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在《古代漢語》課程學習中普遍存在認知困難。作者根據教學實踐,在教學方式方面進行創新,通過鼓勵學生自學、發揮多媒體示范作用和利用考試提高教學關注度等手段有效地增強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 《古代漢語》教學方式 創新實踐 教學效果
一、引言
《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文秘書專業和對外漢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一門工具課。該課程通過對古代漢語文字、詞匯、語法、修辭、音韻和訓詁等方面基礎知識的講授,結合古代文獻的講讀,使學生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知識,了解古代漢語語言的基本特點,提高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和文言文的講解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和文化修養,促進相關學科的學習。由于古今語言的歷史差異,多數學生對古文字和古代語音相對陌生,相當部分課程內容的講授和理解都有一定的難度,例如文字部分要講授漢字的發展演變、漢字的結構規律,音韻部分要講授漢語歷史語音的發展,等等。為此,需要在教學方式方面進行創新,增加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努力做到深入淺出,將古奧化為平易,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1]。
二、《古代漢語》教學方式創新實踐
根據定義,教學方式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用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活動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具體教學實踐包括談話式、講授式和實踐活動式等。古代漢語的學科特點使得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通過對多年教學實踐的總結,我們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創新。
(一)鼓勵學生自學實踐,提高學習積極性。
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最大的問題不在于理論艱深難懂,而在于學生感性認識太少,對古漢語字詞句的認識,對古代語言環境的認識不足。課時少,任務重,怎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強課外自學閱讀是需認真研究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明確教學對象,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即在闡述問題與講授的過程中,注重采用提問和討論的方式,對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一般不在課堂上講解;對那些學生似懂非懂的內容,先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答疑。對于教學內容的重點、學生自學的難點,在課堂上重點講,但也不一講到底,而是留有余地,讓學生課后深入學習和獨立思考?!豆糯鷿h語》雖然不含實踐環節,但鑒于它的基礎課、工具課性質,其訓練一環對整個教學工作的完成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補充了一些自學訓練材料分發給學生自學練習。例如文選部分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以白文形式讓學生自行標點、翻譯,訓練他們的古文感性能力,文字部分則復印了一些甲骨文、金文、楚竹書等原文拓片,讓學生整體了解古文字的大致特點,同時準備了一些古文字初文讓學生去臨摹,感受漢字的發展變化、漢字的結構規律。擴充性教學資料與教材、教學密切相關,靈活多樣,不求劃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為原則[3]。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學好《古代漢語》動機的重要途徑。在教授許慎的“六書”時,我從網絡上找到了一些殷墟的甲骨文殘片,通過投影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在學習篆書的時候,搜集了幾張李斯篆書的瑯琊石刻,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都是每個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信息對新的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的過程?!豆糯鷿h語》課程也不例外,課程教學的重點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引導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地參與《古代漢語》的研究活動。在對《古代漢語》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自學實踐活動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對于《古代漢語》課程而言,存在學術疑惑和爭議的地方比比皆是,利用這些學術爭議,我們可以激發他們提出問題,引導他們產生聯想,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古代漢語》知識系統[3]。此外,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和學院定期舉辦“名師講壇”及相關學術講座,開展學術交流,使學生了解古代漢語及相關領域的前沿問題和學術動態。針對本課程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及學生學習中的重點難點,邀請校外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發揮多媒體示范作用,豐富課堂教學藝術。
多媒體教學給古代漢語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古代漢語教學,特別是古文字教學,涉及眾多的古代器物和銘文,還有許多表譜,用語言難以描述,傳統教學手段在教學上費時費力。在涉及文字學、音韻學等方面的內容時采用多媒體,不僅使得那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文字、音標等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而且節省了傳統教學板書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我們應該盡量利用借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擴大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對于古文字,盡量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古文字的結構、漢字形體變化有直觀的認識,既增加了教學容量,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文選,也盡量利用多媒體網絡、電子數據庫的材料資源,擴大和加深學生對古代文獻的整體把握理解能力。
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聲光影像,可以使繁難的古文字、抽象的音標等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效節約了傳統教學板書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豆糯鷿h語》課件的廣泛應用,通過畫面和聲音的加入,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手段??朔苏Z法教學中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譬如在教授《荊軻刺秦王》一文時,我利用影視片段來揭示荊軻刺殺秦王的悲壯經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此外,積極利用網絡資源,使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更為方便快捷。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院精品課程建設,我們將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講義、習題練習、參考書目等上網。學生登錄網站后,便可以查詢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極大地便利了學生的學習。多媒體教學以其立體的形象、多彩的色調滿足了青年學子們的感官需求,降低了視聽難度,從根本上改變了古代漢語教法單一、課堂枯燥的狀況,重塑了課程形象,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以考試為手段,提高教學關注度。
考試作為有效考核學生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狀況的手段,在古代漢語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考試為杠桿和誘餌,可以有效利用目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想法來提高教學內容的關注度?,F在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存在對考試特別敏感的通病。如果我對學生說:今天的課是我們考試的重點。學生馬上就會聚精會神地聽,并且在課本上做好重點標記。考試是要求受考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選定的題目,或按主測單位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實際操作的任務,并由主考者評定其結果的考核方式??疾豢计鋵嵅⒉恢匾?,關鍵是在教學中可以作為一種教學機制強化學生對某一部分內容的重視,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在教授《古代漢語》音節的聲韻調部分時,我反復強調先秦古韻三十韻部和古代三十六字母是考試必考內容,過兩天要進行課堂測驗并計入平時成績,結果抽查時發現學生對此部分全部都背得滾瓜爛熟。另外,在考試方面,我們改變以往單一地以期末考試分數評價學生能力的考核方法,除了學校按照正常制度必須組織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外,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改變以往單一地以期末考試分數評價學生能力的考核方法,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生課堂發言、參加小組討論、作業完成情況、到課率等因素都考慮在內,綜合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此外,我們還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嚴格按照一單元一小測、三單元一大測對學生進行考核,對于自己教學可能存在的疏漏及時發現和彌補,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達到綜合全面地考查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最終目的[4]。
三、結語
作為中文專業的主干課程,《古代漢語》的課程設置歷史悠久,在中文系學生培養計劃中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如今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感性材料與理論知識相互促進,促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知識,顯著提高了學生閱讀欣賞和繼承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能力,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宗經.古代漢語教學問題探討[J].錦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3).
[2]劉保今.古代漢語教學的十大記憶法[J].德州師專學報,1996,(1).
[3]閔爽.對古代漢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3,(4).
[4]韋紅立.高職古代漢語教學初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