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班化教育日漸成為當代基礎教育改革的世界性發展趨勢。這是因為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教師教育關照度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最主要的教學策略有參與教學策略、分層教學策略和合作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班化教育 基礎教育改革 發展趨勢
小班化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人口增長呈下降趨勢后,在教育領域中所必然出現的一種改革。它體現了教育面向未來的需要,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的要求。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潮流和趨勢,小班化教育具有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必然會成為當代基礎教育改革的世界性發展趨勢。
一、小班化教育的內涵
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為目標指向的教育。其核心內涵分三個層面。
(一)小班
小班是教育組織的一種空間形式。其基本內涵是指較少容量的教學班的學生數量,一般在30人以下,有的甚至在25人以下。這樣的班額度顯然比過去的傳統教學班少多了。
(二)小班教育
小班教育是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班額人數減少后,教育活動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一是教與學個體可支配的時間與空間大大拓展;二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的活動密度、強度和效度,以及師生互動關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學生個體享用教育資源和教學關愛的均值遞加;四是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技術、過程等隨之發生相應動態演變。
(三)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價值論支配下實施小班教育的過程,即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運用適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技術等,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交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實現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二、小班化教育的優越性
(一)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傳統的大班教育存在教學盲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顧學生的廣度和頻度是受生理能力限制的。小班化教育為學生創設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更自由的思維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更靈活的學習方式和更生動的學習機會。如備課時,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識背景和興趣特點等設計教案或為他們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上課時,可進行分層教學或分組教學,也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質進行差異教學和個別教學;布置作業時,可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出一系列彈性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水平和興趣自行選擇??傊“嗷逃秊榻處焺撛炝俗鹬貙W生個性自由發展的客觀條件,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發掘學生個性發展的潛力,因勢利導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給個性存在差異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使其個性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二)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課堂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已成為現代教學的目標定位。傳統的大班教育往往忽視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生命存在的本質屬性在于活動。只有在活動中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人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發展。小班化教育正是在時空的重新組合下,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通過自身體驗,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同時獲得創新能力的提高。小班不僅在量上增加了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小班自身所具有的靈活性特點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在小班化教育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各種教學活動,這樣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學習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小班化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關照度
教育關照度是指在以班級為授課單位的條件下,教師對每個學生關心與照顧的程度。教育關照度表示,如果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均等教育的話,關照指數越大,表明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心和照顧越多,每個學生的發展可能性會越好。教育關照度是影響實現學生教育平等的一個重要因素,小班化教育可以較好地通過提高教師的教育關照度實現教育過程公平。在小班化課堂中,老師的教育關注度提高了,視野關注面擴大了,老師在把握學生層次的基礎上能做到面向全體并進行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老師不同的指導,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潛在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挖掘,這極大地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高。
(四)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小班化教育中,課程可以更加豐富,更加多樣,更有深度、厚度與寬度。因為當班級規??s小后,小班中的教學能較快地完成,教師就會更多地采用各種形式來補充教材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可能找到時間為學生提供課外知識,提供一種更為廣闊的經驗,學生也就有更多的機會來學習一些身邊的科學知識,進行一些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同時,小班化教育更便于智力培養,特別是各種思維訓練,便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并且縮短思維到表達、思維到操作的時距,思想火花一閃現,便可以立即作出反應,這對于學生優良智力品質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小班化教育也更便于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自我養成教育,這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有益的;小班化教育還更便于審美教育、體育訓練和心理輔導等,使人的多方面素質的綜合訓練成為可能,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班化教育的教學策略
小班化教育課堂教學組織的指導原則是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自主性,使他們在實踐、體驗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的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按此原則,我認為,小班化教育有多種教學策略,但最主要的應是參與教學策略、分層教學策略和合作教學策略。
(一)參與教學策略
參與教學的策略,重點是在小班的課堂教學中,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和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期盼、渴知的心理狀態和強烈的參與欲望,引導學生積極而主動地思考。同時,教師還要強化學生的積極體驗,讓學生獲得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就能引發學生積極進取、渴望參與教學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有了參與教學的熱情與興趣,就會成為他們發揮積極作用的動力源泉,從而獲得主動發展。實踐證明,參與策略的實施,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其在道德、知識、技能、身心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分層教學策略
分層教學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或學業成績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智力或學業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分層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按不同的形式,分層教學可以分為:(1)學生分層。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優勢和學習需求,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層次。分層組班應本著為各類學生提供最優質服務的思想,從長遠考慮,從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上下工夫,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層次的選擇機會。(2)目標分層。由于小班學生少,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和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更符合各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很好的發展。(3)施教分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有區別地制定教學要求,運用教學方法,分層施教,對不同學生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和要求不同,及時調控和矯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主動發展。(4)作業分層。是指對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數量、類型和要求等,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以達到各自的學習要求,并保持學習興趣。(5)評價分層。是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用不同層次的標準評價,只要達到各層次的要求,都可以給予較好的等級,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發揮評價的最大作用。
(三)合作教學策略
合作教學策略就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小組合作學習是小班化教育中經常采用的一種合作教學組織形式,其基本要素是:(1)將學生異質分組;(2)學生做到積極的相互互賴;(3)學生達到相互促進作用;(4)學生掌握合作技能;(5)學生明確并履行個人職責;(6)合作小組定期進行自評。合作教學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教學策略,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拓寬了學生學習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等等。總之,合作教學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培養具有良好的功效,是一種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毛放.小班化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薛國鳳.關于中美兩國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