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我國推行政府采購制度以來,政府采購規模連年快速增長。隨著政府采購在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增加,“政府訂單”越來越成為各供應商激烈競爭的目標。在政府采購市場上,買方都是單一的政府部門,而賣方則是數量眾多、規模不一、性質各異的供應商。那么在供應商眼中的政府采購是個什么樣的狀況,供應商在政府采購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本刊記者聯系到了兩位供應商。
資質門檻設得太高
淮安市淮工深藍軟件有限公司韋立峰經理談到政府采購資質的問題上,便和記者訴苦道:“政府采購在進行招標項目時,采購人規定要求公司的資質等級非常高,我們想參與進來,但劃的這條硬線就把我們拒絕在門外了。”記者了解到,像深藍軟件這樣的公司遇到的情況,很多供應商都遇到過。他們的公司規模不如大公司大,資質也比大公司略遜一籌。
在激烈的政府采購市場中,他們占了明顯的劣勢。一些中小型供應商表示,有時候采購人并不會使用一些排他性的資質門檻,如“廠家金牌代理”、“注冊資金”等,而是用一些看上去十分公正的資質要求限制中小供應商參與競爭。在常見系統集成采購項目中,廠商就需要有系統集成資質。
目前系統集成資質共分三級,要獲得不同資質就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比如二級資質的要求就是近三年內完成至少兩項1500萬元以上系統集成項目,或所完成的800萬元以上項目總值超過4000萬元。這些要求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拿不到項目就更加無法獲得資質,中小企業也極容易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有的采購人認為,資質要求越高,質量就越有保證。因此,很多五六百萬元的項目也要求有系統集成二級資質的企業才能參與。還有一些采購人會要求必須要有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廠商才能參與投標,無形之中將大量有實力完成項目的中小企業拒之門外。
韋立峰說:“我們這些小城市的供應商很難與別的大供應商抗衡。一是我們本地項目都比較小,500萬的項目都算是罕見的了,更不要說是1500萬的項目了。二是我們在價格方面也不占優勢,我們的成本高,大供應商因為他們要的多,所以上游的廠商給他們的原料價格也低,所以他們的成本就低。因此在報價方面,大供應商報價會比較低。”
看來無論從資質方面還是從報價方面,那些中小企業的供應商處處都站在下風。
項目操作過程繁瑣
對于相對大型企業的供應商來說,他們也有一肚子苦水。博雅軟件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史春青總經理說:“招投標項目的申報手續十分繁瑣和謹慎,雖然謹慎是一件好事,但從另一角度講,會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一個比較大的企業一般都會在全國設置幾家分公司,每個分公司都可進行項目的招投標,那么很有可能各分公司所在的地區同時進行項目的招投標工作。這時問題就出來了,因為采購中心在接受供應商投標申請時,必須讓供應商提供企業資質的原件,復印件是不行的。史春青說:“我們公司的總部設在北京,如果南京有項目,那就需要跟總公司協調,或跟其他分公司協調,把資質的原件拿過來。可每次又害怕郵寄不安全,于是我都派專人坐飛機去拿,驗證完后又派專人坐飛機送回去。成本投入非常大!”
“要是能建立一個企業資質信用等級制度就好了!”史春青笑著說道:“我們企業可以把資質證件全都拿過來,在專門的地方進行驗證,做個備案。搞個信用等級制度嘛。”雖然是句笑談,但也充分顯示出了供應商在項目招標時一些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
還有就是保證金的繳納問題。有的政府采購中心為了自己方便,就規定本地交納保證金要用本票形式,外地交納保證金就用匯票的形式。如果公司總部設在一個地方,分公司設在一個地方,這樣由總部開完票,郵寄到分公司,再送到現場。環節真的是很繁瑣。
史春青稱,人們常說的是講求效率,如果把本票匯票的形式換成電匯的形式,企業的財務人員在辦公室里就可操作了。
代理機構的違規現象
招標代理公司是指受招標人委托,代為從事招標組織活動的中介公司。招標代理公司的性質不是一級行政機關,而是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
韋立峰告訴記者,其實人們所說的“圍標”“串標”的事大部分是出自于招標代理機構。政府采購中心是政府采購的操作單位,說白了就是為政府省錢的部門。不過如果是項目負責人制,一個人說了算的話,那就很難說了。如果像淮安政府采購中心采用分段式管理,實行三級復核,這樣就很難有貓膩的現象發生了。
史春青也表示道:“其實像我們這樣的正規大公司,都愿意到政府采購中心去做投標。像那種圍標的操作是需要幾家同樣規模的公司一起去操作的,投入成本也相當大。一旦事情暴露會對整個公司帶來無可挽回的影響,反而得不償失。”
和供應商的這番談話讓記者感受到,一個公開透明的政府采購不但對政府部門好,還對供應商來說也是一個良好的開放平臺。誠信透明是政府和供應商都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
誠信建設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政府采購市場作為市場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沒有誠信保證,政府采購市場就會出現爾虞我詐、販假賣假、低價競銷等混亂無序的狀態,這不僅會直接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和敗壞社會道德,而且會嚴重影響政府采購制度的推進。因此,政府采購市場需要建立誠信機制。
誠信建設是保障在政府采購中供應商合法贏利的需要。在政府采購市場中,良好的誠信度對于一個供應商是難以估價的無形資產,將給其帶來互相信任的商業關系、穩定的采購需求,是供應商長期穩定獲利的堅實基礎。
標書的不確定性
標書不確定性的產生,供應商人士告訴記者,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采購部門的招標文件編制不規范、前后不一致,很容易讓投標公司產生不同的理解,進而制作的投標文件不符合要求,導致投標失敗。
還有一種情況是供應商的原因,供應商對編制招投標文件了解不透徹,在編制投標文件時,內容不全面,對于《投標人須知》、《采購標的簡介》、《報價須知》等有關招標內容,供應商不能夠足夠重視,而將精力傾向于產品技術方面,由此,導致了沒有符合標書要求的重要條件而廢標。所以,供應商要充分研究了解采購人的需求,根據招標文件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的產品參與投標,并在制作投標文件上符合要求。
供應商遇到的坎兒,決策層其實正在發力。
今年3月,財政部表示,今年將繼續擴大政府采購規模,重點加大對服務類采購項目的實施力度;同時,將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與加入世貿《政府采購協議》(GPA)的談判工作。今年將盡快出臺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及開展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