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實施美育呢?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三點措施:美在語文課堂;美在課外閱讀;美在自我創造。
關鍵詞: 語文教學 美育 課外閱讀 自我創造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通過一定的方式、設施培養人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審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強調美育是一種世界觀的教育,這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理念,給教育界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懊烙撸c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也”。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學與教育、智育、德育、美育相互聯系與滲透。他認為:“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是不可思議的?!彪S著時代的進步,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美育越來越重視。語文是教給人語言感受,培養人對文字的品味能力的一門基礎學科。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實施美育呢?
一、美在語文課堂
選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篇篇都是美文,都能給人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體驗。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說:“青年們天天耳濡目染于優秀的作品,像從一種清幽境界呼吸一陣清風,來呼吸它們的好影響,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從小培養起對美的愛好,并且融美于心靈。”由此可見,優秀的作品對人的影響是多么巨大。那么,怎樣讓學生感知作品中的美呢?
1.品味語言。文章的語言,有的生動活潑,有的洗練簡明,有的樸實無華。要想讓學生體會出它們各自的特色,就要通過反復誦讀、賞析的手段,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領略語言的韻律美和節奏美,從而提高學生辨別語言美丑的能力。
我在講授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這篇課文時,就采用了一系列美文朗讀法: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品味春天的多姿多彩;再進行分組賽讀,四個同學為一組,你一段他一段,比一比誰讀得精彩,誰讀出了作者筆下那個生機盎然、熱鬧非凡的春天;最后男女生穿插讀,聽一聽春天是具有女生的陰柔之美,還是具有男生的陽剛之美。這樣的反復朗讀,同學們不僅沒有覺得枯燥,反而激起了朗讀的興趣,在讀中初步感知了那春天的美好,仿佛就在眼前。進行了這樣的訓練,整個課堂就熱鬧起來了,同學們都想說說自己對這篇文章美的詞語、句段的品味。一位同學說,在“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一句中,“坐、躺、打、踢、賽、捉”這幾個動詞形象逼真地寫出了人們在初春到來之時的喜悅之情、活潑之態。一位同學說,作者在描繪春天的花兒時,抓住了花的多、艷、甜的特征,最讓他喜歡的是“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寫出了春花的顏色的艷麗。說完他又情不自禁地朗讀了起來,是那么投入,那么聲情并茂,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就這樣,通過對語言的品味,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在瑯瑯書聲中走進了每一位學生的心田。看到他們滿臉的春色,我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和滿足。
朗讀課文不能僅僅依靠課堂,還要充分利用早晨的時間,讓學生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面帶表情,抑揚頓挫地大聲朗讀課文。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增強,又感知了優美的語言,就會獲得美不勝收的快感。
2.分析情節。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結構美。比如議論文中論證結構的天衣無縫,層層遞進,給人以心悅誠服的邏輯美。小說中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千變萬化,給人以扣人心弦的構思美。說明文描寫事物的各自特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給人以嚴謹縝密的簡練美。像《珠寶》這篇小說,很受同學們的歡迎,他們讀過課文后對莫泊桑更加欽佩。莫泊桑的小說,常常在“客觀而無動于衷”的敘述中營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形成了自然和精巧統一的敘事風格,極富藝術魅力。這篇小說的情節安排獨具匠心。小說敘述朗丹夫人愛珠寶,朗丹先生賣珠寶的故事,朗丹夫人有完美無缺的好相貌、好性格、好人品、好名聲。結婚后,她勤儉持家,熱愛丈夫,只有兩個嗜好——愛看戲、愛假珠寶。她不聽朗丹的勸告,常常得意地夸耀那些假珠寶。不料,好景不長,朗丹夫人突然“害肺炎死了”。朗丹悲痛欲絕,生活陷于困窘,面臨饑餓的威脅。情急之中,他不得不變賣那些假珠寶。豈料,那些“便宜貨”竟是昂貴的真珠寶。朗丹大喜過望,雖然他明白這是妻子出賣肉體乃至生命的代價,也知道人們在譏笑他,但他仍然不顧廉恥、得意洋洋地靠這筆財產過上了闊人的生活,又娶了妻子。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在高潮處逆轉——真相大白:假珠寶實為真珠寶,規矩正派的夫人實為娼婦,令人目瞪口呆,哭笑不得。這樣巧妙的情節構思,使同學們在整個課堂笑聲不斷,在笑過之后,他們深深地體會到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作品魅力。
3.領悟感情。每一篇文章都傾注了作者的情感,如溫馨難舍的親情,真摯純潔的友情,純真浪漫的愛情,濃郁傷感的鄉情,深沉濃厚的愛國之情,等等。學生在課堂上感受了各種情感的可貴,這樣比道德說教更能滋潤他們的心田,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美的心靈、健全的人格,從而懂得珍惜身邊愛他們的每一個人,感恩教育也不再是空話。
總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只要站在美育的高度,潛心鉆研教材,探索教材中美的事物,讓學生感知美的形象,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就能讓他們獲益匪淺。
二、美在課外閱讀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了書,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子。古今中外,眾多的作家、詩人、學者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具有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都是經過時間考驗和歷史積淀出來的,它們最能給人奮進的動力,催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有的使人痛惜、憤恨,有的讓人捧腹大笑,有的催人淚下。人們在欣賞作品時,能把內心深處的復雜多變的情感釋放出來。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搖曳多姿的情節結構,意蘊深刻的思想內容,無不給人精神上的愉悅美。
我安排學生在課余、節假日閱讀一些中外名著和報刊,像魯迅、老舍、巴金、冰心、茅盾等名家的作品,像《讀者》、《意林》、《青年文摘》、《小小說》等優秀刊物,在讀后寫下自己的心得。久而久之,這種方法既培養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又開闊了視野,激發了創作的欲望,從而提高了發現美的能力。
例如,一位同學在讀了朱自清的《匆匆》后,情不自禁地在日記中寫道:“讀了《匆匆》一文,我知道了時間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這幾句話:‘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前?,曾經的我,因為癡迷于網絡,有多少次逃課,有多少次沒有完成作業,又有多少次因貪玩而對父母撒了謊。時間就這樣離我而去了,我再也不能渾渾噩噩地過下去了,我要重新振作起來,把過去浪費的時光都找回來。我還要告訴我的同學們,我們要珍惜時間,要抓住分分秒秒來學習,不要再虛度光陰了。浪費時間就是對我們自己生命的褻瀆?!倍嗪玫氖脑~啊,這個學生通過閱讀已經意識到時間是多么短暫,對自己以往所犯下的錯誤有了悔改之意,并且在后來的日子里,他真的遠離了網絡,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學習成績也有了起色,我真為他高興,與名著結緣,他才從泥淖中走了出來,才找回了自己,才能睜大眼睛發現生命的美好、世界的精彩。
另一位同學在讀《紅樓夢》后,對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甚為惋惜,同時也看清了封建社會家長制度的真實面目,認識了冷漠無情的人際關系。在講到《賈蕓謀差》這篇課文時,她口若懸河地評價王熙鳳:“她精明干練,敢做敢當,有女子的尖銳和男子的豪邁,處事得體,我很佩服她。作為新時代的一個女性,我們要有她身上的這些可貴之處。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王熙鳳喜歡別人奉承,又擅權,當觸及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會變得很有防備,并且做出一些心狠手辣的事情。她的狠毒比潑辣更令人心驚膽寒。興兒給了她一個概括而又生動的評價:‘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Z瑞只是偶然對她起了不軌之心,傷了她的自尊心,她就設計害死了他。這樣的女人真是讓人覺得可怕,我們還是要做一個善良之人。不過總體來說,鳳姐還是很不錯的,與其他姐妹友好相處。其實她也是被那個時代逼迫的,作為一個弱女子,要想在那個大家族中站穩腳跟,就要狠點,誰說不是呢?”聽完這個學生的評價,我有些感慨:一部名著對我們的影響是多么巨大啊,它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美丑、人性的善惡,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激起了同學們對今天美好生活的熱愛。
豐富的課外閱讀不僅讓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提高了美感能力,進而更加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三、美在自我創造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智慧、才能、技巧等所達到的程度,創造自己所能達到的美。感知美、發現美的最終目標是創造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創造給予肯定和支持,雖然它還不那么美,但它畢竟是學生的大膽構想,要鼓勵他們去創造,熱情地歌唱美好的生活。
我班一個女生的學習成績在班里始終是第一名,在年級里也是名列前茅,可是她的作文水平卻一般。為此她很苦惱,經常來找我訴說。我建議她多讀優秀的作品,并且研究它們的成功之處;也要留心觀察生活,去發現每一天的變化。一個星期后,我問她:“有收獲嗎?”她無奈地搖搖頭。我讓她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第二天,作文交上來,我發現文中都是一些大話,什么感謝大自然,感謝偉大的祖國,感謝養育自己的父母,等等,沒有任何的描繪,充斥著大量的說教之類的語句,缺少發自內心的情感。我沒有對她進行批評,只是指出了一些不足,說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我讓她去觀察父母的一天,然后寫成作文。當她把作文交給我的時候,臉龐漾成了一朵花,是的,她成功了。她把對父母的感激,都傾注在每一個眼神、動作的描繪上,這樣,文章不再空洞無物,而是有血有肉、可讀可感的,感恩不再虛無縹緲,而是實實在在的。我又讓她以“一道風景線”為題進行寫作,她高興地去了。這次她以初三同學迎接中考、奮戰不息為素材,展現了一個個可感的鏡頭:上課時專注的目光,老師走到哪兒目光跟到哪兒;下課找不到打鬧的身影,而是為一道習題互相爭得面紅耳赤;辦公室,也成了題海大戰的戰場,甚至為了一個答案而不顧師生情面……這是一道多么亮麗的風景線啊,只有體會到了生活的美,才能創造更美的作品,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蔽夜膭钏^續在文學的長河里徜徉,寫出越來越多的美的東西。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去感知美的形象,發現美的魅力,而且要激發他們創造美的欲望和樂趣。只有堅持不懈地給他們提供體驗美的機會,他們才能逐漸提高鑒賞美的能力。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相信在教學中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美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