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1990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中,曲沃方言被劃分為中原官話汾河片絳州小片,曲沃方言的文白異讀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汾河片絳州小片的一些語音現象。本文根據當地人的發音習慣,通過對語音的描寫,對曲沃方言的文白異讀進行了分類,并歸納了其語音特點。
關鍵詞: 曲沃方言 文讀 白讀 語音
曲沃位于山西省臨汾盆地南端,與陜西省毗鄰,北依太行山余脈塔兒山、喬山、壚頂山,西傍汾河,同襄汾河交界;南隔中條山余脈紫金山,與絳縣為鄰;東和翼城縣接壤;西同侯馬市毗連。曲沃乃“天府雄風、三晉重地”,歷史上曾是“武公據之以興晉,文公依之而稱霸”的古晉國之都。傳統的曲沃方言為晉南語,后因為中原官話的擴散,成為中原官話和晉方言的過渡地帶,在1990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①中,曲沃方言被劃分為中原官話汾河片絳州小片②,與晉語中的并州片有許多相似之處。這里的文白異讀保留得相對比較完整,為我們研究古晉語和中原官話提供了一些“活化石”。
文白異讀是漢語方言中一種特有的現象,即在方言中一些漢字有兩種讀音,文讀是盡量接近民族共同語的書面語讀書音,白話音指方言土語,也就是說話時的口語音。文讀與白讀之間有語音對應規律,反映出不同的語音層次。曲沃方言的文白異讀現象比較突出,本文試做如下梳理。
一、曲沃方言聲母文白異讀
(一)古全濁聲母今讀清塞音、塞擦音的字文讀不送氣,白讀送氣。如:
柜κυει53掌~、κΗυει53立~;墊τΗιΘ)53床~、τΗιΘ)53~錢;
簟本音、τΗιΘ)53~:席子;侄本音、τσΗΦ31~女
(二)古全濁聲母今讀清塞音、塞擦音的字文讀送氣,白讀不送氣。如:
談τΗΘ)213~話、τΘ)31楊~:地名;臍τ丿Ηι31~帶、τ丿ι31肚不~:肚臍
咳本音、κΦ31~嗽;撲πΗυ31~火、πυ31~克;
(三)知莊章組合口字變為[π?準]、[π?準Η]、[?準]。如:
注τσου31全神貫~、π?準υ31~意;吹τσΗυει213~牛、π?準Ηυ213~滅
摔συαι44~掉、?準ει31~倒;唇[τσΗυε]213~膏、?準ε)31嘴~
(四)合口一三等精組字文讀[τσ]、[σ],白讀為[τ丿]、[τ丿Η]、[丿]。如:
歲συει31年~、丿ψ31~數;粽本音、τ丿ψΝ31~子;
皴本音、τ丿Ηψε)213臉~;筍本音、丿ψε)44竹~
(五)見曉匣母字的文讀[丿],白讀為[ξ]。如:
咸丿ιΘ)213~豐、ξΘ)31~菜;瞎丿ια31~鬧、ξα31~子;
餡丿ιΘ)31~餅、ξΘ)31~兒;解丿ιΕ31姓~、ξαι31~州:地名
(六)影疑泥母字文讀零聲母,白讀為[/]。如:
業ιΕ31~績、/ιΕ31作~;女vψ44~孩、/ι213~子
義ι31~氣、/ι31修~:地名;衣ι31大~、/ι213~裳
二、曲沃方言韻母的文白異讀
(一)假攝開口三等字文讀[Φ]、[ιΕ],白讀為[α]、[ια]。如:
遮τσΦ213~擋、τσα213~住;車τσΗΦ213~馬、τσΗα31小~兒;
扯τσΗΦ44胡~、τσα44~布;惹|Φ44~怒、|α44~事
(二)梗攝開口字文讀[τΑΝ]、[ΑΝ],白讀為[τΕ]。如:
青τ丿ΗιΑΝ213~年、τ丿ΗιΕ213臉~的;硬/ιΑΝ31~道理、/ιE31~東西;
躺τΗΑΝ44平~、τΗιΕ44~一下;領λιΑΝ44~導、λιΕ213~子
(三)深攝、臻攝開口三等字文讀[ι],白讀為[ιΕ]。如:
立λι31~功、λιΕ31~起;吉τ丿ι213~利、τ丿ιΕ31~許:地名;
漆本音、τ丿ΗιΕ31油~;惜丿ι213~別、丿ιΕ213可~
(四)宕江曾梗攝字文讀[ΑΝ],白讀為[Φ]或[ε)]。如:
炕κΗΑΝ31熱~、κΗΦ31~上;忘υΑΝ31~記、?覣Φ31~了;
丈τσΑΝ53~量、τσΗΦ53老~人:岳父;燈本音、τε)213路~
(五)深攝、臻攝、梗攝開口三等字文讀[□],白讀為[Φ]。如:
濕σ□31~潤、σΦ31淋~;實σ□31~數、σΦ31~在
室σ□31臥~、σΦ31教~;拾本音、σΦ31~掇
(六)蟹攝開口一等、梗攝開口二等字文讀[αι],白讀為[ει]。如:
來λαι213~回、λει213~人;開και213~關、κει213~門
麥μαι31~片、μει31~地;窄τσαι44狹~、τσει31寬~
(七)宕攝開口一三等字文讀[ιΑΝ],白讀為[υο]。如:
墻本音、τ丿Ηψο213~上;冷λΑΝ44~面、λυο44~
湯τΗΑΝ213丸子~、τΗυο213、肉~;癢本音、ψο44手~
(八)止攝合口三等、蟹臻攝合口一等字文讀[ει][ε)],白讀為[υει][υε)]。如:
淚λει31~流滿面、λυει31流~;累λει44積~、λυει53連~
嫩本音、λυε)31水~;雷λει213~鋒、λυει213打~
(九)曾梗攝入聲字文讀[Φ],白讀為[ει]。如:
刻κΗΦ31時~、κΗει31用刀~;隔κΦ213~壁、κει31~開
色σΦ31~彩、σει31顏~;德τΦ213~行、τει31品~
三、曲沃方言文白異讀的特點
(一)有一些地名,單讀的時候只能白讀,不能文讀。如:張寨[τσ?墜213σαι31]、曲沃[τ丿Ηυ31υ31]、縣冊[丿ιΘ)31
τσΗει31]。地名保留相對比較完整,是研究曲沃方言文白異讀最為可靠的資料。
(二)曲沃方言的文白異讀中,有時一個字有多個白讀音。如:入[?覣Φ31]收~、[|Φ31]~來:進來;淚[λυει31]流~、[λψ31]眼~;累[λυει53]連~、[λψ31]~的。它們之間的意義雖然沒有什么明顯的區別,但是一般情況下不能互換。
(三)文白異讀表達的含義有所不同。如:湯[τΗΑΝ213]丸子~、[τΗυο213]肉~。讀[τΗΑΝ213]音的時候,表示素的、菜湯;讀[τΗυο213]音的時候,表示各種肉的湯。
(四)文白異讀和詞的歷史層次有關系,白讀反映較早的層次,文讀反映較晚的層次,從中可以看出詞語的發展變化。如:車[τσΗΦ213]~馬、[τσΗα31]小~兒。讀[τσΗΦ213]時,一般表示自行車、汽車等比較大的車;讀[τσΗα31]時,一般是表示小孩坐的小車或者是手推用于耕作的小車。
(五)在曲沃方言中,許多稱謂存在文白異讀。如:妗子[τ丿ιε)53τσ□]/[τ丿Ηιε)53?圮]、爺[ιΕ213]/[ια213]、外甥[υαι44τσΑΝ31]/υει31σα31τ?圮],前面是文讀,后面是白讀,這些白讀存古,是保留相對比較完整的資料。
曲沃方言文白異讀既有其自身的原因,又有歷史的原因。從自身原因來看:由于曲沃的獨特地理位置。曲沃兩面依山(北依太行山余脈塔兒山、喬山、壚頂山;南依中條山余脈紫金山),一面傍河(西傍汾河)。獨特的地理位置猶如一道屏障,使得曲沃方言具有天然的保守性,加之交際可懂度低,曲沃人很少與外界交流,語言處于“禁錮”狀態。曲沃方言的語音演變相對緩慢,存古現象突出,如:曲沃方言中還保留[/][Ν][?覣]等聲母。
從歷史原因來看:晉方言的主源方言是關中方言。西周成王削桐為戲,后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當初來到今山西侯馬一帶的應是來自關中的移民。他們帶到晉地的是古關中方言,可以推論周部落方言為晉方言的祖源方言(喬全生)。并州片是晉方言的核心,汾河片無疑是并州片的前身(陳慶延)。當年最初的晉方言所在地由于受中原官話的影響今已演變為中原官話汾河片,從今汾河片與晉方言并州片許多特點的一致性不難看出其間的關系。汾河片方言屬于過渡地帶的方言,它既“承接”了關中方言的主源方言,又“開啟”了晉方言的后裔方言。晉方言部分地區就保留有汾河片特有的文白異讀的特征。所以,研究文白異讀尤其是白讀,可以推知一些歷史語音的面貌。
基于以上的原因,曲沃方言才能完整地保留下來。曲沃方言的文白異讀中,地名、稱謂、俗稱等最能代表白讀層,它們能很好地反映詞語的語音變化。總之,文白異讀就像山西的煤礦一樣,等著我們不斷去開采。
注釋:
①B1-B6是官話圖,B4是官話之四,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
②《中國語言地圖集》B7以“清、次濁入聲字今歸陰平,全濁入聲字今歸陽平”為條件分的小片。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M].方言調查字表.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2]侯精一.現代漢語方言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臨惠.汾河流域方言的語音的語音特點及其流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4]唐作藩.音韻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喬全生:晉方言語音史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6]喬全生:晉方言向外的幾次擴散[J].太原:語文研究,2008,(1):45-4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