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彪
(暨南大學 廣東 510632)
近年來,由于在各類學校體育活動中,因為多種因素造成的傷害事故屢有發生。2002年9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對學生在校期間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做出了具體規范,由于體育傷害事故涉及到學校、教師及學生等多方面群體,因此,目前很多中小學體育老師為了避免發生體育傷害事故,在教學中把一些對抗性強、運動強度大、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的項目只作介紹或干脆取消,造成學校體育氣氛淡薄,體育教學內容單一、枯燥,使得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情與日俱減,嚴重地影響了學校體育教育的正常有序開展。從某些方面來講,這種處理辦法使得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同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工作銜接方面產生了斷層,致使當前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對體育傷害的重視與了解,對自身機體機能水平認識不足,缺乏相關的體育傷害防護知識。
本文從高校學生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了解情況入手,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統計學生對學校體育傷害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對目前普通高校學生的體育傷害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和建議。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是指由學校實施組織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發生的人身損害后果。傷害事故一旦發生,輕者給傷者造成暫時性的行動不便,重者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參加體育課內外活動和鍛煉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同時,社會的飛速發展和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完善使體育選項課程增多,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內容豐富。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事故,不僅對學生自身的發展造成嚴重的損害,而且也為學校和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如何防范這類事故,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和社會都極為關注的重要問題。
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對象為普通高校一年級學生,均選擇同一體育選修課程,其中男性99人,女性101人,共計200人。
調查問卷設計為多項選擇題形式,主要為調查學生對體育傷害的了解程度,是否曾經遇到或接觸過體育傷害事故,是否了解如何預防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是否知道遇到體育傷害事故時的應對措施,以及體育傷害事故對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生理和心理影響。
調查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無效答卷1份。
調查結果與分析:
⑴關于對體育傷害概念的了解

⑵是否自己或身邊的朋友遇到過體育傷害事故

⑶哪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預防或者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

⑷遇到體育傷害事故要采取哪些措施

⑸體育傷害事故是否對以后參加體育活動產生影響

⑴關于對于體育傷害概念的理解方面,男女學生沒有產生較大區別,多數人認為只有急性損傷屬于體育傷害,而對慢性損傷和運動系統病變是否屬于體育傷害范圍了解不夠,不能全面的理解體育傷害的范圍和概念,容易為學校體育活動中造成體育傷害事故隱患。
⑵關于是否曾經遇到過體育傷害事故,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來,多數學生自身或者身邊友朋曾遇到過體育傷害事故。在少數沒有遇到體育傷害事故的學生中,女性學生占較大比重,在自身遭遇體育傷害事故的學生中,男性學生所占比例較大。此項選項明顯看出遇到體育傷害事故的性別差異,男性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學生,這點與青春期后男女學生的性別行為特性密切相關。
⑶對于可以有效的預防或者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發生的措施,只有熱身運動選項上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其他幾個選項差別不明顯,這與男女學生對熱身運動的理解和身體素質的不同密切相關。多數女性學生認為熱身運動會對自身體力造成影響,無法順利完成后續的體育活動,因此多數女性學生認為熱身運動非但不能預防或者減輕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反而是容易造成體育傷害事故的起因。這種錯誤觀念多是由中學體育教學中沒有得到正確的體育理論教育造成的。
⑷對于已經發生的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措施,在立即就醫選項上女生所占比例較大,反之另兩個選項比例較小。通過此項選擇可以看出,學生對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措施較為客觀,能夠理性面對,并有針對性的采取應對處理措施,女性較為細心及穩妥的特征表現較為突出。
⑸針對體育傷害是否會對以后參加體育活動的影響,統計結果出乎筆者意料,體育傷害對女性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所占比例非常大,有將近70%的女性學生選擇負面影響;而男性學生中的正負面影響所占比例比較均衡,較為偏重正面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心理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受到性別特征差異影響較大。同時也體現出學生對于體育傷害的了解不全面,中小學曾受到錯誤指導,產生片面理解。
⑹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參加調查的普通大學一年級學生普遍對體育傷害的了解具有片面性、被誤導性的特點。由于目前許多中小學擔心出現學校傷害事故,因噎廢食,一味追求安全性,盲目取消和修改應有的體育教學內容,使得體育教學的一致性和整體性遭到破壞,學校體育教育體系的系統性得不到貫徹,扼殺了學生的活潑個性,使得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到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對于體育活動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⑺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體育傷害的認識有所不同,多數是由于性別特征差異造成的,可以根據此特點針對不同性別學生開展不同的體育理論教學工作。
1、男性和女性學生在進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別的不同,在機體自身技能素質,生理特征及性格特點方面都有所差異,不同性別的生理特點,即使是同一條件下,也會形成不同類型的體育傷害,因此在體育教學工作上也應根據學生性別進行區別對待。
而鑒于目前我國中學教育的特點和偏重性,體育教育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并且學校由于擔心出現學校傷害事故,更是盲目修改和取消了許多的體育教學內容,使體育教學的系統性得不到良好的貫徹,更不會根據學生的性別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教學,忽略了學生的性別特征差異性,使學生形成了片面性的認識。
通過調查發現,不同性別的學生對于體育傷害的認識并不相同,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要認清此點,針對不同性別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側重點進行教育,根據性別生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育教學,并安排足夠的體育理論知識教程,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了解體育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特征特點,掌握技術動作,掌握預防體育傷害知識。
2、目前的中小學教育失衡造成學生的認識不足,對體育活動的認知產生偏差,使得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與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出現斷層,整體的系統性遭到破壞。新入學的大學生并沒有掌握相應體育技能水平和體育理論知識。面對這種情況,高校體育教育部門應針對斷層制定和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力求全面的彌補和糾正斷層差距,使學生盡快適應高校的體育教學方式,正確認識體育活動,學會自我保護。
3、大學生已經是具有獨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但要培養獨立的行為意識,更要有承擔相應責任的認識。正確了解體育傷害,有效避免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是大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有效體現。
4、筆者認為,不同年代的大學生個人素質并不相同,隨著年代的改變,高校體育教育側重點也應隨之改變,體育教育工作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技術動作教學,而是應綜合相關學科,培養學生正確認識體育活動,全面掌握體育活動知識,通過體育活動提高全面素質。
[1]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Z].2002.09.01.
[2]方益權.論學校事故及其處理和防范[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2,(2).
[3]柳強,李雙銘,劉宇陽,陳才發.體育課室外教學如何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發生[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2010.33.
[4]李赫.高校公共體育課安全事故的預防[J].渤海大學體育教研部.2008.21.
[5]張維全.淺論體育教學中運動傷害事故的預防[J].安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07.05.
[6]田旻露,魏勇.簡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J].上海體育學院,2008.05.
[7]楊剛.對學校體育活動意外傷害事故的探析與思考[期刊論文].湖北體育科技,2001(04).
[8]周金石.大專學生體育活動損傷發生情況調查研究.2004(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