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華
徐冠林校長執掌南大期間,使南大闊步前進,邁向世界著名大學的行列,他還在新中兩國干部培訓合作的“旗艦”項目的引領下,為中國培訓了成千上萬名管理與專業人員。
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5日公布了QS(Quacquaellisymonds簡稱QS)世界大學最新排行榜,南洋理工大學在排行榜上大躍進,上升16個名次,排名第58,是名次上升最多的亞洲大學。這一成果的取得,與前不久剛卸任的南洋理工大學前任校長徐冠林教授近9年的辛勞治理,有著密切的關系。9月1日當筆者和這位世界著名大學的校長交談時,就感觸到了他對辦大學的獨創性的見識,看到這一消息,使我更加仰慕徐冠林校長為人師表,治校有方。
徐冠林校長執掌南大期間,不僅使南大闊步前進,邁向世界著名大學的行列,更使人關注的是他真心誠意致力于為新中友好、合作、發展做貢獻,在新中兩國干部培訓合作的“旗艦”項目的引領下,為中國培訓了成千上萬名管理與專業人員。徐冠林因此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為中國培訓管理和領導人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55年建校的南洋大學,是中國以外第一所中文大學。1981年發展工程專業,1991年成為南洋理工大學之后的20年間,以培養專才而迅猛發展,為經濟騰飛的新加坡培養造就了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
2003年1月,徐冠林擔任南大校長后,擴大規模與涵蓋專業,設立了藝術、設計與媒體、人文與社會科學、數理3所新學院,推動大學體制改革為自主大學,成立大學校董會,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方向發展。學校定位為:創新高科技,建設全球性卓越大學,培養跨學科博雅人才。學校2.3萬名本科生,1萬名研究生,來自世界73個國家和地區,14.4萬名校友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徐冠林校長在創辦全球性卓越大學的同時,沒有忘記一所區域性大學要獲得發展,必須為本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中國是一列高速前進的列車,搭上這趟列車,就能帶動教學與科研的發展。”
中國與新加坡1990年建交后不久,1992年,南大就開始為中國培訓高級官員。1998年,南大開辦了管理經濟學碩士學位課程并于2001年得到中國中組部和外交部的支持。學員中有中組部選派的高級干部,也有來自中國地方的市長,國有企業的主管。2004年加辦了公共管理碩士課程。這兩個碩士課程被新中兩國媒體廣為宣揚,并稱之為“市長班”。從南大“市長班”畢業的具有碩士學位的中國官員已有1000人,他們現在在中國各地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前沿扮演著重要的領導與管理者角色。
南大與中國中組部、外專局及20多個省市建立并開展了干部短期培訓合作,已有上萬名中國的各級公務員、企業管理人員在南大培訓。重慶市的學員賴蛟說:“為什么新加坡能取得這樣驕人的成就?為什么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會發生經濟奇跡?我認為,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是至關重要的,一是新加坡在建國之初,以李光耀為首的領導團隊從國情出發,為新加坡選擇了一條成功之路;二是在這條道路的前進過程中,人民行動黨和政府的治國理念與時俱進,適應了時代的要求,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培訓使中國的學員們對新加坡的治國理政經驗有了全面且深度的了解。
對此,徐校長說:“南大‘市長班課程注重培養學員制定和執行政策的能力,讓學員有機會走訪并接觸新加坡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機構,與政府官員和企業管理人士分享經驗,從不同角度認識新加坡的發展面貌。”
在徐校長的重視與指導下,南大于2D07年爭取到了由新加坡連氏基金會與新加坡政府共同出資2000萬新元(約1億元人民幣)而設立,并由南大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負責運行的“連贏洲紀念獎學金學者”項目,這這是一項針對新中兩國政府高級公務員和行政人員的學者獎學金項目。新中兩國每年各選派5名高級公務員到對方的國家進行研究和交流,增進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南大在舉辦學位課程和短期培訓項目時,徐校長要求加強與中國中組部、外專局的溝通,關注中國國情及地區特點,在課程設計時要著眼于中國科學發展的戰略角度,將中國所強調的科學發展體現于課程設計和培訓活動之中。這些課程注重國際視野,中西結合,全中文授課,受到學員和國家、省市領導的贊譽。
2008年9月和2010年1月,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廣西區委書記郭聲琨訪問南大時對徐校長的戰略眼光和領導才、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辛勤耕耘,萬千收獲。南大在中國23個省市有約1.5萬名校友,他們不僅是中國各地的管理者,也成為中國與新加坡兩國之間的友好親善使者,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里為新中的友誼不斷發展貢獻一份積極的力量。
助推中國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與中國自1990年10月初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發展迅速。過去的20年間,新中兩國分別推出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合作大項目,如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及廣州知識城。這些合作項目的建立也為南大帶來了機遇,徐冠林校長深知這些合作項目的建立,對新加坡和南大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機會投入資源參與其中,從教育和培養人才以及其他在南大具有科研優勢的方面做出部署和提供服務。
2010年6月,南大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就南大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建立創新中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10月間,在中國習近平副主席和新加坡李顯龍總理見證下,南大又與天津市正式簽署了南大在天津辦學的備忘錄。這兩個合作項目的建立,將充分發揮南大的人才、智力資源優勢,使南大與天津和廣東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把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資源以及科研成果商用轉化的優勢延伸至天津和廣州,推動產、學、研快速發展,爭取達到雙贏的效果。
“作為理工科大學,南大要搭上中國這趟高速前進的列車,為亞洲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培養更多有用人才”,這不僅是徐冠林校長的宿愿,筆者一年多來在與南大的教授、學者及學生接觸中不時感受到這種時代氣息,她們真的不辱世界百強大學的使命,在奮斗中前進。
開拓南洋新絲綢之路
作為世界百強大學之一,南大在未來的5年發展規劃中,有5大巔峰目標:可持續發展、新絲綢之路、新創意媒體、保健醫療體制科技、創業創新生態模式。其中的新絲綢之路是發揮南大中西合璧的優勢,成功開設以中文授課的6項碩士課程。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南大南洋商學院先后開設了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金融管理碩士、教育管理碩士以及創新創業碩士課程。國立教育學院2006年開始舉辦的教育管理碩士課程即“校長班”,也已經培養了數百名中國各地教育管理干部。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管理經濟學碩士、公共管理碩士課程擴大面向中國招生,南大在中國天津開辦研究生院,面向中國辦學。與此同時,南大與印度開展的新學術合作也在進行之中。
徐教授說,為了使這一規劃獲得良好的發展,學校已經有校長辦公室下設的中國事務處、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南大天津研究生院、南大廣州知識城創新項目以及南大在北京、上海開設的辦公室。
徐冠林在執掌南大的9年里,領導著南大在教研、行政與治校架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朝多元化研究型大學的方向邁進。同時也注重與國外的高等學府,特別是重視與中國的高等學府的交流與合作。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南大就接待了一大批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北京中醫藥大學、西安交大、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的領導相繼來訪。
與此同時,徐校長也非常重視南大與中國各地政府建立和發展交流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僅僅在過去的3年里,南大就接待了包括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的領導人,國家外專局季允石局長、天津市黃興國市長、天津市何立峰副書記、廣西自治區郭聲琨書記、廣東省委朱明國副書記、廣東省朱小丹常務副省長等眾多領導的來訪。不僅如此,徐校長也多次親自率團前往中國,訪問許多地方的政府機構和眾多的大學。在他擔任校長期間走訪了中國大江南北的大部分省份和眾多的城市,與當地政府的相關領導以及南大校友進行友好而密切的交流。頻繁而友好的交往使得南大與中國許多地方的政府機構和眾多高校加深了了解,建立了非常密切和友好的關系,同時也開發和設立了涉及多領域和課題的合作項目,不斷推動著新中兩國間友好交流與合作向高度和深度發展。
徐校長除牽頭創立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在內的由全球7所頂尖科技大學組成的戰略聯盟,也積極參與建立了包括清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在內的亞洲頂尖科技大學的戰略聯盟,這些舉措旨在更有效地整合資源,聯手研究應對有關人口變化、環境和水資源、能源安全、醫療保健以及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當今全球,包括中國等眾多國家所共同面對的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同時促進在教學、科研和師生方面的更密切的校際交流。這些舉措在應對快速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而尋找解決的途徑方面產生了積極而長遠的影響。
弘揚中華文化為新中友誼架設金橋
作為著名的華人學者、專家、校長的徐冠林,在國際上有較高的聲望和影響力,他是新加坡工程師學會院士、前會長,也是東盟工程學院的創院院士。1979年至今,徐校長曾任多家機構的董事和委員。目前,他是荷蘭帕拉利姆研究所和新加坡研究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以及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同時,他也是中新廣州知識城合資公司監事,臺灣2011年度大學校院校務評鑒委員會和新加坡氣候變化網絡的成員,以及南洋國際教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徐校長曾獲多項國家級獎項,包括法國總統頒授的國家騎士榮譽勛章、新加坡總統頒授的公共服務勛章及公共行政功績金、銀獎章、新加坡國家科學與科技獎章、新加坡電腦學會名人堂獎、新加坡工程師學會/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卓越聯授獎章,以及亞細安杰出工程成就獎。
盡管有眾多榮譽和職銜在身,徐教授也沒有忘卻自己是一名華人。徐教授自幼就讀中文學校,受華文教育,深受中華文明和文化熏陶的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著深厚的認識和感情,對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有著強烈的期盼。
2003年初他擔任南大校長一職之后,在致力于將南大辦成一所培養跨學科的博雅人才的全球頂尖綜合性大學的同時,也清楚地看到南大跟中國的獨特淵源,即南大的前身南洋大學是由海外華人集資創辦的,是中國在海外的第一所中文大學,并借助這些獨特的有利因素積極主導和創辦了一系列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增進新中兩國友好交往的學科和機構平臺。2005年設立了東南亞地區最早的一所孔子學院一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在生物科學學院開設生物醫學與醫藥學(中醫藥學)雙學士學位課程;在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開設“當代中國的碩士學位課程”等一批課程。
2011年6月30日,徐冠林教授卸去校長職務,他給南大校友的電郵里寫道:“與各位共同經歷的起落和悲歡,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這一路上,不論身處順境逆境,感謝各位不棄不離,支持和鼓勵。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有了克服困難、攀越高峰的堅持與動力。如今,已經到了該交棒的時候了。能交棒給我悉心栽培的領導團隊,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接替徐校長的安博迪教授是瑞典籍的國際知名生物化學家。這是南大數十年來首次由洋校長掌舵,標志著進一步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