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上世紀末以來,馬來西亞的跨國高等教育取得快速發展。本文介紹了馬來西亞私立院校與國外大學的合作方式提出了馬來西亞合作辦學的經驗帶給我國的啟示。
關鍵詞: 馬來西亞跨國合作辦學 質量保障機制 啟示
一、馬來西亞跨國合作辦學概況
馬來西亞私立學院是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馬來西亞開展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渠道。由于私立學院不允許授予學位,為了克服這一缺陷,許多私立學院和外國大學都建立了各種聯系,以提供不同種類的學位課程和職業資格證書課程。
(一)雙聯課程
所謂雙聯課程,即私立學院通過與國外大學簽訂合作協議,讓馬來西亞學生先在本地私立學院讀一年,然后直接轉到合作的國外大學讀兩年,或者在本地讀兩年然后到國外大學讀一年,以獲得國外大學頒發的學位,通常我們稱此為“1+2”或“2+1”方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在原來雙聯課程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更加靈活的“3+0”課程,學生只要在國內私立院校完成三年大學國際課程,無需出國即可獲得外國院校的文憑,這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形式。攻讀雙聯課程有諸多好處,一是使尚未成熟的學生在國內多待一段時間,增強他們的國家意識和國家觀念,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二是可以節省開支,學生在本地讀一到兩年,甚至全部三年,和完全在國外大學讀書相比,可以節省大量的生活開支和學費。
(二)學分轉移課程
學分轉移課程是指學生可以通過積累學分獲得學位的課程,私立院校和外國大學簽訂協議,學生在國內學習可以轉移學分的課程,學分積累到一定數量之后,學生可以向相關大學申請入學資格。一所私立大學可以和多所外國大學建立學分轉移課程,同時馬來西亞私立院校和外國大學的每個學習科目都規定了要完成的學時學分,學生要獲得畢業文憑和學位,就必須完成外國大學所規定的學時學分。它給了學生在眾多的外國大學和課程中挑選的巨大靈活性,但不能保證每一位就讀學分轉移課程的學生均可轉到外國大學。這類課程在計劃去美國留學的學生中受到熱烈歡迎。
(三)國外大學的分校
1994年國會通過了有關大專法令修正案,允許國外大學在馬來西亞開設分校,目前比較著名的有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分校、底蒙佛特大學(FTMS-DeMonfort University)分校、澳大利亞的莫那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分校、科廷科技大學(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分校、斯運伯恩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分校。
二、私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的構成
馬來西亞的私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制由高校外部質量保障和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這兩個方面構成。
(一)高校外部的質量保障
1996年,馬來西亞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教育的立法。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有兩部法律,一部是《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法》,另一部是《國家認證委員會法》。《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法》明確了所有私立院校歸政府管理,私立院校的設立及項目的開設都要得到馬來西亞教育部的批準。《國家認證委員會法》明確了國家認證委員會是馬來西亞為了保障私立高校教育質量而設立的外部質量保障機構,對私立高等院校的辦學質量具有監控權。國家認證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專業課程的質量標準,以及制定有關證書、文憑和學位等方面的政策;監督和評估專業課程的質量和標準,對證書、文憑和學位進行認證;確保私立高等院校在頒發證書、文憑或學位前,其學生的國語和所有必修科目都需符合大專院校法令要求的水平;就私立高等院校申請開辦大專課程的過程中,給教育部長提供咨詢及適當建議。
(二)高校內部的質量保障
首先,在辦學理念上普遍重視教學質量,視高質量的教學為學院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其次,各私立高校都注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許多私立高校設立了質量保障機構,專門負責監控本校的教育質量并為接受外部評估做準備。
三、馬來西亞跨國高等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一)支持開展對外合作辦學
為了阻止外匯流失,留住大量的人才,以及解決國內高等教育供給不足的矛盾,馬來西亞政府對在國內舉辦的跨國合作辦學采取鼓勵和支持的政策。對國外課程的認證及對國外文憑的認可,極大地促進了馬來西亞跨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現在在馬來西亞就讀跨國高等教育課程的學生中,還有相當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馬來西亞已成為跨國高等教育的“中轉站”。我國每年都有大量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為了阻止外匯流失,留住人才,以及解決國內高等教育供給不足的矛盾,國家應支持開展對外合作辦學,積極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還要做好對國外課程和文憑的認證,確保辦學質量。
(二)成立全國性的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構
馬來西亞進行跨國合作辦學的國內合作方主要是私立院校。國家在私立院校的設立、管理以及運營等方面制定了較為嚴格的法規,以保證其健康發展。馬來西亞還成立了國家認證委員會,以加強對私立院校的管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證明該委員會的工作是有效的,不僅保障了本國私立院校的教學質量,而且為馬來西亞私立院校贏得了聲譽,吸引了為數眾多的留學生前來就讀。近幾年,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有了長足的發展,數量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辦學質量問題,為了加強對中外合作辦學的有效管理,我國也有必要成立專門的質量保障機構,以保障中外合作辦學的健康發展。
(三)嚴格規范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構的工作
依據馬來西亞《國家認證委員會法》成立的國家認證委員會既受政府撥款資助又是一個相對獨立、自治的機構,這就規定了國家認證委員會的一切工作都要依法行使。既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其發布的評估報告就不受馬來西亞政府的約束和影響。評估報告的公正性就得到了保障。在這方面,我國應借鑒馬來西亞的經驗,任何機構的運作都要有法可依,既要在法律上賦予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構以權力,保障質量保障機構有效地開展工作,又要從法律上約束質量保障機構的行為,防止權力失控,滋生腐敗。
(四)加強合作辦學內部的質量保障
高校的內部保障是質量保障的基礎,馬來西亞各私立院校在辦學理念上普遍重視教學質量,幾乎都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我國的合作辦學院校也比較重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設立了校內教學質量監控組織,如教學督導組、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等,以加強對教學的監控和管理。只有內外部質量保障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雪萍,陳澍.馬來西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制探析[J].江蘇高教,2006,(4).
[2]袁振國主編.中國教育政策評2006[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王劍波著.跨國高等教育與中外合作辦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