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封閉語料庫的方法,首先對“把個”構式的主語、“把個”后名詞、謂語和補語進行分類分析;其次從構式角度對“把個”構式的成分進行分析,發現“個”并不對“把個”后名詞產生影響,而是整個構式對內部成分具有壓制作用,謂語動詞多為自主性動詞,補語多是固定的三字或四字短語或成語;最后“把個”構式也具有模糊性,與語言的模糊性相吻合。
關鍵詞:“把個”句;結構特征;認知機制;模糊性
一、引言
從王力先生1943年把“把”字句處理為“處置式”,到1948年呂叔湘先生提出“致使說”,再到現在的“位移說”“主觀處置說”和“焦點標記說”[1],“把”字句的研究可謂是面面俱到。我們要討論的是“把個”句,大部分漢語學者把“把個”句處理為一種特殊的“把”字句。陶紅印、張伯江[2],杉村博文[3]分別從功能和認知角度對近、現代漢語中的“把個”句作了詳細論述。張誼生[4]對近、現代“把個”句的結構特征、表達功用、語體風格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探索。但是這四篇文章都認為“把個”句是特殊的“把”字句。有的學者把“把個”句的結構形式寫為:“NP1+把個+NP2+V+C”,我們把“NP1”作為整個句子的主語,“NP2”作為“把個”后名詞看待。本文從構式角度對“把個”句的結構特征和認知機制作出解釋。本文語料來自北大語料庫,一共檢索到374條有效語料。
二、“把個”構式的結構特征
“把個”句有特殊的結構特征和認知機制,并且構式義和原型義都跟一般的“把”字句不同。本章節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把個”句的結構:“把個”句主語特點、“把個”后名詞、謂語動詞和補語特點。
(一)主語特征
“把個”句主語最明顯的特點是:零主語現象很普遍。[5]根據主語性質不同,可分為省略型主語和隱含型主語兩種情況。省略型主語指主語在前句或是前分句中已經出現,“把個”前面就不再重復該主語。如:
副局長對下面的干警更是隨意辱罵,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幾年間把個公安局搞得人怨沸騰,管理極度混亂;對感興趣的領導他阿諛奉承。
上面例句中的主語“副局長”在前面分句中已經出現,即使后面主語不出現,聽話者也會明白,如果補出來反而顯得啰嗦。
隱含型主語指該主語成分在形式和語義上都不很清楚,即使參照上下文相關語境也很難補出一個唯一而確切的主語[6]。此類主語大多是導致某種結果的動因,包括言行、情勢、場景等各種情況。例如:
漁民說已經有好多年沒有人上過山了,山上不僅有大蛇,還聽說有虎,把個劉華說得一陣陣心跳。
此句中找不到“把個”句的一個確切的主語,我們根據上下文語境可大致推測主語為“漁民的這番話”。
在我們的語料中還有顯性主語的句子,即“把個”句前有確切的主語和無主語或主語不全的情況。現將分布情況列表如下:

分析及說明:
1.“把個”句主語的原型是零型主語,占60.06% (45.9%+14.17% ),而在省略型主語中有142例是有生主語,占到82.56% (142/172)。“把個”主語多為有生命的名詞或名詞短語。這與“把”字句的主語大多是顯性主語不同。
2.顯性主語所占比例僅次于省略型主語,為23.80%,并且在顯性主語中有生主語占77.53%(69/89)。
(二)“把個”后名詞(NP2)特征
很多學者認為“把個”后的名詞是“把個”句的賓語,與一般“把”字句的有定賓語不同,“把個”句的賓語大多是無定的。[7]
經分析374條語料,事實絕非如此。本文按三個標準對“把個”后名詞進行了分類:施事/受事、有生命/無生命和“把個”句對“把個”后名詞的影響(無定化、專指化、實體化、類別化、客觀化)。下表是對“把個”后名詞的數據分析:

分析與說明:
1.在我們的研究語料中還有11.50%的名詞是施事。所以有些學者認為“把個”后名詞短語為“把個”句的賓語是不正確的。
2.專指化所占比例最高,為48.40%,前面我們提到有些學者認為“把個”句的賓語(“把個”后名詞)是無定的,顯然沒有說服力了。
(三)“把個”句的謂語特征
沈家煊認為“把”字句的語法意義是“主觀處置”,即“說話人主觀認定主語甲對賓語乙作了某種處置”。因此,進入“把”字句的動詞大多是主觀性很強的自主動詞。“把”字句中像“搞、弄、攪、嚇”等這類表示自主性的動詞占很少數,可是我們發現在“把個”句中這些自主對受事產生影響的動作動詞有158例,占到42.25%。是“把個”句謂語中最多的一個類型。此外,還有一部分謂語是“變、看、說、當、算” 等并以“成/做/作”為補語標志,共25例,占到6.68%。這些謂語動詞可歸為評價性動詞。由于這類動詞往往表達的是說話人主觀上的判斷,這樣“把個”句的主觀性更強。例如:
遇上她高興時,她能把個凡人化成毛阿敏;遇上她不高興,她能把個新娘子化成江青。
上面例句很明顯是說話人的主觀上的認定,“凡人”與“毛阿敏”之間到底像不像,或者是差多少,只是講話者自己的判斷,具有很強的主觀性。
現總結“把個”句的謂語:
含“攪、弄、嚇”等的句子有158例,占42.15%。
含“變、看、說、當、算”等的句子有25例,占6.68%。
其他謂語形式191例,比例為52.07%。
(四)“把個”句的補語特征
“把個”句的補語具有鮮明的特征。首先,“把個”句中的補語都是表示結果或狀態的詞語;其次,帶“得”字的補語占多數,且“得”字后多是約定俗成的三字或四字短語或成語,這類補語多和謂語的第一種類型搭配使用;再次,補語中還有帶“成”字和以“了”字結尾的例句,在我們的語料中所有“把個”句都帶表結果或狀態的補語,這說明“把個”句強調的不是動作而是動作帶來的結果或影響。孟艷麗認為“把”字句的焦點成分是謂語而不是“把”后名詞。[8]而我們分析的語料證明“把個”句的焦點不在謂語動詞,是后面的補語,強調的是一種狀態。再次證明,“把個”句不是“把”字句。
下面對補語類型和分布情況分析說明:
“得”字補語有143例,占38.24%。
“成”字補語25例,占6.68%。
以“了”結尾的補語占84例,占22.46%。
其他類型的補語占122例,占32.62%。
從語料中共搜集到101例補語是三字或四字結構的句子,占到27.01%。其中包括帶“得”字和“成”字的補語。在“把個”句的補語中有些是表示地點和方位的補語,分別占到46例40例。
三、“把個”構式的認知分析
(一)“把個”構式與“個”的關系
通過分析發現:374條語料中有168句是表示出乎意料的不好的事情;81句表示說話人意料之內的且是好的結果;29句為陳述客觀事實;100句表意不明。由此,“把個”構式的原型意義為“出乎意料的不好的結果或狀態,且都帶有說話人的一種不滿或責備態度”。例如:
本想憑據天險,抵御外侮,不想,吳三桂由此引狼入室,把個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那個多爾袞。
杉村博文認為是“個”激活了“把個”后名詞的“情理值”,從而收到表示超出常情,常理的語用效果。[9]例句中說話者表達的是一種出乎意外的思想而且描述的結果也是出人意外的讓人不滿。不難發現,“把個”句中的“個”并沒有“意外”的意味。可是進入“把個”句后那種與原本期望相悖的意味便油然而生。所以,“個”并沒有使得“把個”構式中成分發生變化,相反,量詞“個”進入“把個”構式后卻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實詞變成了虛詞,變得沒有含義了。是“把個”構式使得“個”的作用發生變化,虛詞后原來不能跟的名詞,在這個構式中也可以出現在“個”后面了,“個”的適用范圍擴大了。
(二)“把個”構式的模糊性
“把個”構式具有模糊性,這也與語言具有模糊性相吻合。[10]一方面,我們發現“把個”后名詞表示客觀化與其他四種之間并沒有明顯界限,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此外,筆者還發現“把個”構式的原型意是:出乎發話人意料之外的一種不好結果,有對實施者不滿、責備之意。本文分析的數據顯示,有100句沒有明確表達說話者的態度,表意不明。這說明“把個”句意義具有含混性,人類語言具有模糊性。
四、結語
“把個”句在近現代漢語中是一種常見的句型,尤其在小小說和散文以及口語中。它有著與“把”字句不同的構造和認知機制。本文通過分析374條語料,深入探討了“把個”構式各個成分的分布情況,有助于深入了解“把個”句以及我們中華文明在五千年的漢語體驗中所蘊含的智慧。同時,也為研究“把”字句提供了一定的對比資料。但是,由于本文分析的語料深度有限,并且在搜集語料時手段欠缺,有些語料并不具有代表性。
注釋:
[1] 參見張黎《漢語“把”字句的認知類型學解釋》,《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3期。
[2] 參見陶紅印、張伯江:《無定式把字句在近、現代漢語中的地位問題及其理論意義》,《中國語文》2000年第5期。
[3][9] 參見杉村博文《論現代漢語“把”字句“把”的賓語帶量詞“個”》,《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第1期。
[4][7] 參見張誼生《現代漢語“把+ 個+ NP+ VC”句式探微》,《漢語學報》2005年第3期。
[5][6] 參見張誼生《近現代漢語“把個”句研究》,《語言研究》2005年第3期。
[8] 參見孟艷麗《也論“把”字句的主題和焦點》,《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10] 參見王寅《“As X As Y 構造”的認知研究——十論語言的體驗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作者單位:四川外語學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