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嚴重脫軌,語文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教學有其必要性,但存在一定的障礙。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路徑。
關鍵詞: 中等職業學校 語文課教師 專業課教師 合作教學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的生產應用型人才。圍繞職業教育目標取向,如何在教學中協調語文課與專業課的關系,是一個需要探索,并逐漸變革、完善、適應的過程。語文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教學,可以適當緩解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語文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教學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障礙,并根據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提出問題解決的路徑。
一、語文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語文課堂上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獨角戲”,語文課甚至成了“滿堂灌”的代名詞,語文教學走進了“高消耗、重負擔、低質量”的死胡同。
(二)語文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溝通困難。
有人做過調查,發現80%以上的語文老師對所帶班級的專業不了解,85%的專業課教師認為語文課沒有開的必要。
(三)學生基礎差,對語文課不重視。
近年來,中職學校招收的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極差,上普通高中實在沒有任何希望的學生,他們的文化基礎水平普遍偏低,很多學生在初中都表現出厭學情緒,打心眼里不重視語文課,甚至對語文課深感厭惡。
二、語文課與專業課的任務分析
(一)語文課的任務。
1.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
2.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形成職業技能打好基礎。
3.學生接受繼續教育,轉換職業提供必要的可持續發展條件。
(二)專業課的任務。
1.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專業范圍發展趨勢及其在生產和實踐中的運用,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2.學生通曉本專業的一般原理、工藝流程和生產規模,掌握有關專業知識、技能和技巧,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
3.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科技成果,重視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創新能力的開發,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三、語文課如何與專業課合作
(一)聯系專業學習,選編教材。
中職語文課教學不僅要考慮到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為人處世和交流溝通的需要,也要考慮學生專業課學習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種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文化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專業實際、加強專業課與文化課聯系的做法有:第一,常用或易錯字可以布置給學生作為練習打字的作業。第二,作業可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改變作業提交方式,將傳統書面作業轉變為網絡作業。具體做法如利用電子郵件進行寫作訓練。教師可在課堂上布置寫作練習題目,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專業課的空余時間或課余時間,借助計算機網絡,對寫作素材進行搜集,對寫作話題進行構思和創作。第三,學生可利用計算機資源,改變學生反饋學習信息的方式,將課堂即時反饋轉變為課后整合反饋。
(二)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
1.把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的人生態度,克服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最后,讓學生復述課文,在課堂上提問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準確。
2.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
(三)改革教學方法,以練為主。
語文課堂教學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主要應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而且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動口能力。針對中職學生不愿主動發言的狀況,采用小組討論、班內交流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每一次討論交流中得到鍛煉。誦讀也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在教學中我采用自讀、輪讀、齊讀、小組分工誦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這樣既營造了一種好的學習氛圍,又讓每一個同學都有了鍛煉的機會。根據語文教學和專業的需要,指導學生朗讀、背誦、對話、表演等語言訓練,形成較強的口語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要想語文課上得生動,必須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反思、大膽質疑,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演繹的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從事某一職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四)教學評價應淡化分數,強調形成職業綜合能力。
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雖然有大綱中提出的內容和要求,卻沒有在實際教學中統一的評價方法。目前各校對語文課時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課時數從2節到3節、4節、5節均有。考試難易度也不盡相同,很難根據成績判斷誰的語文水平高些,誰的語文基礎好些,誰的語文能力強些,當然更難判斷該學校的學生畢業時語文知識掌握是否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而能合格畢業。目前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可以說是良莠不齊,差距很大。
根據目前職校學生的特點,我們應強化語文職業能力的應用,簡化知識理論的考查,強調形成職業綜合能力的評價,淡化分數的量化。我嘗試過這樣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內容分為四塊:語文基礎知識測試、閱讀能力、口頭交際、專業有關文體寫作活動,并分階段進行考查,在學期中進行口頭交際的考查;在期中進行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的測試;然后,期末進行一次和專業有關的文體寫作,一方面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結合專業,考查學生語文方面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學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職業特點,增強實用性,在形成綜合職業能力上下大工夫,因為人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又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教育促進人的發展,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發展。只有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發展,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姜深香.論應用寫作的社會性與評價體系的標準化[J].綏化學院學報,2009,29,(1).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黃蔚.語文,何時走出尷尬[N].中國教育報,2004-05-14.
[4]駱玲芳,劉力,胡承東.成功智力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J].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