便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將學生甲超前寫的作業及前幾天的作業全部撕掉,并罰他將撕掉的前幾天的作業重新做一遍。自此后,全班再也沒有學生敢進行“超前作業”了。
【案例分析】學生為什么會在課外“超前作業”呢?其一,能力強,興趣濃,有意超前。有些對數學興趣濃、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上課時教師一講就懂,甚至有的內容不學就會。他們做作業的速度很快,喜歡“超前作業”,樂于從中獲得成就感和優越感。其二,自不量力,盲目超前。有些學生看到別人“超前作業”,就盲目超前,主要目的是提前完成作業任務,以便有時間玩耍。這類學生基礎比較差,“超前作業”錯誤百出,做了還不如不做。這樣循環往復,不僅達不到鞏固練習目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應對策略】如何對待學生進行課外“超前作業”呢?教師要從課程資源的視角來審視學生的“超前作業”,有效地利用“超前作業”的積極因素,進行科學引導與合理開發,使其成為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保持數學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數學智能發展的有效資源。
第一,鼓勵優秀學生進行“超前作業”。優秀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做數學作業迅速而正確,所以課外作業比別人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有時間和能力進行“超前作業”。教師要引導他們自主選擇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歸納總結題型或多讀數學課外書。
第二,引導中等學生進行“超前作業”。對于中等生,教師要肯定他們這種“超前作業”的積極狀態,但要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實際能力進行“超前作業”。如果他們學得輕松,可引導他們選做老師額外設計的拓展題。
第三,幫助學困生謹慎進行“超前作業”。對于一些盲目進行“超前作業”的學困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樹立學數學的自信心,肯定他們這種“超前作業”的行為,但要引導他們量力而行,正確完成作業。為了滿足他們“超前作業”的愿望,可適當讓他們選做老師設計的基礎題。
第四,多元評價“超前作業”。對于學生的“超前作業”,教師要及時批改,批改的形式可以是評優、良等等,加★或畫個小笑臉、小蘋果,也可以是一句鼓勵性的話語等。并根據學生“超前作業”的反饋結果,及時分析,找出學生優點和不足,及時調整學生的作業形式。
二、課內“超前”——激活內在動力的學習平臺
【案例二】在二年級“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教學中,教師B出示主題圖后提問:“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只有幾名學生正在低頭寫著什么。教師B雖然有些生氣,但還是接著提問題。當教師B提問“小平要擺多少個”時,他看到學生丙依舊在寫著什么,便生氣地喊道:“丙,你來說說!”學生丙條件反射似的站起來,答非所問:“小芳走了38格。”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教師B非常生氣:“不會回答,你站著聽吧!”在讓學生做書上的練習后,教師B走到學生丙面前,看到她寫的正是自己剛布置的練習作業,題目做得基本都對。
【案例分析】學生為什么會在課堂上“超前作業”呢?其一,尚未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如案例中的學生丙是一個比較聰明、每次測驗成績都挺棒的學生,她很喜歡動手去寫,不喜歡聽別人講,上課很少舉手發言。其二,學生課堂“吃不飽”、學有余力。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好,領會知識快,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一點就通或者說是無師自通,繼續聽下去覺得浪費時間,而后面的練習總是要做的,導致這些學生“超前作業”。其三,不謙虛、缺乏傾聽的耐心。有些學生認為老師講的自己都會了,不用再聽了。其四,教師的教學不精彩,缺乏幽默感。如教師的教學過程老套,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應對策略】如何對待學生課內“超前作業”呢?
第一,培養良好習慣,激發參與意識。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發言、傾聽等習慣,如采用獎勵小紅花、獎牌或評選“智力星、紀律星、聽講星”等方法,來調動學生認真聽課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多動手動腦。如在學習“認識長度單位”時,讓學生自己去測量身高、一步有多遠、課桌的長和高等。
第二,善用教育智慧,讓課堂生動而精彩。首先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采用靈活多樣的適合相應年級段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把課上得生動精彩。其次要善用教育智慧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到教學中來。如案例中的學生丙,教師B可先點其名再提問題:“丙,你來說說,小平要擺多少個?”從而使學生丙知道教師提的問題,并有可能正確回答。最后教師要綜合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力求視聽并用,動靜結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如兒歌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以及故事教學法等,都能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玩中學、學中玩。
第三,有序調控與自主選擇相結合。首先,對“超前作業”要有序調控,在新授課中,課本上的“想想做做”一般是學生獨立做一題,就集體交流一題,但是一些思維敏捷、做題迅速的學生就會出現等待現象,這時可讓他們適度“超前作業”,可以將本節課的練習題“超前”做完,但不可以做下節新課里的練習;在復習課中,允許學生“超前作業”,如在一個單元、期中、期末的復習中,教材以及配套練習冊中都有大量的練習題,允許學生在課內“超前作業”,但要提出相應的要求(如整潔、正確率、速度等),讓學生自主、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其次,允許自主選擇“超前作業”。新授課中,教師設計一些超前作業題,在學生做練習前宣布:誰先認真做完書上的練習(要保證正確率),誰就可以板演老師展示的超前作業題(一般設計4~6題層次或類型不同的題目),從而使學生的參與度、投入度大大提高,水到渠成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學生進行“超前作業”是心理因素與外在誘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主動性和從眾性的特點,也彰顯出學生自我驅動意識和某種心理期待。教師要基于“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科學引導,合理開發,有效改進,揚長避短,正確利用,使每個學生在層次不同的“超前作業”中獲得心理的愉悅、自我的肯定、相應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在基于“正確而迅速”的作業練習中,不斷增加“超前作業”的附加值和含金量,不斷實現由形式到內涵、由數量到質量、由“超前作業”到超前思維的嬗變。把學生的“超前作業”詮釋為一種充滿張力的教育資源,演繹為一種因人而異的美麗,預設為一種洋溢著生命活力的學習方式!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