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GIS軟件為工具,CNKI發表文章為樣本,構建知識管理領域3個主要研究方向2000年、2006年及2010年這3個年份的知識地圖。通過對這3個年份知識地圖的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學者對知識管理領域中各研究方向的關注程度有所不同,并在不同年份傾向略有不同;同一研究方向中熱點問題逐步凝聚;不同研究方向間關聯逐步加深。
〔關鍵詞〕GIS;知識地圖;構建;知識管理領域;可視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03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7-0013-04
Analysis of Study Advances and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Map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s Based on GISZhang Jun Kang 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Abstract〕With GIS software as research tool and with the published articles as samples,this paper designed the bellowed-mentioned three years knowledge maps of thre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2000,2006 and 2010.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se knowledge maps,the paper drew the three conclusions:different researchers focused on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there a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hot issue in the same research directions;and there are the intensions of relationships in the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GIS;knowledge map;design;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visualization
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圖,它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知識管理工具。對知識地圖的探索,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研究角度。為了突出知識地圖中有關“圖”的特色,則可借助地學研究工具——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對知識地圖進行構建并分析研究。知識管理作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近年來相關的研究熱點較多,因此,非常有必要構建該領域的知識地圖對其進行可視化研究。
1 知識地圖
知識地圖作為進行知識管理的技術和工具,目前,很多大型公司都在使用,如Microsoft公司1995年就開始制作知識地圖,西門子公司也將知識地圖作為其知識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50%以上的知識管理項目都要用到比目前的企業公共網站復雜得多的知識地圖。知識地圖已經在知識管理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國內,一些走在知識管理前沿的公司也開始編制自己的知識地圖[1]。
知識地圖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情報學家布魯克斯(B.C.Brooks)提出的,他認為人類的知識結構可以繪制成各個單元概念為節點的學科認知圖[2]。知識地圖早期主要應用于情報學,隨著其研究的深入,所涉及領域也越來越多,如哲學、知識工程、知識管理等。知識地圖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確定的,主要包括:①知識地圖中的“知識”指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②知識地圖并不是知識的總和,不包含知識的內容,而是“關于知識的來源的知識”[3],即指引我們找到所需知識的向導。③知識地圖應該體現知識和知識之間的關系。④使用知識地圖的目的是實現知識的共享與重利用。
知識地圖的技術實現主要包括3個方面[4-5]:知識的內容管理、框架構建和數據管理。目前,知識地圖是一種以數據庫為知識存儲載體、以Web網頁為表現形式、以網絡為傳輸手段的綜合型知識管理系統,主要使用一些關系型數據庫、編程語言等技術加以實現。但這些都缺乏一種更為直觀的空間表達。考慮到知識地圖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圖,本文嘗試用地理學中的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構建。
2 GIS及可視化研究
GIS自誕生以來就存在很多定義。美國聯邦數字地圖協調委員會認為“地理信息系統是由計算機硬件、軟件和不同的方法組成的系統,該系統設計來支持空間數據的采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以便解決復雜的規劃和管理問題。[6]”GIS最強大的功能在于對空間數據的管理。目前GIS的應用日趨廣泛,已廣泛應用于資源調查、災害、環境監測、規劃、電力、商業等眾多領域[7]。在知識管理中,其管理對象——知識,具有明顯的空間特征,為了更為直觀地對其進行管理,則需要GIS將其可視化。
可視化,也稱作科學計算可視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ce computation,VISC),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而出現的一門新興技術。1987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給VISC下的定義為:“VISC是一種計算方法,它將符號或數據轉換為直觀的幾何圖形,便于研究人員觀察其模擬和計算過程,是用來解釋輸入到計算機中的圖像數據,并從復雜的多維數據中生成圖像的一種工具”[7]。GIS可視化技術是目前信息領域中被廣泛應用的一項技術,它的可視化可以從多維的角度進行。GIS在統計數據可視化、文獻信息可視化等信息可視化的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9]?;贕IS的可視化研究在知識地圖的構建方面也同樣可以取得一些有建設性的成績。
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基于GIS的知識管理領域知識地圖構建與研究進展分析July,3 知識管理領域知識地圖的構建
通過對知識管理領域知識地圖的構建,直觀地揭示知識管理領域同一研究方向內部研究熱點的匯集、不同研究方向之間研究熱點的關聯、研究熱點的變化等問題。
目前,對知識管理領域的研究成果頗豐,總體可劃分為3個方面:知識的創造與整合、知識的積累與運用、知識的交流與分享。研究成果的收集,可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發表文章的情況來統計。一篇文章的標題和關鍵詞,代表了該文章作者研究的重點,大量研究重點的集合,即可反映某領域的研究熱點。因此,本文主要以CNKI中的相關文獻資料作為樣本來源。
為了更為清晰地表現知識管理領域不同研究方向中研究熱點的變化,選取3個不同年份的資料,構建出3個年份的知識地圖:2000年、2006年和2010年。首先,在CNKI中,分別搜集這3個年份相關核心期刊在知識管理3個研究方向上發表的文章作為樣本,分別得到14個樣本、20個樣本和39個樣本。對這些樣本中的關鍵詞進行整理。
選擇ArcView GIS 3.3為工具,根據上述整理的關鍵詞,在View中分別建立2000年、2006年和2010年的知識地圖,并用Layout導出。結果如圖1~圖3所示。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圖1~圖3的觀察、比較與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4.1 學者對知識管理領域中各研究方向的關注程度有所不同,并在不同年份傾向略有不同從這3個年份來看,學者始終關注的研究方向均為知識的創造和整合。2000年,由于知識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逐漸興起,故短短的十幾年間,學者對其研究還并未完全展開,樣本數量并不多,但已能夠看出比較明顯的研究熱點,即相對較多地集中在知識的創造與整合這個研究方向。經過十年的發展,2010年,知識管理領域的研究全面展開,樣本數量成倍增長,而知識的創造與整合研究方向仍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方向。知識的交流與分享研究方向也呈現出愈加關注的研究態勢。僅知識的積累與運用方向進展緩慢,研究還并未深入展開。
4.2 同一研究方向中熱點問題逐步凝聚
2000年,3個研究方向中,僅知識的創造與整合方向有明顯的熱點產生,但視角較為單一:熱點主要集中在知識創新(出現頻次為5)、知識經濟(出現頻次為3)、知識整合(出現頻次為3)、高校(出現頻次為2)、高等學校(出現頻次為2),顯而易見,高校即高等學校,由此可見當時學者的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高校。2006年,3個研究方向中,知識的創造與整合方向呈現所謂“合久必分”的態勢,即僅出現3個熱點:知識整合(出現頻次為3)、知識創新(出現頻次為2)和知識創造(出現頻次為2),而知識型企業、學習型組織、產業集群的出現,反映新的研究視角的出現,但這些研究視角并未表現出一定的凝聚性。知識的交流與分享方向的熱點也已出現:知識共享(出現頻次為4)、隱性知識(出現頻次為3)、知識管理(出現頻次為2)、信任(出現頻次為2)。而知識的積累與運用方向的研究仍沒有深入進行。2010年,3個研究方向中,知識的創造與整合方向研究熱點又重新凝聚,呈現所謂“分久必合”的態勢,能夠看出兩個熱點的高度集中,分別為知識創造(出現頻次為11)、知識創新(出現頻次為8);同圖1 知識管理領域2000年知識地圖
圖2 知識管理領域2006年知識地圖
圖3 知識管理領域2010年知識地圖
時,研究視角更為擴展,關鍵詞中除高校外,知識型企業等前面2個年份出現過的之外,還出現產業鏈、科研團隊、智能交通產業等詞,說明學者的研究視角已擴展到更為廣泛的方面。知識的交流與分享方向的研究熱點也更加明顯:主要集中在知識共享(出現頻次為9)上。但是知識的積累與運用方向仍沒有明顯的研究熱點出現。
4.3 不同研究方向間關聯逐步加深
2000年,各研究方向集中在自己的方向內部開展研究,并沒有明顯的聯系。2006年,不同方向間產生共同的關鍵詞,即表明他們之間產生關聯。但這種關聯并不深入和廣泛,知識的創造與整合方向和知識的交流與分享方向通過“供應鏈”和“知識”聯系起來,說明他們有共同關注的研究視角。2010年,這兩個研究方向間的聯系有所增加,如,同時出現“實證研究”、“知識共享”、“結構方程模型”等關鍵詞。但縱觀3個年份的知識地圖,發現知識的積累與運用方向始終未和其它方向間產生明顯的關聯。
當前,GIS以其強大的信息可視化優勢,應用于多種領域,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對于知識地圖的構建,它同樣可以表現出其獨特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擴展性,不僅在地圖的構建和顯示方面方便于使用者,而且在信息檢索、疊加分析等方面有更大的挖掘潛力。當然,在GIS構建知識地圖的標準化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如知識點的布局、知識點的關聯等,這將成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亮.知識地圖:知識管理的有效工具[J].理論與探索,2005,(3):233-237.
[2]陳立娜.知識管理中企業知識地圖的繪制[J].圖書情報工作,2003,(8):58-60,78.
[3]VailⅢ,Edmaond.F.Knowledge Mapping:Getting Started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1999,16(4):16-23.
[4]陳強,廖開際,奚建清.知識地圖研究現狀與展望[J].情報雜志,2006,(6):43-46.
[5]馬玉芳,伍思靜.知識地圖在大學英語教師知識管理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理論與爭鳴,2009,(6):22-25.
[6]黃杏元,馬勁松.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3-6.
[7]陳生,曾行吉,梁軍.基于GIS的統計數據可視化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7):3757-3762.
[8]唐超.GIS文獻信息可視化的新理念和工具——以競爭情報領域知識地圖構建為例[J].理論與探索,2007,(5):593-596,592.
[9]朱偉偉.基于GIS的館藏知識管理初探[J].圖書情報工作,2010,(7):80-83,95.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基于知識服務觀的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研究July,2011Vol.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