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產業是指以新媒體作為傳播技術手段,提供信息產品及其服務的產業。它通常包括網絡信息業(含內容網站、電子雜志、網絡視頻、博客、播客、網絡社區、網絡廣告等)、數字出版業、數字電視業(含有線和無線)、手機媒體、戶外媒體、樓宇電視等行業。
新媒體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基礎。在“十二五”規劃中,對于新媒體等服務產業的規劃目標也是“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
產業化運作
建立在技術進步基礎之上的新媒體產業,是新興的具有交叉性的產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維持其生存和發展?
首先建立獨立的產業運營模式。傳統媒體產業的基本的運用模式主要依靠媒體產品的內容強勢,通過發行渠道售賣媒體產品進而贏利,這種運營模式的運用基礎在于大眾化的媒介消費市場。然而當今的傳媒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表現在:一是市場環境方面:受眾分眾化日益明顯,受眾需求趨向于分層化和多元化;二是技術應用方面: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帶來了傳媒產品的巨量釋放,傳統媒體產業的商業運營有了更大的空間。新媒體產業要想順利的實現產業化經營,就應該從自身的媒體特征上探索出不同于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并成為支撐產業前進的支點和引擎。
其次擴大新媒體產業空間。影響新媒體產業發展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技術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其中實現傳媒產業組織行為改變最直接的動力來自于新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傳媒產品的生產流程變化。
在此過程中,與市場結構、市場行為等活躍因素產生互動,共同刺激傳媒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新媒體產業的興起帶來的傳媒產品資源的巨增,廣電行業的壟斷性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微妙的改變,行業壁壘和資金壁壘的破除有了可能。在這一產業格局的壓力下,實現與傳統傳媒業乃至其他行業的合理制度安排,是擴大新媒體產業空間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前提。
第三,“整合”是新媒體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是實行跨行業的整合。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寬帶化、綜合化、數字化和三網融合將成為今后網絡建設的潮流。
二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整合。新媒體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引擎”,在這種文化語境下,傳統媒體只有借助于新媒體先進的媒體技術和多元的表現形式,才能豐富和擴展其內容和形式,而新媒體也只有更多地與傳統媒體深度整合,才能達到既提升新媒體的價值,又實現新舊媒體雙贏的價值訴求。
三是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整合。有效整合國內外兩個市場,有效“引進來”,有效“走出去”。在對外合作中學習先進技術。因此我國的新媒體產業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尋求新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引進國外先進的新媒體管理經驗、經營理念、尖端人才,在合作中發展,在競爭中前進,是快速壯大我們自己的新媒體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的有效舉措。
四是新媒體與新媒體的整合。新媒體與新媒體的整合即是不同形態的新媒體間的相互融合,在整合中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新媒體的新的競爭力,打破了新媒體間的壁壘,進行同類整合,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包括內容在內的資源,增加內容的產品銷售和二次銷售中的定價能力。
財政扶持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這是個難得機遇,積極探索利用專項資金和投資資金,銀行信貸,吸引風險投資等多種手段,實現與金融的全面合作,以金融杠桿撬動新媒體發展。
財政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基礎。各地財政可以設立新媒體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鼓勵和支持各地方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的新媒體企業的發展。
新媒體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的設立各級財政既要全力支持又要嚴格審批監督執行。一是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及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的目標,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對專項資金進行分類管理,專人負責。二是負責建立新媒體產業發展備選項目庫,編制新媒體產業資助項目年度申報指南,受理資助申請,建立新媒體產業專家庫,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篩選、評審。三是向財政局申報專項資金年度使用計劃,編制預算。申報項目符合各區各地方新媒體產業發展政策,對各區新媒體產業到文化創意產業有促進作用,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預算批復后,按類別由專人對項目的進度、階段成果及績效進行全過程管理。負責組織項目的驗收,并對受資助項目企業進行績效評價。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項目專款專用,對重大項目進行績效考評。
同時,各省市大打文化產業振興牌,新媒體將成為地方經濟新引擎。新媒體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其產業鏈涵蓋范圍很廣'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巨大,新媒體產業將成為城市和開發區下一輪發展新機遇。
規范發展
新媒體產業的未來理想的目標將是逐步形成一個同時兼有多個品牌化大型企業,以及具有差異化產業或產品特征的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市場格局。通過制度政策、組織管理和金融支持等優化措施的實施,促進新媒體產業的健康發展。
第一,規范行業管理,提高行業綜合競爭力水平,促進企業集團化發展。
通過新媒體產業的市場結構分析,發現新媒體產業市場集中水平不高,存在行業內局部惡性競爭的情況。雖然這是一般產業發展的必經階段,但長時期的處于這一階段將不利于產業的成長。要改變當前的局面,首先需要進行科學的產業分析和布局,合理產業布局,明確行業發展方向,適時的通過制度來提升行業的進入門檻,規范行業管理,減少某些傳統初級產品的低水平競爭,這也將有利于部分資質優良的企業從中脫穎而出,逐漸向規模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同時輔之以相關金融支持,形成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標桿性企業,提升行業的綜合競爭水平。
第二,優化管理組織結構,提高行業現代管理水平。
新媒體產業的品牌化和規模化不僅需要相關制度和金融措施的支持,更為重要的是行業布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的行業布局可以減少行業內的無序競爭,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可以保障行業和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的品牌化和規模化,不僅需要高水平的企業策劃和管理方案的出臺,更需要具有專業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經驗和智慧。
第三,推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發展。
新媒體產業具有不同于其他產業的特征就在于其以新技術為發源的產業模式,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就需要不斷的創新成果的轉化來為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在注重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同時,更需要注重自主創新成果的轉化和優質中小企業的發展。
借鑒高科技中小企業的一般成長經驗,可以通過建立產業孵化基地的方式,培育和促進中小企業的成長。在基地內部,通過管理咨詢等專項服務和財政優惠,減少企業發展成本;同時綜合運用,政府投資和風險投資等多種金融手段,幫助小企業度過成長初期的資金瓶頸,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