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學生黨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本文闡述了學生黨建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關系,提出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幾點建議,具有一定的實際指導價值。
關鍵詞: 高校 學生黨建工作 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建議
高校黨建工作是全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1]。然而,對于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不能單純從基層黨建這個角度出發,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特征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開展創新型的學生黨建工作。
一、學生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關系
1.學生黨建工作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政治基礎。
政治素質是指政治主體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對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為發生長期穩定的內在作用的基本品質,政治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核心。大學生黨建工作以培養大學生的政治信念為根本,不斷塑造其政治品格,提升其政治水平,為學生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學生管理工作的根本在于保證培養合格人才,是否合格、是否可靠,沒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就無從談起。而如果這種政治素質培養只是簡單泛化到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又會缺乏針對性和影響力,因此將學生黨建工作的政治性融入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才能為學生管理工作夯實政治基礎。
2.學生黨建工作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特別載體。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的重要保證,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綜合水平和學生素質。學生管理具有多重的載體,最典型的就是思想教育形式,規章制度,相關教師和具體文化活動。學生黨建工作是在穩定規范的基礎上更容易針對學生黨員的流動性和榜樣性設計活動形式和內容,將學生管理融合到嚴肅的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同時,學生黨建工作平臺具有天然的高度,把學生日常管理的臺階和“高臺”相接,必然呈現出一個全新的載體。
3.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具有一致性。
學生黨建工作目的在于為黨培養成員,為國家培養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政治信念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種政治信念決定了學生未來的政治走向和思想選擇,也就決定了整個人才服務社會的方向,從而決定了人才培養的合格性和全面性。而學生管理工作一是實現在教育體制內維護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和效果;二是引導和規范教育對象,促進人才培養的合理性、價值性和發展性。因此,二者的本質都是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和保證人才成長的方向性,在目標上具有絕對的一致性。
4.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具有互助性。
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具有一致的根本目標,首先決定了它們朝著同一個人的全面發展的方向努力。其次,學生黨建工作重在培養學生對于社會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認同、理解和內化,從而建立完整、高尚的內在品質并逐步外化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嚴格的言行要求。學生管理工作恰恰要求學生在意識上逐步建立信仰、理想和價值,在行為上實現規范、尊重和文明。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日常管理都是在學生成長期內的理想和行為再塑造,兩者既有一定的區分,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二、基于高校學生日常管理的學生黨建工作建議
1.規范學生黨員發展,嚴肅學生黨員管理,推動學生黨建制度化發展。
學生黨員的發展體系要健全,黨員的標準要把握嚴格,黨員的管理要嚴肅,黨員發展的質量也要確保。目前,許多基層黨組織只注重發展的黨員質量合格,而對發展過程是否符合規程并不看重。實際上,黨員發展程序的規范化是學生黨員發展第一重要的環節,這不僅是對發展對象的系統教育,而且是選拔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的基本保證。其次,部分高校學生黨建存在“重前期發展,輕后期培養和作用發揮”的現象,必須進一步嚴肅學生黨員管理工作,使學生黨建工作形成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全程培養、發展和發揮作用的良好局面。
2.創新學生支部建立模式,充實日常黨員管理手段,增強學生支部吸引力。
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形式多以班級、年級為基礎橫向組建,這對加強學生黨建工作存在不利影響[2],表現如下。
(1)新生班黨員人數少,工作經驗少,黨建工作有效性受到制約;畢業班黨員人數多,實習和就業忙,支部活動處于停滯狀態。
(2)按年級建立支部容易造成學生黨支部建設不連續,無法讓支部的良好傳統和工作經驗得到延續和承傳。
因此,學生黨支部建立模式應充分考慮按照本科、碩士、博士分層后在層級內部按專業縱向分布建立學生黨支部。對于人數較少的橫向調配,人數較多的依據班級適當分解,在黨員人數較多的班級和畢業班級可建立黨小組。學生黨員管理手段要在結構保證的基礎上調整、改善。以民主生活會為例,一味開展死板的學習和麻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會使其毫無吸引力,而如果對生活會的形式、內容和參加人員稍加變動,就可取得良好效果。例如邀請部分積極分子參加民主生活會,通過現代媒體手段開展學習和討論等,都能提高黨員參與和接受教育的積極性。
3.結合學生管理抓手,共享多元活動平臺,活躍學生黨建形式。
一是充分利用高校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搭建學生黨員活動平臺。首先,學生黨員普遍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中以進行多重鍛煉;其次,黨員作為學生中的積極分子,要在活動中發揮先進性提高活動的有效性和形成正面影響。廣大的學生黨員和學生支部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抓手,在利用多重的團學活動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影響力,不僅是對學生黨員的再教育、再培養,而且是活躍學生黨建的新手段。
二是不斷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黨建工作效率,豐富黨建載體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輸送、教育滲透、感染熏陶到規范養成是一個長期的,不斷跨越時代的連續過程,怎樣保證這一過程的有效和連續?需要不斷挖掘和時代結合的樂于為學生黨員接受的載體形式。例如通過QQ聊天、電子信箱、語音視頻等隨時隨地的互動教育。例如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建立網絡黨支部,開辦網上黨校,等等[3]。
4.扎實學生黨員培養,探索新型學習平臺,致力學習型組織建設。
學生黨員培養應該致力于“大培養”,即發展前的培養、發展培養和發展后的提升培養。發展前的培養是對所有大學生的信仰教育和對具有明確共產主義信仰追求者的深化培養。發展培養是對于積極分子的培養,側重于理論知識和實踐體驗結合,特別是黨課要將學生的個性發展和黨、國家的事業發展相結合來培養時代人才。發展后的提升培養是目前黨建工作中最容易缺失的部分,它是指黨員的繼續培養教育,一方面是學生的學習再充實,另一方面是發揮學生黨員朋輩教育效應,影響、吸收更多的學生追隨先進,成為先進。
此外,高校學生黨建要把學習型組織建設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共產黨員不斷掌握最新的知識、信息、技術,才能領導廣大人民進行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學生黨員不斷地學習,才能以更高、更新的本領參與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孟祥聽.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2]蒙象飛,孫宇偉.新時期大學生黨建模式的科學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3]楊鋒.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管理規范化和形式多樣化的探究[J].科技咨詢,2011,(1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