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異構環境下社區圖書館聯盟網絡體系設計的思路,構建網絡化的社區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體系,統籌社區圖書館聯盟的信息資源,通過開放系統促進社區圖書館聯盟信息資源共享。最后提出社區圖書館聯盟在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建議。
〔關鍵詞〕異構環境;社區圖書館;網絡體系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21
〔中圖分類號〕G25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7-0090-03
The Discussion With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Dai Riguang1 Tang Hong2
(1.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Hengyang 421008,China;
2.Library,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421008,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d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and constructing the id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alliance network community resource sharing system,then plan as a whole the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open systems could promoting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onstruction and suggestions with the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s construction.
〔Keywords〕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community library;network architecture
1 異構環境下社區圖書館聯盟網絡體系的設計
目前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許多基層圖書館都逐步實現了業務、信息的計算機化管理。但是,因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由于業務和功能歸屬不同,根據自身的需要,構建了許多相互隔離的信息服務和管理系統。每個部門或單位就是一個數據源,每個數據源都是異構的,因而它們之間的信息和組織都不一樣,這就構成了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異構數據庫環境。社區圖書館聯盟與數字圖書館在館際互聯的技術上是一樣的,研究社區圖書館聯盟的網絡技術平臺實際上就是解決異構系統的互操作問題。只有當區域內的社區圖書館形成縱橫交錯、相互聯系的網絡系統,各成員館的系統、數據能夠彼此兼容,地區資源共享才能真正在技術上實現。
社區圖書館聯盟網絡形態:即一個中心(中心圖書館),兩個方面(城鎮院校圖書館和地方公共圖書館),三級結構(中心館、地方公共館/城鎮院校館、社區基層網點)形成以技術為依托,協同管理的整體社區圖書館聯盟。“中心圖書館”在圖書館聯盟中起骨干作用,對形成社區圖書館聯盟合作體至關重要。社區圖書館聯盟作為一種聯系緊密的協作網絡,其結構是建立在廣域網上,按照“總館(中心館)——分館(高校館、公共館)制——社區基層網點”的體制模式建立起來的公共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網絡體系。它以地區或中心館為核心,以各聯盟館為網絡節點,形成一個脈絡貫通、縱橫交錯的信息咨詢服務網絡系統。例如:廈門圖書館采用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網)、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接入的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協議標簽交換技術)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專用網絡)組網方式,在物理上把不在同一位置的中心館、成員館連接成一個局域網,實現了中心館與成員館之間的互聯互通。聯盟中心館負責系統的組織、協調、指導與技術保障等工作,提供總門戶網站服務,而各成員館承擔文獻信息資源的傳遞等信息咨詢服務功能[3]。
社區圖書館聯盟系統中各成員館內部通過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一條內部信息通道,每個系統應對外部開放一個經過認證允許訪問的路徑,將資源、人才、信息、專家與其它系統間按專業分工進行合作,并在一個統一平臺上提供精確的信息服務,以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互用和圖書館信息網絡的相對統一,構成聯盟區域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化的虛擬信息空間,促進知識與技術的轉移和擴散[4],從而促進社區各成員館信息服務的提升。
2 異構環境下社區圖書館聯盟系統網絡體系框架
社區圖書館聯盟的技術架構必須是在開放的互聯網絡平臺上,采用國際標準協議,將多個分布式的異構系統平臺、異構應用平臺和異構的數據源整合在開放的互聯網絡環境下,實現基于異構平臺的數字資源的并發訪問,廣大居民可以在地區內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通過各種計算機平臺實現對社區內各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的共享。
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異構環境下社區圖書館聯盟網絡平臺設計探討July,2011Vol.社區圖書館聯盟包括:社區圖書館基層網點網絡——成員館網絡——中心館網絡(見圖1)三層。社區圖書館聯盟的中心系統包括編目和規范文檔、聯機聯合目錄、各系統間轉換查詢程序、附加數據庫和連接聯盟以外系統的通道。它通過統一的用戶界面,為各成員館收藏同一種文獻提供統一的檢索點,凡是社區圖書館聯盟的成員館的用戶都可以聯機檢索本館和網絡中其它館的文獻信息。當一種文獻被檢索時,這個系統就會自動顯示藏有這種文獻的成員館的名單。用戶可根據地理位置和個人喜好選擇其中一個成員館,通過中心主機連接到該館書目數據庫,系統會具體顯示該文獻在該館的索書號、收藏地點和流通狀況等。用戶不需要圖書館員的中介,就可以直接在聯盟系統中查找和獲取需所的文獻[5]。
圖1 異構環境下社區圖書館聯盟網絡體系框架圖
3 建 議
合作和聯盟是社區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著手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必將推進我國社區圖書館建設的進程。
3.1 加強社區圖書館及社區網絡化的建設
各級政府應盡快摒棄以往將一個城市的大部分圖書館事業經費僅投入一、二座能代表城市水平、作為標志性建筑的公共圖書館的傳統做法。而應更加重視“小而分散的圖書館布局更能充分滿足老百姓的借閱需求”這一大勢所趨,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步伐,在圖書館布局和資源配置上盡快進行體制性的調整。要牢固樹立社區圖書館就是公共圖書館的觀念,建設社區圖書館網絡是政府工程,應該糾正一級政府管一個圖書館、社區的事情社區辦等觀念。以政府出資、大中型公共圖書館出書、社區組織出館舍設備的方式聯合建立社區圖書館,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分館制社區圖書館網絡。我國在社區圖書館的建設中,應總結發達國家在社區和網絡布局建設中的經驗和我國50年來在鄉鎮、街道圖書館建設中的經驗教訓,英、美、加、日包括港臺地區所實行的分館制無疑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社區圖書館網絡在戰后幾十年里不斷得以發展鞏固和提高,致使公共圖書館對社會的覆蓋面和國民、社區居民人均擁用圖書館藏書率大大超過了國際圖聯頒布的標準[6]。
城域網是一個覆蓋面積較廣,采用寬帶技術的區域內數據傳輸網絡。因此7城域網基礎之上的社區圖書館結網應該是最理想的。它的建設對于本地區信息化的推進起著非比尋常的作用,它的本地化特點又使用區域社區圖書館在網絡建設方面協調方便,有利于采取有效技術手段(例如專線、波分復用、VPN技術等)拓展帶寬,所以社區的網絡化是實現社區文獻資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平臺,構建在這個平臺基礎上的社區圖書館聯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3.2 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
在圖書館領域,一個好的傳統是圖書館及其信息人員已習慣于通過館際互借和其它方式共享他們的資源和技能,而社區圖書館聯盟在此基礎上,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能協調、規劃、組織、監督和管理網內各成員館的權威機構,加強宏觀調控。只有當聯盟內的各個成員館相互合作、協調、同步、互補才能發揮聯盟最大的資源優勢。因此要建立統一的類似于“聯盟管理委員會”的常設管理機構負責聯盟活動的規劃、組織、管理與協調。這個機構應該由政府各級的文化主管領導和各級各類圖書館館長組成,在管理過程中,建立統一的業務管理組織——“三個中心”,即文獻采編中心、計算機信息網絡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文獻采編中心通過聯合采訪、集中編目,實現書目數據標準的統一,為最終的聯合檢索、館際互借、數據庫資源共享、通借通還等信息咨詢服務提供前提和保障;計算機信息管理中心則承擔著整個計算機信息服務網絡建設與管理職能,確保整個系統共享讀者信息數據、書目數據和數字化文獻信息資源;公共服務中心主要承擔整個系統的服務管理職能,其中包括:館際互借、通借通還、文獻調配與物流系統管理等業務的組織與管理[7]。但我國的社區圖書館的自動化程度普遍偏低,這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社區圖書館網絡的形成。因此“聯盟管理委員會”要積極倡導各成員館立足于社區圖書館網絡建設大局,加速社區圖書館自動化的進程。遵守協議,緊密合作,共同創建一個暢通無阻的社區圖書館網絡環境。
3.3 建立分布與集中相結合的網絡系統是社區圖書館聯盟發展的理想模式社區圖書館聯盟信息共享的目的是通過信息網絡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信息源集成到一起,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在任何一個系統中,信息集成與共享平臺均是支撐整個系統工作的中心,它將負責分布環境下的個體及其相關活動與信息的有機組織和協調控制。
“分布”主要是指:所有與業務處理相關的信息系統都由各社區成員館和基層網點自己建設,由分布在各成員館和基層網點的應用系統構成聯盟信息服務的主體。“集中”主要是指:統一規劃統一信息標準與接口,并建立聯盟集中的數據中心、身份認證中心等,與各成員館和基層網點統一起形成整個聯盟的信息服務體系。而分布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是聯盟的中心館搭建主服務器,并主要在各系統上增加統一標準的信息交互接口,這對它們原有的結構、功能等無任何影響,像搭積木式的一個個分步集成,然后部署運行整個聯盟公共應用,各成員館和基層網點根據自身需要,搭建環境并運行個性化應用。
在分布與集中相結合的模式下,聯盟要將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個邏輯單位聯接起來,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數據庫系統,這些數據邏輯上仍同屬于一個系統,但在物理上卻分散于計算機網絡的數個節點上,并且要求網絡的每個節點具有自治的處理能力,能執行并處理本地的應用。這種模式既可避免了集中開發很難滿足各成員館和基層網點業務需求發展的問題,又彌補了分布開發使得各系統之間缺乏有機聯合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的問題。
4 結束語
本文僅是根據日前我國社區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現象,提出了在異構環境下建立社區圖書館聯盟的網絡體系及解決問題的一些設想,進一步的實施還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但社區圖書館聯盟的建設要從實際出發,需要聯合各種力量進行技術上的具體實施,同時還需要圖書館管理者和工作者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打破現有體制的束縛,集中全力共同創建一個對各成員館乃至整個社會都極其有用的信息資源服務網絡。當然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考慮知識產權保護、信息與網絡的安全、協同管理的技術平臺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跨行業、跨系統及與用戶的合作,循序漸進、逐步實施。
參考文獻
[1]唐虹.社區圖書館聯盟——實現校地資源共建共享及協同發展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9,(21):86-89.
[2]唐虹.社區圖書館聯盟的組織結構與管理制度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09,(5):83-86.
[3]唐虹.社區圖書館聯盟管理模式與組織結構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9,(10):65-67.
[4]金中仁,張杰,等.信息集群技術架構與運行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8):14-16.
[5]田麗君.從OhioLINK看我國域性圖書館網絡化建設中的問題[J].情報科學,1999,(7):380-381,385.
[6]程廣榮.社區圖書館網絡建設中的觀念性障礙[EB].http:∥www.czlib.net/xuehuigongzuo/xueshuchengguo/200310310200.htm,2011-01-18.
[7]唐虹,李軍,金燕.探討社區圖書館聯盟的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J].圖書館論壇,2010,(1):27-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