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經典的越獄電影,不僅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震撼,而且給觀眾以深刻的啟迪。它通過敘述安迪19年的囚禁生活給觀眾展現了一個無辜的銀行家在監獄中救贖自己、救贖他人的過程,表達了導演人文關懷的情懷。
關鍵詞: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杜弗瑞 人文關懷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編自驚悚大師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小說《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緬因州的一個銀行家安迪·杜弗瑞因被誤判謀殺妻子及其情夫,被判兩次終身監禁,送往緬因州的肖申克監獄。在長達19年的獄中生活中,從年紀輕輕到兩鬢斑白,從無辜入獄受盡折磨和毒打,到運用自己的理財能力改變了獄中孤立無援的處境,結交了朋友,最后憑借著一張偌大的海報和一把僅僅被認為是可以雕琢小石子的鶴嘴鋤而逃出了牢籠,獲得自由之身,還幫助了獄中老友瑞德。該片深刻探討了希望、自由、救贖和友誼等內容,充滿了對人生和社會的反思。
一
肖申克監獄中充斥著惡,猶如地獄。惡之一,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圣經》倒背如流,但在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當他得知安迪可以洗脫自己的罪名時,他不但不幫安迪,反而把可以為安迪洗清罪名的湯米給謀殺了,私欲的洪水沖垮了他的道德良知,監獄長職權的濫用扭曲了他的靈魂;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人命。他們是肖申克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惡之二,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肖申克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肖申克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惡之三,囚犯之間幫派林立,欺辱人單勢孤的囚犯,例如影片中與安迪一同入獄的那名略顯肥胖忍不住啜泣的囚犯,結果遭到獄警的毒打,最后在哀號中結束了生命。似乎世界上的黑暗罪惡都集中于此,沒有休止,沒有盡頭。面對這種境遇.多數人會抱怨上天的不公,哀嘆自己命運的悲慘,甚至會萌生離開人世的念頭。對于一個生活優越蒙冤入獄的銀行家來說,希望在哪里?
二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它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最震撼人心的臺詞之一,表達了安迪·杜弗瑞對自由的渴望。對自由的執著和獄友之間的善意——在獄中僅存的兩種因素,是思想與現實的結合,使他堅持了下來,最終沖破禁錮,奔向自由。其中,獄友之間的關懷與友誼在他的獄中生活和越獄過程中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導演通過影片向觀眾表達的人文關懷理念的具體體現。
(一)瑞德是安迪獄友中的關鍵人物。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肖申克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肖申克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肖申克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肖申克,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肖申克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肖申克的規則以求自保,正如他的感嘆:“這些墻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如果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那么他與安迪可能不會有任何交集,但在監獄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兩人竟成為好友。從最初的購買鶴嘴鋤到收集的石頭,安迪住院回來收到的免費大幅海報,瑞德假釋被拒后安迪所送的口琴,兩人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和互相鼓勵,逐漸認同彼此,成為摯友。最終一句獄中的普通對話:“瑞德,如果你有一天你出去了,幫我個忙。巴克斯頓附近有個大干草場,你知道巴克斯頓嗎?……答應我,瑞德。如果你能出去,找到那個地方。在那堵石墻的墻基,你會發現有一塊與緬因州任何干草場都不同的巖石。一塊黑色的火山玻璃,下面埋著東西,我想讓你把它取走。”這竟成了永遠的誓言,讓瑞德在企圖再次犯罪重新獲獄之前有所行動,獲得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念與勇氣,最終挽救了瑞德。影片結尾處,湛藍的天空下是蔚藍的廣闊的大海,沙灘邊一條破舊小船,兩個老朋友終于在陽光明媚的海濱相逢,兩人暢快的笑容真是讓人無比羨慕,因為那笑容充滿了渴望自由的人們內心的無限希冀。
(二)不僅僅是瑞德,其他的獄友也表現出人性溫情的一面。安迪住院期間,眾多獄友為他尋找合適的石頭,希伍德還因為撿到誤認為石頭的馬糞而受到大家善意的嘲笑。盡管對安迪的悲慘遭遇無能為力,善良的圖書管理員布魯斯還是盡可能地關心著安迪。活潑的湯米的到來使安迪多了一個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盡管只有短暫的一年)。安迪越獄后大家總是興高采烈地談起他:“我們這些熟悉他的人,經常地談論他。無疑,有關他的話題,總會引起我們的笑聲。”大家臉上帶著酣暢淋漓的笑容,是為朋友得到自由的欣慰與自豪。這也印證了瑞德的話:“世上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羽毛太光輝了,當它飛走,你會由衷祝賀它獲得自由,并且感到把他關起來是一種罪惡。”
(三)安迪竭盡所能幫助獄友,得到了伙伴們的認可和愛戴。他利用自己的特長為典獄長和獄警們洗錢,從而為囚徒們爭取到了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獄友們喝酒。于是“在早晨10點鐘坐成一排,我們喝著冰涼的肖申克州立監獄有史以來最狠的獄卒請客的黑標啤酒。……我們坐著喝酒,身披陽光,感覺就像個自由的人,就像在為自己的房子涂房頂,仿佛我們是一切的主宰。至于安迪,他盤坐在蔭影下小息,奇怪的笑容掛在臉上,看著我們喝著他的啤酒”。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么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他不顧遭禁閉的懲罰,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告訴你們,那聲音激揚。比這個灰色地方里的任何人敢于夢想的都要遙遠、高昂。就像鳥兒振翅飛進我們枯燥的牢籠將圍墻釋放……就在那一刻——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美到讓人心痛的歌聲讓獄友與自己受到洗禮,感受高墻外的自由。數年堅持向州議員寫信,終于迫使議會撥款改造圖書館,換來每年五百美元的費用,“你想不到安迪都會做些什么。他與圖書俱樂部做交易、與慈善組織……他論磅購買廉價圖書……”,“到肯尼迪遇刺的那一年,安迪已經把散發著松節油味的雜物室變成新英格蘭最好的監獄圖書館”。他輔導獄友學習,幫助他們取得高中文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一貫地堅持,特別是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堅韌的安迪通過自身的努力,贏得了眾多獄友的信任和尊敬。他沒有一刻不在構筑著自己的希望,還一直試圖重新點燃獄友們的希望。當他眼看著周圍的獄友對肖申克監獄的生活越來越依賴,甚至于對于重獲自由變得麻木的時候,他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喚醒他們沉睡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讓人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并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的畫外音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并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站在小河里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希望留在肖申克監獄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在安迪自我救贖的同時,他所完成的又不僅僅是自我的救贖,還在想方設法地用自己的行為去喚醒獄友們沉睡的靈魂。
三
雖然最終只有安迪·杜弗瑞成功逃出了肖申克監獄,但是他留給獄友們的不僅僅是一個越獄神話,更多的是對自由的守候與堅持,以及對生活的希望。這部電影讓人記憶猶新的有這樣一段話:“希望是一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這是安迪在獄中與獄友的對話,也是安迪與觀眾們的對話,它讓無數人從中得到了溫暖與前進的理由。導演用講述英雄主義的手法來提倡人文關懷,給觀眾展示的正是這樣一種樸素的人文關懷,是人性的互動。影片結尾處兩個好友如約相遇,是這種人文關懷的體現與升華。
參考文獻:
[1]王輝際.讓我們學會忘記——評《肖申克的救贖》[J].當代人,2006,(05).
[2]白醒樂,董從斌.希望的力量——重讀電影《肖中克的救贖》[J].電影評,2007,(24).
[3]馮桔.心靈的救贖——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評析[J].魅力中國,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