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受中學歷史教師自身素質及外部環境的影響。首先,中學歷史教師是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中的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歷史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職業認同、教師知識觀等三個主導因素。其次,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才能進行的。影響歷史教師專業成長的這些外部環境包括學校學科規劃、教師間的合作關系、歷史校本教材的有效開發、歷史探究性教學等四大因素。
關鍵詞: 信息技術環境 中學歷史教師 專業成長 主導因素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受中學歷史教師自身及外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文就影響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的主導因素展開分析。
一、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因素
中學歷史教師本人是自身專業成長的主人,為自己的專業成長負責。中學歷史教師是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中的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教師職業認同、教師的知識觀等。
1.自我專業發展意識
心理學認為,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是個體基于現實的需要,對照專業發展要求而形成的對自己未來發展目標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認識。因此,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是中學歷史教師自覺的職業規劃意識,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個體心理上的反映。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是中學歷史教師根據社會對中學歷史教師賦予的特定要求,努力向目標奮進的反映。意識是一切行動的先導,中學歷史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使中學歷史教師理智地再現自我、籌劃自我,把個體發展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在潛意識中有序地連接起來。
自我專業發展意識能夠使人的已有發展水平影響以后的發展方向和程度,使自覺意識到的發展目標支配自身的行為。如果沒有中學歷史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就很難有中學歷史教師理想的追求,難以有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自我潛能的不斷挖掘,不可能有中學歷史教師的快速成長。在這個層面上來說,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
2.中學歷史教師的職業認同
中學歷史教師的職業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育態度,進而影響中學歷史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專業發展。中學歷史教師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通過歷史教師的言傳身教,會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學校的學風、班風,為學生掌握中國歷史知識、世界歷史知識,以及人類發展與歷史學科之間的密切關聯等科學文化知識提供強大保障。歷史教師的教學工作直接影響著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中學歷史教師如果能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高度認同,并深刻理解其所從事的工作對于個人、對于社會的重大意義,就能產生職業責任感和光榮感,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自覺地完善歷史專業素質,更好地加快自身的專業成長。
3.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觀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教師不同的知識觀會導致不同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一方面,中學歷史教師與學生都是帶著各自關于對歷史知識的看法和擁有歷史知識的不同信念走進教學課堂的。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觀對中學歷史教師的教育觀念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觀往往隱含一定的對歷史知識的假定。
在這個層面上講,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觀比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觀更為關鍵。在很多時候,它是歷史課堂教學活動,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比如,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是將自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傳授給學生,還是直接將習題答案通過投影告訴學生,直接關系到學生歷史學習思維的形成。
另一方面,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觀與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觀乃至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行為有不可忽視的內在聯系。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觀可以為學校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課程與教學改革提供科學的知識基礎,有助于中學歷史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專業成長,為中學歷史教師教學思路的形成與中學歷史教師教學品質的提升提供強大支持。
二、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的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部因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主要是由自身因素所決定的。然而,其外部環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為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才能進行的。這些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學校學科的規劃、教師間的合作關系、歷史校本教材的有效開發、歷史探究性教學等。
1.學校學科的規劃
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化不僅是一種觀念,還是一種制度。推進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化必須健全中學歷史教師繼續教育在內的各種政策法規制度。對于一所中學來說,要合理制定、實施學校信息技術配合教育方面短期,以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為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制度上的有力保障。比如,對于個性鮮明的中學歷史教師,學校可以不要求他們按照固有模式講課,只要開展的教學活動符合教學規律,有利于學生歷史科目新舊知識的重溫與建構,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的形成即可。學校應在滿足中學教師共同需求的基礎上,重視各位中學歷史教師個性特點的張揚,促進不同中學歷史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的形成。
2.中學歷史教師間的合作關系
中學歷史教師間的合作主要強調在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合作與互動。中學歷史教師間的合作直接影響著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當前,大部分學校都建立了歷史科組,但這種合作的方式是相當程式化的,過于強調統一規格。這種合作其實并不利于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認為,要促進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就必須把過于模式化的、重在教學規范管理的組織,轉化為以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的、能激發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創新,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環境創新方面的內在潛能和動力的組織。這樣的合作既可推動學校歷史學科教學的良性發展、促進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中學歷史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專業發展需要,又可提升中學歷史教師在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多媒體課件應用等方面的發展。
3.歷史校本教材的有效開發
歷史校本教材的開發是當前重要的課改任務。中學歷史校本教材的有效開發可以與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有機互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歷史校本教材的有效開發可以成為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佳途徑。我們的歷史校本教材應從學校專業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科學地增加最新的、有用的信息技術內容,使學生易學易懂易接受。一本實用、好用的歷史校本教材一定是歷史專業知識扎實、能夠熟練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而且教學工作優秀的中學歷史教師積累所得。因為只有優秀的中學歷史教師才有能力編寫歷史校本教材。帶著開發任務,中學歷史教師會更加注重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會更加主動地投入多媒體教學實踐。在這樣的循環中,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多媒體應用技術在提高,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思想會不斷升華。所以說,歷史校本教材的有效、有序開發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歷史校本教材開發與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歷史校本教材的有效開發,可以由內而外地促進信息技術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促進學校中學歷史教師團隊的整體專業成長。
4.歷史探究性教學
新課程的亮點之一是探究性學習得以正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歷史學科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歷史新課程的實施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是建立在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基礎上的。只有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多媒體應用技術提高了,才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更新教學理念,進而轉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中學歷史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總結。歷史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富有成效的教學實踐活動。
在歷史探究性教學中,中學歷史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情境,營造探究氛圍,主持探究評價。由于受師生間、師師間、生生間的多向互動和不同思維角度的碰撞,教與學的潛能得以創新型地發揮,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在歷史探究性的課堂中不斷接受挑戰并逐漸實現自我升華。歷史探究性教學以開發創新智慧和鍛煉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特別注重探究過程和創新思維,強調教與學的主體性、探究性、多向性。因此,歷史探究性教學,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促進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信息技術使中學歷史教師得到更快的專業成長,而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必將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使中學歷史教師體驗到更多的成長快樂和職業光榮感。因此,無論是中學歷史教師本人還是各級學校,都必須認真對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影響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的各個要素。只有理順內、外部環境中各主導要素的關系,才能促使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何潤泉.研究性學習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相關對策.教師報,2005,7.
[2]初中歷史課程標準.
[3][美]Edmund T.Emmer等著.中學課堂管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