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領域的“潛規則”,該怎么防治,該怎樣改善,是令操作者非常頭痛的一件事。
記者撥通了江蘇淮安市政府采購中心孫建英主任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孫主任熱情洋溢的話語:“一談到政府采購,人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里面有貓膩,其實這種情況在以前是很難避免,但做出內部結構調整后,這是可以防止的。”
問題一:采購中的腐敗問題
·解決方案:分段式采購
以前,大部分政府采購中心按采購項目類別和采購方式設置內部機構,實行項目負責人制,由項目負責人負責接受計劃、確定方式、編制文件、發布信息、組織開評標、見證合同、歸檔資料等采購全過程。內部監督和制約機制較為薄弱,存在一、兩個人負責整個采購項目的情況,很容易給不法供應商進行商業賄賂提供便利條件,讓腐敗現象有了滋生的溫床。
針對這種現象,淮安市政府采購中心從改革內部組織架構入手,實行政府采購流程再造,按采購工作流程調整內設機構,將原來的采購一科、采購二科、工程科、綜合科、辦公室等五個科室調整設置為計劃科、文本科、評審科、合同科和綜合科等五個科室,這樣將采購過程分由不同科室管理,各道采購程序既相互獨立又環環相扣,通過分權制約和組織控制,有效防止了以往采購項目一、兩個人說了算的現象發生。淮安市政府采購中心這種組織架構的改革,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合理的“分段式采購”。
孫建英具體介紹道,計劃科是要根據計劃打包立項,確定采購方式,是要公開招標還是邀請招標;是競爭性談判還是詢價等等。并根據項目發布信息。文本科是專門要編制采購文本,如果供應商提出質疑要去答復,并且組織專家論證。評審科負責發放中標通知書。合同科要負責整個采購活動的合同審核。最后還有綜合科,他們要負責每個開評標時保證金的繳納工作和采購活動的檔案管理。
問題二:合同容易出漏洞
·解決方案:三級復核
以前,在項目負責人制的情況下,中標單位簽合同時,如果采購人和供應商達成某種協定,他們就容易鉆合同的漏洞。孫主任舉例說,比如某個項目中了100萬,到簽合同時,采購員和供應商就簽成了110萬或120萬。或者是,簽訂的金額沒變,但是合同里面的條款變更了。在招投標的信息發布時沒有項目預付款這一項,可到簽合同時就有了預付款。那么如果別的供應商知道有預付款這回事的話,人家也許出的報價更低呢。
在這個項目只有一兩個人說了算的時候,這種貓膩肯定會有的。孫主任說,現在不同了,就算一個科室也要有“三級復核”。這些都要有制度約束的,如果出現合同和采購文件不一樣,那都需要處理的。每個文件出來要經過一級一級的匯報,從經辦人到科長,再到分管主任最后到主任,每層都要審查。
政府采購透明度高的一個體現也就是在于它的分權制約,孫主任笑著說:“這一個標下來,供應商不可能把所有的部門,所有的人都串通起來吧!”
問題三:傳統方式費時費力
·解決方案:打造電子化平臺
原來公開的信息只有采購公告,里面具體的細則都沒有寫明。評標辦法及評分標準也是粗線條的。網上公布出來采購公告,供應商需要到采購中心購買采購文件。這樣就耗費了投標人的投標時間和投標成本。
根據這種情況,淮安市政府采購中心打造了含一個網站、四大平臺、兩個報價子系統在內的集申報、審核、審批、采購、合同見證及付款為一體的信息化電子平臺。
針對部分協議供貨產品價格“虛高”、采購人搭車購物現象,以及數量小的項目協議供貨價格競爭不充分等問題,淮安政府采購中心開發了一套協議供貨電子反拍系統及采購人平臺,對部分協議供貨產品實行電子反拍。即采購人通過采購人平臺提供采購需求,經采購中心核對無誤后上網公示,供應商通過登錄協議供貨系統,在規定時間內多輪報價,最終系統自動確定最低報價供應商為成交人。該系統的開發應用既遏制了因采購人搭車購物、或供貨商串通報價導致的采購價格虛高問題,還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來解決問題。比如原來采取手工抽取專家評委,現在開始啟用智能化評委抽取系統,由電腦隨機抽取,語音電話自動通知(語音通知內容不涉及評審項目的名稱)、評委短信回復確認、現場密封打印評委名冊。采購中心工作人員在投標截止后領取密封的評委名冊,并在評審現場當眾拆封,現場核對評委身份。
在公開信息方面,不僅有采購公告,而且還包括采購需求、變更通知、采購結果、專家論證意見、方式選用理由等,供應商通過網絡可以獲得全部采購信息。將采購文件上網公示,并供供應商隨時免費下載,不但節約了投標人的時間和成本,而且可以接受廣大供應商的監督。
“淮安方案”剖析
把問題一個一個剖開,分析,然后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淮安市的政府采購中心做了一個個改革模式的嘗試。不過用孫主任的話來說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利弊。就像這種“分段式采購”,也會出現一些弊病。分段就是把一個項目的過程分給不同科室來做,那么科室與科室的協調配合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配合不好的話,會有下一段對上一段的工作不太了解的情況。比如文本科和評審科之間,文本科做好的文件,評審科在開標之前沒有把這個文本弄懂,沒有跟文本科有個很好的溝通,風險點在哪不清楚。那么在評選現場時,狀況控制就會出現問題。往往項目失敗了,供應商就會提問是什么原因導致失敗的,是文件編制不合理還是投標人的原因導致的。評審科不知道的話就會很麻煩。
不過這都屬于前進中的問題。淮安市政府采購的分段式管理,在提高采購的透明度上是有成果的。改“獨自”為“共同”,原來采購文件由采購人獨自制定,現在采購文件由采購人、采購中心、專家、供應商共同制定。標準由“粗”變“細”,原來評分標準只注明價格分、技術分、服務分等分別是多少,并不寫明如何去評定。而現在,每一項標準里含多少個小項、每個小項如何去評定都寫得很清楚,有的細到0.5分。
信息化管理也提高了辦事的運作效率,對項目較為零散、采購頻繁、規格標準統一、現貨貨源充足且價格變化幅度較小的辦公消耗用品、辦公自動化設備和網絡專用設備等采購項目實行網上詢價。供應商通過網上詢價采購系統坐在家中進行報價,系統按照預先設定的最低價中標,這樣既方便了供應商,又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