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引文分析方法和關鍵詞共現分析方法,對《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中訴訟法學研究文獻及其引文進行了可視化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結果顯示,陳光中、陳瑞華、江偉、張衛平、王亞新、樊崇義、龍宗智、宋英輝、何家弘、陳衛東、左衛民等學者是該學科影響較大的核心人物;文獻共被引分析結果顯示,高被引文獻主要是譯著、著作和教材等;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顯示,除了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等詞外,舉證責任、訴訟程序、人權保障、證明標準、公益訴訟、證明責任、檢察機關、司法審查、司法公正、證據、簡易程序、證據規則等成為該學科研究的重點、熱點領域。為提高訴訟法學研究論文的質量,建議研究者應加強對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期刊論文引用。
〔關鍵詞〕中國訴訟法學;核心人物;經典文獻;研究熱點;研究前沿;可視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28
〔中圖分類號〕G306;G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7-0121-05
Visualizing Analysis on the Frontier of Chinese Litigation LawLuan Chunjuan Luo Haishan
(School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explored the papers in the domain of Chinese litigation law published by CSSCI during 1998-2007 by using citation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echnics.The results of author co-cited analysis showed that,Chen Guang-zhong,Chen Rui-hua,Jiang Wei,Zhang Wei-ping,Wang Ya-xin,Fan Chong-yi,Long Zong-zhi,Song Ying-hui,He Jia-hong,Chen Wei-dong,Zuo Wei-min,etc.were the core persons in this area.The results of reference co-cited analysis showed that,most of the highly cited references were books.The results of co-word analysis showed that,except for the words of criminal litigation and civil litigation,burden of proof,litigation procedure,human rights protection,certificating standard,common weal litigation,burden of proof,etc,were the highlights of this research area.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ticles in the area,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increase the citation ratio of journal papers.
〔Keywords〕Chinese litigation law;core persons;core documents;highlights;research frontiers;visualization
國內的法學研究多以定性方法為主,定量方法近些年來被一些法學領域的研究人士引入。蘇力利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以下簡稱CSSCI)的數據,探索了當代中國法學研究的整體發展狀況[1];凌斌運用CSSCI數據庫1998-2001年的數據,對中國法學的主流研究領域的引證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并提出完善引證評價機制的建議[2];黃敏對信息法學研究領域的文章進行了定量分析等[3]。筆者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下簡稱CNKI)檢索后,尚未發現對訴訟法學進行定量研究的成果。正如偉人所說:一門科學,只有當它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馬克思)[4]。對一門學科的發展進行定量描述,成為許多領域的研究對象。
在本研究中,我們擬運用科學計量學方法,與可視化技術手段,具體運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5-6]、文獻共被引分析方法[7-9]和關鍵詞共現分析方法,對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的核心人物、經典文獻和研究熱點等進行定量分析,從而對我國訴訟法學1998-2007年間的研究現狀進行比較全面的探索,希望能對我國訴訟法學學科研究與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CSSCI數據庫。下載了1998-2007年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的來源期刊中的全部論文2 239篇及其所有引文,其中2 239篇訴訟法學論文的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數據的下載日期為2008年7月25日。本研究所稱的中國訴訟法學,是指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表1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CSSCI
源期刊文獻年度分布(1998-2007年)
年度文獻年度文獻199873200348619997520044142000522005462200119720062532002227200773注:2007年為試用數據。
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中國訴訟法學研究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uly,2011Vol.1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核心人物(1998-2007年)
任何一個學科發展,都是優秀科學家傾心投入的結果[7-9]。引文分析方法通常被用來評價科研人員的學術水平[10-11]。在此我們運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探測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的核心人物。將2 239篇訴訟法學論文及其所有引文數據輸入Citespace軟件中,選擇關鍵路徑算法[12],時區段選擇1年。網絡節點確定為被引作者(cited authors),分別在前、中、后3個時間分區中設定單被引頻次、共被引頻次和共被引系數的閾值為(3,2,15),(3,2,15),(3,2,15)后,開始運行Citespace軟件,生成圖1——訴訟法學研究領域核心人物圖譜。圖1顯示,陳光中、陳瑞華、江偉、張衛平、王亞新、樊崇義、龍宗智、宋英輝、何家弘、陳衛東、左衛民等作者是網絡圖譜中的關鍵結點,標明他們是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的核心人物,對訴訟法學的發展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
圖1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核心人物圖譜(1998-2007年)
表2 “訴訟法學”研究領域被引頻次大于等于70次的28位作者
序號被引
頻次高被引
作者序號被引
頻次高被引作者1275陳光中1597季衛東2270陳瑞華1693孫長永3252江 偉1792白綠鉉4195張衛平1889李 浩5187王亞新1987沈達明6172樊崇義2086谷口安平 王亞新譯7162龍宗智2185徐靜村8152宋英輝2282蘇 力9141何家弘2377陳 剛10137陳衛東2476馬克思 續表2
序號被引
頻次高被引
作者序號被引
頻次高被引作者11117左衛民2576王名揚12114卞建林2675張文顯13106柴發邦2772畢玉謙14105常 怡2872李昌珂
表2列出了被引頻次大于等于70次的28位高被引作者。其中最高的是陳光中,被引275次,說明其在訴訟法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2位是陳瑞華,被引270次,在訴訟法學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江偉被引252次,位居第3。第4位和第5位分別是張衛平和王亞新,被引分別為195次和187次,也是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人物。
2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經典文獻(1998-2007年)
鎖定某一研究領域高水平的研究文獻,對研究者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引文分析方法被普遍用來確定學科研究領域的經典文獻[13]。2 239篇訴訟法學文獻及其所有引文在Citespace軟件中運行的結果,生成了圖2——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經典文獻分布圖譜。圖2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經典文獻圖譜
圖2顯示,被引頻次比較高的主要是圖書,期刊論文很少。表3列出的高被引經典文獻顯示,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經典文獻主要包括三大類:譯著、著作和教材等。譯著主要有:王亞新翻譯的谷口安平的著作《程序的正義與訴訟》和劉迪翻譯的田口守一的著作《刑事訴訟法》等;訴訟法學著作主要有陳瑞華的《刑事審判原理論》與《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王亞新的《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等。
表3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被引頻次超過20次的21個經典文獻
序號頻次作 者文 獻 名 稱出 版 社195谷口安平程序的正義與訴訟(王亞新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290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劉迪譯)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355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450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540江 偉民事訴訟法學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639李昌珂德國刑事訴訟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5733王亞新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830孫長永偵查程序與人權——比較法考察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0927鄧正來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91026王亞新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41126白綠鉉日本新民事訴訟法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01225張衛平訴訟構架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1323白綠鉉民事訴訟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1422劉榮軍程序保障的理論視角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1521羅科信 刑事訴訟法(吳麗琪譯)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621陳瑞華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1721畢玉謙民事證據法及其程序功能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續表3
序號頻次作 者文 獻 名 稱出 版 社1821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91921季衛東程序比較論比較法研究,1993(1)2020何家弘新編證據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2120卞建林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和證據規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
3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的熱點主題(1998-2007年)
選擇文獻題錄中的關鍵詞,借助Citespace軟件,來探測訴訟法學研究的熱點[14-15]。2 239篇訴訟法學文獻通過Citespace軟件運行的結果,生成圖3:訴訟法學研究的熱點主題圖譜。圖3顯示,除了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等詞外,舉證責任、訴訟程序、人權保障、證明標準、公益訴訟、證明責任、檢察機關、司法審查、司法公正、證據、簡易程序、證據規則等成為訴訟法學研究的重點與熱點領域。
圖3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的熱點主題圖譜
表4列出了頻次超過17次的40個高頻關鍵詞。頻次最高的關鍵詞是“刑事訴訟”,為264次,表明刑事訴訟受到訴訟法學研究者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排在第2位和第3位,學者對其關注程度低于刑事訴訟。對訴訟法學的具體問題關注較多的,主要有舉證責任、訴訟程序、人權保障、證明標準、公益訴訟、證明責任等。此外,檢察機關、司法審查、司法公正、證據、簡易程序、訴訟法、證據規則、行政訴訟法、程序正義等,也都是訴訟法學研究的重要熱點領域。隨著和諧社會建設理念的提出,和諧社會也成為訴訟法學者關注的一個新的重點領域。表4 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文獻頻次最高的40個關鍵詞
序號頻次高頻關鍵詞序號頻次高頻關鍵詞1264刑事訴訟2125沉默權2244民事訴訟2224非法證據3134行政訴訟2324證據制度470刑事訴訟法2423辯訴交易569民事訴訟法2521訴訟權利 續表4
序號頻次高頻關鍵詞序號頻次高頻關鍵詞652舉證責任2621訴權745訴訟程序2721既判力845人權保障2821司法改革940證明標準2920程序公正1038公益訴訟3020法律監督1135證明責任3119訴訟法學1230檢察機關3219法律真實1330司法審查3319刑事證據1430司法公正3418訴訟模式1529證據3518訴訟1629簡易程序3618正當程序1727訴訟法3717辯論主義1827證據規則3817訴訟標的1925行政訴訟法3917行政行為2025程序正義4017和諧社會4 結論與討論
1998-2007年間CSSCI數據庫收錄的訴訟法學文獻的作者共被引分析結果顯示,陳光中、陳瑞華、江偉、張衛平、王亞新、樊崇義、龍宗智、宋英輝、何家弘、陳衛東、左衛民等學者成為中國訴訟法學研究領域的核心人物,對我國訴訟法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文獻共被引分析結果顯示,該領域經典文獻主要是圖書,期刊論文很少。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研究者進行訴訟法學研究時的引用習慣所致。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顯示,除了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等詞外,舉證責任、訴訟程序、人權保障、證明標準、公益訴訟、證明責任、檢察機關、司法審查、司法公正、證據、簡易程序、證據規則等成為中國訴訟法學研究的重點與熱點領域。和諧社會成為中國訴訟法學關注的熱點領域,反映出中國訴訟法學研究者與時俱進的學術敏銳性與政策方向性,以及訴訟制度的完善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影響。
我們認為,學者進行訴訟法學研究時,應該更多地參考近年發表的學術期刊論文,以進一步提高我國訴訟法學的研究質量,避免重復勞動,產出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訴訟法學研究論文及其他形式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蘇力.從法學著述引證看中國法學——中國法學研究現狀考察之二[J].中國法學,2003,(2):161-172.
[2]凌斌.中國主流法學引證的統計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4,(3):97-107.
[3]黃敏.2000-2004年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的信息法學文章的定量分析[J].現代情報,2006,26(1):138-140.
[4]梁立明,武夷山.科學計量學:理論探索與案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8-42.
[5]劉林青.作品共被引分析與科學地圖的繪制[J].科學學研究,2005,23(2):155-159.
[6]李運景,侯漢青.引文分析可視化研究[J].情報學報,2007,26(2):32-38.
[7]侯海燕,劉則淵,陳悅,等.當代國際科學學研究熱點演進趨勢知識圖譜[J].科研管理,2006,27(3):90-96.
[8]Katherine McCain Chaomei Chen,Howard White.Mapping Scienteomtric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2002,24(2):68-79.
[9]Katherine W.McCain.Mapping Economics through the Journal Literature:An Experiment in Journal Co-cit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1,42(4):1172-1184.
[10]Garfield E.Citation index-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M].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79:256-270.
[11]趙紅州,蔣國華.引文計量與同行評議[J].科研管理,1988,(2):24-27.
[12]Chen C.Generalised similarity analysis and 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1998,10(2):107-128.
[13]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ing: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technology,and humanities[M].Phyilsdelphia:ISI Press,1979:456-462.
[14]Bailon-Moreno R,Jurado-Alameda E,R.Ruiz-Banos,et al.Analysis of the fie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tants with the Unified Scienctometric Model.Fit of relational and activity indicators[J].Scientometrics,2005,63(2):259-276.
[15]Belvaux G,Wolsey L.A.bc-prod:A specialized branch-and-cut system for lot-sizing problem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5):724-73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