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楊和鎮,上午十點。
作為鎮長來說,張文的語速實在是有些快。由于有事來晚了,他拉著記者的手不斷地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辛苦了辛苦了。
我國有句老話,見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不僅年輕鎮長張文的老練讓人驚訝,更讓人驚訝的是寧夏在鄉鎮民生服務中心“技術統合”下的“自主放開”之舉。
規定外的自主民生
張文表示,在這次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在寧夏鋪開之時,所有的縣,甚至到每個鄉鎮,都有“指標”。
“以我們永寧縣為例,給我們的基本辦事規章就涉及到了十六項。其中就包括了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救災救助等特殊補貼,及農村低保等一般性的補貼。”張文表示,這十六項雖然看著比較多,但“只要是寫上的,就是我們已經有把握去整合的。”
他說,作為西北人的寧夏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實在。“我們寫在辦事規章制度上的,就是我們已經有的,而不是理想狀態。”至于什么叫理想狀態,每天都浸淫于鄉鎮民生服務工作的張文顯然胸有成竹:“那當然是所有給老百姓錢的項目都要在我們手里。”
他說,現在撤鄉并鎮依舊在逐步進行著,就算不撤鄉并鎮,在鄉鎮的建設中也出現了很多集中居住區,即居民樓和居民小區的建設。既然是蓋樓,就必然涉及到拆遷的問題。拆遷就必然有拆遷補償金的問題。他說,為什么就不能把這筆錢也框進民生服務中心一并支付呢?
“這對農民來說可是一筆巨款。”張文表示,但就算是巨款,按照支付條件來說,現有的鄉鎮民生服務中心也完全可以承擔這項工作。以往的拆遷補償金一直是政府飽受詬病的一環,原因不外乎不規范,通過鄉鎮民生服務中心支付可以有效的遏制不規范支付、拖欠甚至貪污的問題,對農民來說也算是個福音。
個性化服務中心
然而,楊和鎮的胃口不限于此。寧夏在設置鄉鎮民生服務中心之初,就把各縣的自主創新意識和最終統合目標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各縣甚至各鄉鎮都有其個性化作為。讓鄉鎮長兼任民生服務中心主任,也是考慮到了最了解當地情況的人,肯定是當地的行政一把手。
寧夏自治區財政廳農村支付局局長劉學軍表示,寧夏雖然不大,但各縣甚至各鎮各鄉的各種條件都不盡相同,所以給予各民生服務中心應有的個性是理所應當的,畢竟一切為了農民。再個性化,也是錢進在框架中,為農民提供方便而已。
其實現有的鄉鎮民生服務中心的可擴展性還是很大的。以永寧縣為例,則不僅限于財政理念,將職責擴大到了統計、旅游、公共醫療衛生建設、村村通廣播電視、新農村信息化網絡建設等。另外,永寧縣根據望遠鎮有工業園的特點,在望遠鎮鄉鎮民生服務中心的職能中增加了承擔鎮政府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負責進入社區的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工作,以及承擔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等工作職能。
因此,在鄉鎮民生服務中心貌似統一的外表下,擁有著和其轄區相符合的職能和工作條件,是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得到群眾支持的重要原因。張文說,民生服務中心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方便,怎么給老百姓方便怎么來。作為當地改革的執行者,他會盡量做到每次改變都會觸碰到農民最希望改變的那一點。
那么,鄉鎮民生服務中心是否可以完全復制?作為一鎮之長,張文持保留意見。他說,就現在而言,寧夏和其他地區不同。雖然其他地區也可以像寧夏一樣整合所有的鄉鎮支付部門,但結果可能并沒有寧夏那么好。他半開玩笑地說,鄉鎮現在流行“一事一議”,鄉鎮民生服務中心也應該“一事一議”。雖然整合型、服務型鄉鎮政府一定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但要達到這一目標,還要有一段殊途同歸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