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針對重度自閉癥兒童存在不能服從指令的問題,進行了長達七年的個案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教育訓練實驗法、任務分析法、程序分析訓練法,使兒童實現了從交往誘導階段到初步服從指令階段,直至自覺服從生活環節的指令階段的提升。研究結果表明,只有采用量身定做、操作性強的教育實施方案,及時進行干預,才能矯正不良行為,從而達到重度自閉癥兒童服從指令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 重度自閉癥 服從指令 教育訓練 行為矯正
一、個案基本情況
欽同學,男,1995年生,重度自閉癥患兒,智力極低,無法配合。七歲時,患兒進入金閶區培智學校就讀,至今已經七年。方案實施之前,他終日與食品為伴,不聽任何勸告。在班級里,會大發脾氣,不聽命令;在家里,會打開冰箱亂吃一通,然后隨地亂吐,或踮起雙腳邊向上如袋鼠狀呈跳躍式奔跑、繞圈子,外界事物與他無關,不能服從他人對他的指令。
日常觀察片段:
(一)見他的第一天,我打開他滿載的書包,里面是各種糖果,這些告訴我,他是個好吃的孩子。他斜眼看人,走路踮腳尖,玩自己的聲音(叫、笑、自言自語)。他走進班之后,四處奔走,不理睬他人。我走到近前,對他說你好,他“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不久,我發現了他喜歡吃橡膠類的東西,破了的氣球他會放進嘴里啃,在老師要求下仍不肯吐出。
(二)晨間活動,玩積木時,他坐在那里,手里拿一塊積木,用“八字形”量來量去,沒一會,就站起來在班級內外四處逛一圈,老師叫不回,追他回來,就會拋下全班其他同學。上課了,還是同樣的情形。他在班里,無所事事,只有一個興趣,就是找吃的,不聽命令。
(三)在訓練前,每天的第二節課,他總是會莫名其妙地驚天大哭,沒有人能夠讓他停下來,然后他會摔椅子。
……
家校訪談:
據爸爸說,欽同學特別喜歡和他在一起,曾經有一次,爸爸出差,平時習慣爸爸陪伴的欽同學,因為沒有爸爸陪伴,晚上大鬧,然后將家里的自來水龍頭打開,不聽家人的勸告,偷偷放水,造成家中“發水災”。
據媽媽說,欽同學自從家中添了小弟弟,覺得不開心,在家中,居然整個身體坐在弟弟身上,不能服從指令,后果十分可怕。
二、矯正方案的設計
(一)交往誘導階段:對于有自閉癥傾向的欽同學,要使他獲得發展,必須先幫助他和別人交往,至少在校要有一個依賴的老師。
(二)初步服從指令階段:主要用教育訓練實驗法、行為矯正法、任務分析法、程序訓練法等,并詳細記錄訓練過程對訓練效果作出評價。從孩子興趣著手,增強其無意注意,讓他服從一些簡單明白的指令。據心理學家說:凡是能夠滿足人的需要和引起人的興趣的事物都會使人產生期待的心情和積極的態度,從而引起無意注意,而直接興趣是無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對于自閉癥傾向兒童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須先從其興趣出發,引起他的無意注意,然后將他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服從教師的言語指令。在對欽同學的觀察中,我發現欽同學很喜歡玩感覺統合訓練室里的訓練器械。他的基本運動能力很好,在圓木秋千上自由自在地搖晃,在平衡浪木上來回地晃動,很容易地走過去……因此,要從他的這個興趣點入手,逐步讓他注意教師的指令,并服從這些指令。在整個教育訓練中,主要完成以下類型的簡單指令。
(1)服從簡單方向性的指令,如:欽同學,我們去感覺統合訓練室;欽同學,我們去走平衡浪木;欽同學,跳羊角球到這里來;欽同學,走到老師這里來,等等。
(2)服從相關動作的指令,如:欽同學,拍拍手、踢皮球、拿毛毛熊、往上跳,等等。發出的指令都是和他的興趣有關的,來自生活經驗,他比較愿意服從。然后,把這些指令逐漸遷移到其他環節中,他也能適應。比如,我說:“抬飯盒?!睂τ谔э埡斜旧磉@件事情,他并不感興趣,然而,他對于抬飯盒的結果卻很感興趣,吃到肉和飯,那足以滿足他的口福。但在訓練過程中必須注意,自閉癥傾向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很差,所以,我所給出的指令都是簡單的,而且要統一,變化盡可能少。
(3)自覺服從生活環節的指令階段。各個生活環節具體指令的訓練這里所指的各個生活環節主要指的是孩子在一日生活中都要碰到的具體事情。比如:取毛巾、拿杯子、洗手、如廁、喝水、早操、活動、上課、吃飯、回家、看電視,等等。對這些指令的訓練,將整個過程分為分層熟悉指令、對指令做出反應和服從指令三個階段來訓練。
階段(一):分層熟悉指令。
請教師將以上各指令做成了圖片卡片,通過認識卡片來幫助他熟悉這些指令,具體的教學也為兩個環節。
①認識卡片。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中,老師都抽出一部分的時間來讓欽同學認識卡片,從一張,到兩三張,示范,跟讀,后教師再解釋。
②找卡片。對已經教過的卡片,老師采用找一找的方法復習。
階段(二):對指令做出反應。
①尋找卡片。教師念卡片,讓欽同學從眾多的卡片中找出來。每次無論完成與否,都給他相應的獎勵。
②模仿動作。把所有的卡片都設計成一個相應的動作,在認識卡片的同時教給欽同學。這是針對欽同學語言理解和發音都比較差而設計的教學過程。他也表現出感興趣,愿意學做。
③鞏固動作。條件反射的建立,以后老師每指一張卡片,他就會做出動作,而老師指的都是面對一些比較抽象的文字卡片,使其熟悉老師發出的指令。此間,主要訓練欽同學能在具體情境下對以上指令能做出反應,即在沒有卡片的提示下,要求他有意識地注意老師發出的指令,然后去完成指令所要求的行為。這時,只要他出現了配合的意識,甚至是部分配合,就對他進行獎勵。
階段(三):強化服從指令。
①在具體情景中,強化他的服從意識。此間主要訓練欽同學學會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比如要上課了,就請他幫老師拿些教具,或者和老師一起來準備活動的學具等;分發和收拾玩具的時候,請他來做小幫手,然后老師請他吃糖。由于他感興趣,聽指令行為比較明顯。用同樣的方法,在家培養他對父母指令的服從。聽家長反饋,欽同學在家里對于家長簡單指令做出反應比訓練前的狀況要好得多。
②強化物的選擇。確立多樣化獎勵機制吸引欽同學參與活動中,配合服從指令的訓練是十分必要、有講究的。陳云英在《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復》一書中指出:“從兒童行為矯正的觀點來看對學生的矯正的目的是為了決定增強、減弱或維持某一種行為,矯正可以通過獎勵或懲罰來實現?!豹剟钣懈鞣N方法,可以擁抱,或和他玩,借玩具給他,還可以讓他幫老師做一些小事情。懲罰可以是坐一把象征懲罰的椅子,可以讓他出去(如果他不喜歡出去。)但懲罰不能打罵。如果懲罰得當,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良好的行為定型后,逐漸淡化懲罰的作用。當一個操作性行為在某種情境或刺激下出現后即時得到一種正強化物,如果這種正強化物能夠滿足行為者的需要,則以后在那種情境或刺激下,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為的出現幾率會升高。總的來說,對于自閉癥或自閉癥傾向兒童的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可能收效甚微,但要堅持。
③訓練人員配置。在為不同殘障類型的兒童制定個別教育計劃和實施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對家長進行教育訓練,需要有老師和專家的參與。
三、訓練反思
經過七年的訓練,欽同學在服從指令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他在遠處,我只需要叫一聲,他就會立即跑過來。班級里,大家看到的是坐在位置上上課的欽同學,到超市里聽老師的話不吃沒付過錢的食物,自己能獨立洗手,能幫助老師把書放好,經常幫老師抬飯盒……而且比較樂于這樣做,能聽從老師的指令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在平時生活中,以前的問題行為也有一定的減少。但應該指出,孩子的成長過程是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暫時進步還是非常不夠的,在自閉癥孩子身上,永遠只能是開始,每天迎接新出現的問題,要永遠注意你能做什么,用愛獎勵他,尊重他。
參考文獻:
[1]樸永馨.特殊教育詞典.華夏出版社,1994.
[2]周耿,王梅主編.孤獨癥兒童的教育訓練.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