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惡性增資決策的個體異質性研究及其管理啟示*

2011-04-23 09:22:28傅元略
財經問題研究 2011年7期
關鍵詞:情緒理論研究

蔡 閩,傅元略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一、引 言

會計研究者將擴大承諾放在資本預算的背景中進行研究,對一個已經收到負面反饋信息的項目繼續追加投資的行為稱為惡性增資。學者們認為為進一步理解心理動機對惡性增資的作用機制需要將個體異質性的影響包含進來[1-2]。盡管早期Teger認為擴大承諾與個體的風險偏好、控制傾向以及馬基雅維里主義無關[3];Staw和Ross認為獨斷專行,對模糊的態度,或者自尊對擴大承諾沒有影響[4];Whyte等也稱控制傾向、狂躁和沮喪與擴大承諾沒有關系[5]。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惡性增資與自尊[6]、自我效能[5]、人格類 型[7]、神經 質[2]、理性 思 維[8]、責 任心[1]、冒險偏好[9-10]以及情緒[2]等相關。不一致的經驗證據使得將個體異質性與任務情景結合探究決策問題顯得尤為必要。

近10年決策科學研究的個體異質性變量主要集中于人格、認知能力、認知風格和年齡等。類似的,有關惡性增資的近期研究也考察了這些范疇中相關變量的影響和作用。本文將該領域的研究成果梳理并歸類為三個方面:人格要素、認知風格和情緒,詳盡闡述它們對惡性增資的影響,以及由此得出的可供管理實踐參考的建議。

二、人格要素與惡性增資

人格是最主要的個體異質性變量之一,風險決策領域近10年來已引入并流行很多人格概念,如控制傾向、風險尋求—風險回避、對模糊的態度和大五人格等。學者們開始系統地在惡性增資研究中引入人格變量,他們研究的邏輯是:傳統決策領域對惡性增資的研究大多基于自辯理論或前景理論,其中隱含假設的決策表現是變化的。如果惡性增資行為受決策特征的影響,跨任務和領域的風險表現將很可能不一致;反之,如果該決策行為受人格變量或人格與情境交互作用的影響,跨不同決策任務和領域的決策行為可能表現出部分一致性。

1.自尊與自我效能

Knight和Nadel認為,自尊水平對擴大承諾具有正向的影響力,高自尊的個體表現出更高的行為持續性[6],而Staw和Ross認為,那些成功的經理人很難認可一個行動方案的不合理,與自尊水平無關[4]。但是他們都沒有分辨自我效能與自尊,也未明確闡述兩者與擴大承諾的關系。事實上,自尊與自我效能之間存在重大差別。根據自我效能理論[11],自我效能是指一個人對自身成功完成某個任務的信念,這種信念決定了他們是否投入更多的努力,是否堅持、松動或者放棄。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身能力和特定任務的判斷,因而與惡性增資行為有密切關系。而自尊是指一個人悅納自己的程度,即對自我價值和自我滿意的判斷,是一種脫離任務情景和結果期望的自我評價[12],因而與惡性增資的關系既不清晰也不穩定,這也許是導致過去實驗結論不一致的原因。

Whyte等[5]通過三個場景實驗 (股票市場、新產品開發、銀行貸款)檢驗了自我效能和自尊對擴大承諾的影響。他們對自我效能和自尊做了嚴格的區分。研究結果證實了自我效能理論,即相對低自我效能的人,具有較高自我效能的人更傾向對一個失敗項目惡性增資,并認為堅持項目最終會導致成功。不同于Knight和Nadel的研究結論,他們認為自尊并不是惡性增資的一個有效指示器,與Staw和Ross的結論類似。

自我效能層面的個體異質性對惡性增資影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過去文獻認為高自我效能對個人、組織和社會是有益的[13],然而這個領域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情形下,高自我效能會引發功能失調,增加擴大承諾的動機,而低自我效能反而具有一定的緩解功用。正如Staw和Ross認為的,那些一貫技能突出、身居要職的個人更容易有擴大承諾的傾向。堅持是一種優點,但是決定堅持與否需要根據未來收益情況做調整,而非夸大個人能力從而導致惡性增資。

2.A型行為人格

根據Friedman和 Rosenman,A型行為模式是一種期望在短期內通過極度努力爭取成功的人,表現出時間緊迫感、對成就數量的追求和地位不安全感等多種行為特征[14]。

A型人格個體被證明與惡性增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首先,A型行為模式個體對績效評估更為敏感。當任務或者負面信息 (如錯過最后期限、超出預算和功能紊亂)不能清楚地表達他們個人能力時,他們將會在原項目上持續更長的時間[15]。他們試圖將負面信息內部歸因,繼而產生促使自己繼續堅持、承諾并修正過去決策的自我意識,試圖證明過去選擇的正確性。其次,根據Brockner,A型人格個體的時間緊迫感對擴大承諾行為傾向有顯著影響[9]。Brandstatter和 Frank[16]與 Henderson 等[17]發現時間壓力會讓個體行為具有明顯的持續傾向。當需要追加努力時,那些感到時間壓力的人可能不會評估各種替代方案,不會考慮現存的行動是否要改變,或者去搜尋更多信息。行為總是趨向于快速并且回歸到原有方案上來。最后,Johnson發現A型人格個體易怒、生氣或激進的情緒會引發惡性增資的行為[18]。

由此可見,與那些松散、與世無爭,對任何事皆處之泰然的B型人格相比,進取心、侵略性、成就感和時間緊迫感強的A型人格更容易進行惡性增資決策。盡管這類群體事業心強,大多能夠有所作為,甚至容易成為領導者,但是在風險投資決策上,他們的這種人格特征恰恰是導致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

3.冒險偏好

惡性增資往往是堅持一個風險性項目繼續增資,而此項目會帶來不確定的收益或損失,而從此項目中退出可視為一個規避風險的舉動。因此可以說,相比退出項目,擴大承諾可被視為偏愛冒險的行為[9]。過去的理論中,學者們從沉沒成本、框架效應和過度自信等認知心理學角度出發探討決策者的風險行為,然而這些文獻沒有探究個體的冒險偏好差異對惡性增資的作用機制。Sitkin-Pablo[19]模型為研究這一個體異質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石。他們首次提出個體風險選擇行為的框架,將兩個直接影響個體風險行為的要素——冒險偏好和風險感知聯系起來。其中,冒險偏好是一個人相對穩定,但可以隨時間和經歷變動的特性,帶有個人差異的性質。高冒險偏好的人會把同一問題看成具有高風險而表現出風險冒進行為[20]。風險感知是一個人對情況固有風險的評估。一個能感受到高風險的人會采取規避風險措施[19]。Sitkin-Pablo模型認為,冒險偏好是風險感知的決定因素,高冒險偏好的人比低冒險偏好的人能感受到更多正面信息,因而對風險評估較低;風險感知力調和了冒險偏好和最終風險選擇行為的關系 (如圖1所示)。

圖1 Sitkin-Pablo風險框架模型

Wong[10]為了探究個體冒險偏好差異和惡性增資關系,對Sitkin-Pablo模型進行了改進,他追加了個人的結果預期因素。這一變量是個體對特定行為和特定結果的主觀狀態判斷,與自身能力是否能影響該結果無關。引入結果預期在風險決策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深刻影響著個體是否參與到某一行為中。高結果預期的個體會更加偏好風險行為。Wong的實驗結果證實了對項目風險感知越高,預期結果越低,進而擴大承諾傾向越小。與Sitkin和Pablo[19]類似,高冒險偏好的個體更容易產生惡性增資行為 (如圖2所示)。

圖2 修正的Sitkin-Pablo風險框架模型

冒險偏好層面的惡性增資研究為公司和企業在甄選項目經理時提供了很好的管理意見。既然個人的冒險偏好對項目的擴大承諾決策有正向的顯著影響,公司可以有意識地基于個人的冒險風格來選擇合適的經理人以適應不同的企業戰略。如果企業采用保守型戰略,可以選擇低冒險偏好的經理人。如果企業采用探索型戰略,可以選擇高冒險偏好的經理人。最后,考察評估個人的冒險偏好、風險感知以及個人的結果預期,有助于監督和控制管理者的惡性增資行為。

4.職責—成就動因

責任心是人格特征的重要變量之一。Moon提出衡量責任心的眾多指標中,職責感和成就感從相反的兩個方向影響著擴大承諾行為[1]。成就感是一種自我中心導向,高成就驅動者對于成功的關注優先于對他人或組織的考慮,因此愿意將組織的資金投入到可能會失敗的計劃中;責任感是非自我中心導向,描述的是個體在正確行事(不僅為自己,也為了他人)傾向性上的差異。退出失敗項目可被視為決策者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來保全組織的利益。Moon通過360個被試者的反應發現,職責感有助于消除承諾升級現象,而成就感則容易導致擴大承諾。理解和把握這種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導向的人格特征有助于解釋和預測惡性增資問題。

事實上,圍繞成就動機、人格特征與行為持續性 (繼續投資)的研究,近年來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理論界曾將人格特征與動機需求作為兩個獨立的研究方向,認為“雙方都有自己的理論陣營,其融合或者存在都受到對方的挑戰…”[21]。但是,研究人員最近考慮到兩個理論的相關性而非過去的對立性,無論是理論證明還是經驗證據都支持了需求動機和人格特征融合成“相互互補的概念”。正如Steel和 Konig提到,“個體特征似乎是個人需求的表達…”[22],這提供了將動機需求作為人格特征內在驅動力和前導因素的可信度。據此,Melinda和 Morris[23]探究了成就感需求、人格特征和持續性意圖對惡性增資的影響。他們通過對IT行業項目負責人的實驗和案例研究發現,成就動機越強,執行思維慣勢、控制傾向 (向內)、一致性偏好和時間緊迫感的傾向就越強,成就動機可以成為這些心理因素的前置變量。具體來看,相比審慎思考型思維,習慣關注目標實現和計劃方案設計的執行性思維更容易導致惡性增資;那些認為通過控制自己的行為可以控制外部結果的內控傾向個體也更容易表現出擴大承諾行為。筆者提出,考慮到與組織其他成員意見一致,以及更愿意把寶貴的時間投入到其他項目中,個體的一致性偏好和時間緊迫感未表現出與惡性增資顯著的相關關系。

責任心—成就需求層面的惡性增資研究為管理實踐提供了如下貢獻:首先,學者們證明了個體對成就感的渴求 (動機)使目標導向行為具有顯著的持續性。因此,公司在面臨項目風險投資決策時,應小心那些特別渴望和追求成就感的項目經理人。其次,這一證實的動機理論影響了傳統管理工具的革新。例如,在實踐中常常使用項目“評估時間表”(PRM)定期評估項目進展以及與原計劃、預算的相符程度,以避免惡性增資。但即使項目本身在預算層面上是合理的,忽略項目主體的需求動機,一味追求執行計劃的思維慣勢,也無法避免在失敗的項目上持續增資的行為。因此,傳統的PRM管理工具需要包含考察負責人決策的技術指標,且應當確保實時提供給管理人有關項目的負面信息,以克服個體總是試圖根據自身主觀判斷 (內控傾向)行事的傾向。

三、認知風格與惡性增資

決策領域中認知風格主要關注信息加工過程中的個體異質性。以往研究已普遍發現,認知風格與認知能力緊密聯系,將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個體在認知任務中的表現[24]。該類研究通常使用的認知風格有:認知經驗自我理論、認知需求以及經驗開放性等。在最近的惡性增資研究中,個體的認知經驗自我理論以及認知需求被證明可以預測和解釋惡性增資行為。

認知經驗自我理論闡述了兩種獨立并行于決策過程中的信息處理方式——理性—分析和經驗—直覺思維,來界定人們在決策過程中的思考風格。理性—分析方式衡量了個體運用邏輯分析在決策過程中使用抽象、一般規則的程度,是“個人知識轉換和推理的系統,是有意識的、相對緩慢的、分析性的相對無情感干擾的過程”[25]。經驗—直覺方式衡量個人依靠直覺做決策的程度,描述該系統的狀態如迅速、潛意識、親密,都與情感密切相關。

關于理性思維風格 (RTS)與惡性增資行為的研究結論不一。一方面,擴大承諾長久以來被視為“適應不良”和“不理性”的做法。由此認為依靠理性思維方式的個體,相比較少依賴RTS,表現出弱的擴大趨勢,即RTS與擴大承諾負相關[26-27]。另一方面,較多依賴理性思維的人容易對自己初始決策抱有更多的信念,根據自利理論如保持聲譽、自利意識等,他們很少改變初始決策,更容易擴大承諾,即RTS與擴大承諾正相關[28-29],但這些研究都未直接度量理性思維程度。

Wong等[8]借鑒了Pacini和Epstein的研究成果,用理性能力和理性投入 (分別對應個人邏輯思考的能力和動機)來衡量個體理性認知程度。他們首次采用理性得分[25]在直接度量理性程度之后研究其和承諾升級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不同于以往的“理性思考會增加決策質量”的觀點,理性思維增加了先前決策的信念而容易出現擴大承諾行為,即證實了RTS與惡性增資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另外,個體的理性能力而非投入理性的程度與擴大承諾正相關。

認知需求屬于認知風格中另一個重要研究分支。個體異質性研究表明相對于低認知需求的人,那些具有較高認知需求的個體 (也即較高的理性得分者)在面對損失時往往表現出規避風險傾向[30]。如果前景理論在解釋承諾升級問題上是有效的,那么理性得分較高的個體應該較少有擴大承諾行為。這與認知失調理論以及他們的研究結論完全相反。因此,Wong等研究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支持認知失調理論。由此可見,決策中的個體異質性研究可以檢驗、補充和深化傳統決策理論,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見一斑。

總體來說,基于認知風格層面的惡性增資研究基本體現了風險決策科學中對認知風格這一變量的研究趨勢。一方面,人們一致發現了認知風格與決策中信息加工變量 (如決策結果、決策表現)存在相關性。例如,盡管早期的學者對框架效應影響惡性增資的行為進行了研究,但是人們發現高理性高直覺和低理性低直覺的被試者最傾向于表現出框架效應,高認知需求、深度加工條件下不會出現框架效應[31]。由此可見,忽略認知風格對框架效應以及具體決策任務的調節作用,將無法對惡性增資問題有更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人們發現認知風格與詳細決策過程間存在聯系,且對不同決策行為指標具有預測作用。正如在比較判斷任務中,認知需求對判斷的準確率有預測作用[32],同樣的,個體理性—分析的認知風格和高認知需求即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判斷和預測惡性增資行為。

四、情緒與惡性增資

學者們認為大部分的研究過于集中于認知因素對惡性增資的影響,而忽視了情緒因素。已有文獻已經證明了情緒因素在個體決策制定過程中的作用[33],人們認為應當將情緒因素納入到擴大承諾問題的研究中來。

1.負面情緒

Wong等[2]首次考慮負面情緒對承諾升級的影響。他們研究了在三種理論觀點——因應觀點、抑郁現實觀點以及認知失調理論觀點下,負面情緒與擴大承諾的關系??紤]到以往組織活動中情緒因素的研究,他們將負面情緒歸為兩類:一類為大五人格中的神經質;一類為瞬間負面情緒。作為大五人格神經質的負面情緒,表現為個人對負面事件的敏感、壓力、焦慮和自我意識等[34],是一種固定、持久、穩定的性格。已有文獻證明了個體神經質對組織活動的影響,包括工作滿意度、領導力和工作壓力等[35]。而瞬間負面情緒是一種短期的、暫時的心情狀態。這種狀態的情緒同樣可以引致一定的行為后果[36]。

Wong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對項目負責的情況下,負面情緒與擴大承諾具有顯著負相關關系,即弱神經質、弱瞬間負面情緒的人有擴大承諾的傾向。如果不需對項目負責,則這種關聯消逝。這一關系與因應觀點相符,即人們總是試圖逃離與擴大承諾決策有關的不愉快情緒,那些具有高負面情緒的個體 (常態的神經質性格以及短暫的情緒狀態)傾向撤出原有項目。而抑郁現實觀點 (認為具有抑郁負面情緒較多的個體決策更理性)以及認知失調理論都沒有在他們設計的四個實驗中證實。不過筆者指出,考慮到負面情緒的不同來源 (來源于項目負面反饋的負面情緒,或者放棄項目的負面情緒),上述結論并不能完全否認傳統的認知失調理論。

總體看來,情緒層面的惡性增資研究不但證明了負面情緒具有調和人格特征、初始責任效應對擴大承諾影響的作用,還進一步闡明了個體異質性在何種狀況下對惡性增資具有更大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如果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是不現實的策略,經理人或許應該考慮負面情緒的個體異質性。對那些低神經質的人 (往往表現為鎮定的、泰然自若的處理問題的人)要特別留心,因為他們可能就是極易將資金浪費在失敗項目上的人。

2.預期悔意與擴大承諾

大部分承諾升級的研究集中于決策前的因素討論,如初始責任效應、沉沒成本等,學者們意識到僅僅研究前置因素是不夠的,個體會將未來回報估計和預期收益納入到決策中來[37]。后悔情緒作為一種最常見的負面情緒,Wong和Kwong[38]探討了預期的后悔對承諾升級的影響。借鑒后悔理論[39],他們實施了四個實驗,分別證明了當預期未來退出項目的悔意較高時,惡性增資傾向較嚴重;擴大承諾現象隨著預期退出悔意的增加而增加;個體無論是否承擔初始責任,預期后悔情緒都會影響他們擴大決策,從而證明了個體在進行風險決策時受到預期未來情緒和過去事件 (如初始責任)的共同影響。

Ku[40]考察了個體是否能在前一次擴大決策后習得經驗,從而避免下一個擴大承諾事件,他研究后悔情緒在這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在第一個試驗中,被試被安排在已經經歷過一次承諾升級決策后,再次面臨一個擴大任務。結果顯示學習效應確實存在,擴大承諾后越后悔,下一次的擴大傾向越小。第二個實驗中,實驗者被要求想象做出擴大承諾決策后的后悔程度。結果再次證明了悔意對緩解后繼決策失誤的顯著作用。

基于后悔情緒的個體異質性研究對緩解惡性增資行為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學者們的研究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的克服承諾升級的方法,即不必要實際經歷一次失敗的決策,可以鼓勵個體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想象風險決策之后的后悔情緒,以期阻止繼續追加不必要投資的行為。這種情形特別適用于現實中,個體即使見證了同事的擴大決策也無法緩解自身行為傾向的狀況[41]。

五、結論與展望

借鑒決策科學領域對個體異質性變量的研究分類,我們梳理歸納了近年來基于個體異質性的惡性增資研究成果。研究得出的這些影響因素一方面很好地抓住了個體差異特征,另一方面為測量一般決策能力提供了外部效度證據。這一領域的研究不但為過去傳統的理論提供了重要的補充和證明,也為管理實踐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對策,如注意監督那些高自我效能、A型人格、高成就動機、低責任心、低神經質和過分偏愛理性思維的項目負責人的風險投資行為;針對不同項目類型選擇不同冒險偏好的管理者;在傳統投資預算管理工具中加入個體層面的技術指標;擅用預期后悔情緒來提示和引導決策人的決策行為。正是因為這些衍生出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惡性增資的個體異質性研究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研究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這一領域的研究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比較匱乏。借鑒心理學理論,運用實驗的方法探討財務和管理問題在國外已較為成熟,特別是管理會計的研究已經將大量的認知、動機以及社會心理學理論運用到解釋和預測會計實踐中來。在惡性增資研究中,國內學者對認知心理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42-43],但是對動機需求理論的考察還不足。如前所述,惡性增資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持續性傾向,它屬于動機心理學中的一部分[44],同時人格特征也逐步與需求動機理論融合,因此這一研究趨勢值得引起更多研究者的關注。其次,個體異質性仍處于分散、缺乏理論架構的層面,尤其是個體異質性在決策過程的作用及機制尚未形成一個恰當的解釋[45]。更多的個體差異變量對惡性增資的影響有待于未來研究者的繼續檢驗,如大五人格中的開放性、宜人性、認知能力、性別和年齡等。最后,研究者已經提出,決策加工中存在復雜的人—情境間的聯系。在人格心理學等領域已經普遍發現,人格、認知風格等個體異質性變量可以與個體情緒、任務情境等共同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因此,基于個體異質性的承諾升級研究需要在未來進一步探究個體異質性對決策任務情境、個體差異與情緒共同對決策任務的調節作用,需要發展一個動態的、綜合的考慮個體、情緒、情境的決策理論模型,以期更好地預測和解釋惡性增資問題。

[1]Moon,H.The Two Faces of Conscientiousness:Duty and Achievement Striving in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Dilemma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535-540.

[2]Wong,K.F.E.,Yik,M.,Kwong,J.Y.Y.Understanding the Emotional Aspects of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The Role of Negative Affec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91(2):282-297.

[3]Teger,A.Too Much Invested to Quit[M].New York:Pergamon,1980.

[4]Staw,B.,Ross,J.Knowing When to Pull the Plug[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7,5(3):68-74.

[5]Whyte,G.,Saks,A.M.,Hook,S.When Success Breeds Failure:The Role ofSelf-Efficacy in Escalating Commitment to a Losing Course of Ac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8(5):415-432.

[6]Knight,P.A.,Nadel,J.I.Humility Revisited:Self-Esteem,Information Search,and Policy Consistency[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86,38(2):196-206.

[7]Schaubroeck,J.,Williams,S.Type A Behavior Pattern and Escalating Commitmen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3,78(5):862-867.

[8]Wong,K.F.E.,Carmen,K.N.,Kwong,J.Y.Y.When Thinking Rationally Increases Biases:The Role of Rational Thinking Style in Escalation ofCommitment [J].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8,57(2):246-271.

[9]Brockner,J.TheEscalation ofCommitmenttoa Failing Course of Action:Toward Theoretical Progr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2,17(1):39-61.

[10]Wong,K.F.E.The Role of Risk in Making Decisions under Escalation Situations[J].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5,54(4):584-607.

[11]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1-215.

[12]Brockner,J.Self-Esteem at Work:Research,theory,and Practice[M].Lexington:Health and Com,1988.

[13]Deci,E.L.,Ryan,R.M.The Support of Autonomy and the Control of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3(6):1024-1037.

[14]Friedman,M.,Rosenman,R.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M].New York:Knopf,1974.

[15]Strube,M.J.,Boland,S.M.Post Performance Attributions and Task Persistence among Type A and B Individuals:A Clarification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0(2):413-420.

[16]Brandstatter,V.,Frank,E.Effects of Deliberative and Implemental Mindsets on Persistence in Goal-directed Behavior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2,28(10):1366-1378.

[17]Henderson,M.D.,de Liver,Y.,Gollwitzer,P.M.The Effects of an Implementation Mind-Set on Attitude Strengt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8,94(3):396-411.

[18]Johnson,E.H.The Deadly Emotions:The Role of Anger,Hostility and Aggression in Health and Emotional Well- Being [M].New York:Praeger,1990.

[19]Sitkin,S.B.,Pablo,A.L.Reconceptualizing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Taking Behavior[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2,17(1):9-39.

[20]Sitkin,S.B.,Weingart,L.R.Determinants of Risky Decision-Making Behavior:A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Role Perceptionsand Propensit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6):1537-1592.

[21]Winter,D.G.,John,O.P.,Stewart,A.J.,Klohnen,E.C.,Dunchan,L.E.Traits and Motives: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Two Traditions in Personality Research[J].Psychological Review,1998,105(2):230-250.

[22]Steel,P.,Konig,C.J.Integrating Theories of Moti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4):889-913.

[23]Melinda,K.,Morris,S.A.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ntion to Continue Project Escal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6):1320-1330.

[24]Riding,R.J.Cognitive Style:A Review[M].Stamford: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0.315-344.

[25]Pacini,R.,Epstein,S.The Relation of R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yles to Personality,Basic Beliefs and Ratio-Bias Phenomen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6(6):972-987.

[26]Brockner,J.,Rubin,J.Z.Entrapment in Escalating Conflicts: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5.

[27]Bazerman,M.H.Judgment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3rd edn) [M].New York:John Wiley,1994.

[28]Harrison,P.,Chow,C.,Wu,A.,Harrell,A.A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of Managers’Project E-valuation Decisions[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1999,11(4):143-160.

[29]Sharp,D.J.,Salter,S.B.Project Escalation and Sunk Costs: A Test of 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izability of Agency and Prospect Theo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28(1):101-121.

[30]Smith,S.M.,Levin,I.P.Need for Cognition and Choice Framing Effects[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1996,9(4):283-290.

[31]Shiloh,S.,Salton,E.,Sharabi.D.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ational and Intuitive Thinking Styles as Predictors of Heuristic Responses and Framing Effect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3):415-429

[32]Blais,A.R.,Thompson,M.M.,Baranski,J.V.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ecision Processing and Confidence Judgments in Comparative Judgment Tasks:The Role of Cognitive Styl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5,38(7):1701-1713.

[33]Isen,A.M.Positive Affect and Decision Making[C].New Yrok,US:Guilford Press,2000.261-277.

[34]Costa,P.T.,Jr.,McCrae,R.R.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 PI-R)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Professional Manual[M].Odessa,F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2.

[35]Judge,T.A.,Heller,D.,Mount,M.K.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2,87(3):530-541.

[36]Sarason,I.G.,Pierce,G.R.,Sarason,B.R.Domains of Cognitive Interference: Cognitive Interference,Theories,Methods,and Findings[M].New York:Routledge,1996.139-152.

[37]Tan,H.T.,Yates,J.F.Sunk Costs Effects:The Influences of Instruction and Future Return Estimate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5,63(3):311-319.

[38]Wong,K.F.E.,Kwong,J.Y.Y.The Role of Anticipated Regret in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92(2):545-554

[39]Bell,D.E.Regret in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J].Operations Research,1982,30(5):961-981.

[40]Ku,G.Learning to Ee-Escalate:The Effects of Regret in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8,105(2):221-232

[41]Murnighan,J.K.A Very Extreme Case of the Dollar Auc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2,26(1):56-69.

[42]劉志遠,唐洋.決策責任、項目認知和資本預算項目惡性增資:基于自辯理論的模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5):69-73.

[43]唐洋,劉志遠.決策責任、原生性認知、資本預算項目惡性增資——基于模擬試驗的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8,(1):78-84.

[44]Kanfer,R.Motivation Theory and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J].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0,(1).

[45]梁竹苑,許燕,蔣獎.決策中個體差異研究現狀述評[J]. 心理科學進展,2007,15(4):689-694.

猜你喜歡
情緒理論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小情緒
小情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婷婷亚洲视频|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日本午夜三级|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久久网欧美|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主播喷水| 国产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日本黄色a视频|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亚洲激情区|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 99在线观看国产|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狠狠综合久久| 色综合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一级在线|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成人午夜久久|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99视频在线|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a毛片|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狠狠操夜夜爽|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青青久久91|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红杏AV在线无码|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乱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91精品网站|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