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在“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練習6‘學用字詞句’同課異構”的研討活動中,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讓學生讀一遍題目,接著花了近一半的時間指導學生認、寫這幾個古文字,然后再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字組詞,老師在黑板上板書部分詞語,最后,讓學生圍繞這幅古文字畫進行想象、表達交流。開始學生都覺得手足無措,后來只有幾個學生能把幾個古文字聯系起來,說幾個簡單的句子,之前引導學生積累交流的詞語此時也放在一邊。
反思:
以上案例不禁引發我的反思:練習6“學用字詞句”的教學僅僅是認幾個字、組幾個詞、說幾個句子嗎?對于“學用字詞句”類教材,教師究竟該如何教學?
一、尊重教材特點,明確教學目標
我們都知道“學用字詞句”不是單項的字詞句的基礎知識訓練,而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是以兒童為根本,將字詞句的學習融于形象的生活場景之中,融于切實的綜合運用之中,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之中。它既有字詞句學習的綜合,又有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還有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綜合。而上述案例中,教師首先對“學用字詞句”的認識出現了誤區。教學時,教師沒能把握“學用字詞句”這類教材的特點,抓住題目中那富有情感、能觸動學生心靈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用的興趣;其次是孤立地看教材內容,對教材里的知識不做前后聯系,如“月、森、林、龜”是一年級學生見過或學過的,“鹿”是本冊學過的;再次,重視了教學內容中幾個字的認識和書寫,忽視或弱化了學生對字詞句的運用及對漢字的優美與有趣的體會,忽視了兒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這樣既沒有體現“學用字詞句”的綜合性學習特點,更沒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再加上教師對學情、學力把握不準,也造成“學用字詞句”教學目標的錯位或偏移。可見,要想教學有效,必須首先尊重教材特點。
二、尊重兒童實際,選擇教學策略
1.尊重兒童學情、學力實際。
在選擇教學策略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學情與學力實際,搭建學生語言學用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用中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二年級的學生對古文字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和書寫這幾個古文字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實際,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只在學生的學困處(如部分學生對“鹿、森”的間架結構掌握不太好)和不足處(如部分學生“月”的第一筆不到位,字不舒展、美觀)加以指導。
2.尊重兒童特點、個性見解。
兒童與生俱來對世界就有獨特的感受和觀察的角度。上述案例中,教師在教學時,以本為本,簡單說教,學生學習時只是按老師的要求,一步步完成教學設計。學生學習無興趣、情趣可言。
同在這次同課異構活動中,另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根據畫面的情境發揮想象時,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創新。如圍繞“生活中的烏龜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用字詞句時,學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說烏龜是一種膽小的動物,一碰到什么東西,它就會把頭縮起來;有的說烏龜很堅強,因為在《龜兔賽跑》的故事中烏龜能堅持比賽到最后,并且戰勝了小兔子,獲得了冠軍……在圍繞“烏龜為什么趴在小鹿的背上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表達交流時,學生的說法也各不相同。這種開放式的設計,給了學生很多個性化創造的空間,使每個孩子都能表達自己的感受,說個性化語言。當學生體會到字詞句練習是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的時候,我們才能說這是真正在運用語文。
三、尊重學習規律,講究教學實效
1.學用結合,遵循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為了把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為現實,教學中要搭建“學”和“用”的平臺,要讓學生經歷學中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還需遵循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在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缺乏的正是搭建一個“學、用”的平臺。缺少了學用的過程,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提升及探究能力的培養就會受到影響。教學練習6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遵循從字到詞、句這樣一個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學習規律,先了解古文字的演變及現代字的由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字的有趣與魅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再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給這些字擴詞,在學、用中建構知識,積累詞匯;然后再創設情境,讓學生結合幾個古文字構成的古文字畫,進行想象、表達交流,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2.形象入手,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規律。
小學生的認知特征是從具體逐漸向抽象過渡,這種抽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柱,兒童依賴表象進行思維。如一位教師在創設情境編童話時,就用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古文字畫轉換為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畫面,然后通過圖像、色彩、聲音等多方位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巧妙地將古文字畫和創編故事有機地整合,讓學生借助形象直觀的畫面,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想象,拓寬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而實現從形象向抽象的過渡,提供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實踐機會,完成了語言的“吸收”與“傾吐”。
“學用字詞句”,重在“學”和“用”。教學中,我們只有學會“尊重”教材、兒童、規律,才能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氛圍中,在生動形象的場景中,主動去學用字詞句,才能學得活,學得有用,學生的語文素養才算真正有了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