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侯瑞寧
勝利石油人為國找油、為國分憂,這種情懷浸潤在10億噸的每一滴原油里。

◎科技創新是勝利油田不斷突破勘探開發極限的法寶。攝影/王國章
貞觀十八年(644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十萬大軍東征高麗。行軍途中,大軍在一處地方安營扎寨,設東營和西營—東營村由此得名。
此后千年,東營村人跡罕至,直到20世紀50年代。唐太宗躍馬揚鞭的地方成了石油人的主戰場,沉寂的華北平原一片熱火朝天。1961年4月16日,一口叫“華八井”的油井提前完鉆,日產8.1噸工業油流,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橫空出世。
時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在發現了半個世紀以后,勝利油田又將在2011年4月迎來歷史性的一刻—原油累計產量突破10億噸。
這是沉甸甸的10億噸。約占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原油總產量的1/5,目前年產量2734萬噸,占中石化原油年產量的68%;這是勇于擔當的10億噸。為了這一天,勝利人攻克一個個世界級難題,突破一道道勘探開發的禁區,挑起“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歷史重任;這是飽含血汗的10億噸。在那些無悔的歲月里,勝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國民經濟源源不斷地注入了騰飛的“血液”。
“那一天,大家奔走相告。這可是盤古開天以來,華北油區的第一股油流?。 闭f起華八井噴油,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心懌記憶猶新。厚厚的眼鏡片下,年近八旬的他眼睛泛出明亮的光澤。
不過,故事正式拉開序幕是在1964年1月25日。黨中央一聲令下,一萬多名來自大慶、玉門、青海、四川和北京的新中國石油人,會師在渤海之濱、黃河兩岸,繼波瀾壯闊的大慶會戰之后,打響了全國第二場石油大會戰。
雖然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是一踏上這片“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大家還是驚呆了。
“和我一樣,他們肯定認為來到了月球。白茫茫一片鹽堿地荒無人煙,只有枯葦在大風中放肆地搖擺?!蓖巴獾能囁R龍,顧心懌回憶當年更加唏噓。
不過,勝利人無暇顧及遇到的困難,因為新中國缺油的現狀正在燒灼著他們的心。彼時的新中國,滿打滿算只有800萬噸的原油家底,對于嗷嗷待哺的工業可謂杯水車薪;在遭遇西方封鎖的同時,蘇聯“老大哥”又突然掐斷了對我們的原油進口……勝利人眼前時時浮現出毛主席老人家的憂慮:“沒有石油,坦克開不動,飛機飛不了。”
再難也沒有國家難!勝利人用驚人的毅力克服著遇到的種種困難:沒有地方住,就住老鄉的牛棚、羊圈和地窖;沒有水喝,就喝長著綠毛的積水;沒有糧食,就吃野菜、草籽……
為了讓油田盡快投產,勝利人人拉肩扛把井架配件和其他器材運進井場,把泥漿泵、柴油機等較大設備連拉帶撬一米一米地挪到基礎上。肩膀腫了,手皮磨破了,一天到晚渾身滿是汗水、泥水,大家卻熱情高漲。
油田詩人黑色精靈曾在《種樹的人》中這樣動情地寫過:隆隆的馬達聲,轟鳴的鉆機聲/一群閃閃發光的石油人/第一次在曠野里,唱起自創的石油號子……
所有人都滿懷信心,希望能很快拿到一個像大慶那樣的整裝大油田。習慣性思維讓人們以大慶會戰的勘探模式和方法來認識渤海灣盆地??墒?,現實給大家狠狠地澆了一盆冷水。由于地質情況復雜,斷塊小而碎,一部分井雖然見到了油,但難以連成片,根本拿不到預期的含油面積和儲量。
怎么辦?
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華北石油會戰指揮部明確提出,在渤海灣地區搞石油勘探,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渤海灣地區的地質條件和其他地方有著很大區別。隨之,“區域展開,重點突破、各個殲滅”的勘探方針被提出,勝坨、純化、渤南、大王莊、臨盤等油田一個個被從地下挖了出來,并很快投入了開發。
近20年的篳路藍縷,勝利人終于在1978年欣喜地看到產量箭頭指向了1946萬噸,全國第二大油田在渤海灣昂然崛起。歷史如此巧合。這一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號角,國民經濟蓄勢待航。勝利油田最及時地為這艘“巨輪”提供著能源動力。

◎無論陸上還是海上,勝利油田的旗幟都高高飄揚。
看似是一個油田,其實不僅是一個油田?!叭A八井發現了勝利油田,實現了華北早期找油零的突破,之后相繼找到了大港油田、遼河油田、華北油田和中原油田等諸多油田,為我國的石油工業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牌。”業內專家這樣評價。
“一棵樹車站”,這個充滿想象的名字曾是王端平和工友們辨識孤東油田的唯一標志。就是在這片難辨方向的荒涼大地上,他們創造了半個月投產102口井的壯舉,并在行業創造了多項施工紀錄。
“大家晚上幾乎不休息,平時需要24小時才能發出的射孔方案,我們5個小時就可以拿出來?!币咽莿倮吞镉蜌忾_發首席高級專家的王端平激情澎湃地告訴記者。
這份激情源于一份擔當。勝利人明白,多生產一斤油,就能多出口一斤,多換回一筆資金。這對于此時油田和石油工業發展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上世紀80年代,因為缺乏資金投入,全國原油總產量即將跌破1億噸。這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恩徹夜難眠。經過反復研究,石油行業決定實行“億噸大包干”,通過出口超額產量換取勘探開發基金,用所得外匯進口技術。經過層層考量,勝利油田被選為首批試點單位,包干指標是1590萬噸。
然而,此時的勝利油田正在經歷自己的“低谷”。由于勘探資金不足,出現了連續三年產量下降的被動局面,產量從1946萬噸下降到了1980年的1759萬噸,1981年油田產量進一步下調到1590萬噸,而且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國家需要油,勝利怎么辦?干,干,干!
經過1個月的工作,勝利油田順利擬定了包干方案,快速進行改革管理體制。1981年9月,河口采油5隊等單位開始正式試點,實行四級包干、責任到人,包干形式由點到面在全油田逐步展開。在包干中,勝利油田主動加壓,連續3年年年超產。節節攀升的原油產量大大增強了石油部決策層推廣“億噸包干”的信心。由此,這一決策以洶涌之勢在全國從東到西的十幾個油田全面展開。

◎為國找油,為國分憂,是每一個勝利人的心愿。攝影/孫立新
大包干解放了生產力,勝利油田也迎來了快速上產的高峰期。1984年勝利油田產量突破2000萬噸。到這一年,油田累計生產原油超過2億噸,上繳利稅相當于國家同期投資的4.8倍。
“包干期間,勝利油田的產量翻了一番多,油田原油凈增值占到全國原油凈增值的47.9%。”說起這份貢獻,王端平難掩自豪之情。這實在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數字。包干7年石油部共籌集勘探開發基金126億元,作為超產大戶,勝利油田功不可沒?!皟|噸包干”迅速結束了石油行業連續幾年的徘徊局面,從此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壯大的道路。
在為國“加油”的同時,勝利油田還在做著更多的事情。其間,勝利油田組織職工家屬大搞農副業生產,開荒種地16萬畝,累計生產糧食5億噸之多,連續十多年做到口糧、食油自給,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都建設起來。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1983年勝利油田所在地東營成立了市委市政府。
如今,立志打造“世界石油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東營已成長為新興的石油工業城市,奧迪、奔馳穿行于高樓之間,各種名牌店、大型商城鱗次櫛比。站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誰又會想到,就在50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蠻荒之地。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四化的希望,能源的責任,全靠你們打頭陣!”這段鼓舞人心的話語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對勝利油田的勉勵。勝利人沒有辜負這份期望。上世紀80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勝利油田迎來了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年產量連續9年穩產在3000萬噸。
當然,故事的高潮總是伴著千難萬險。經過近30年開采之后,勝利油田遇到了新的挑戰。主力油田進入中高含水期,大部分綜合含水已經高達88%以上,后備資源接替不足,已探明未開發的儲量也多為稠油、低滲透和小斷塊等低品位油藏。
此時,西部油田還處在初級勘探開發階段。為此,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召開了東部地區油田開發工作會議,提出我國東部油區要實現“硬”穩定,勝利油田在這場穩定戰役中至關重要。
經過深入討論,勝利油田提出“進行二次創業、開辟第二戰場”,按照陸海并進、油氣并舉的勘探方針,陸上、海上全面展開,老區、新區重點突破。
1993年,埕島油田正式投入開發。在國內灘淺海油氣開發還無先例的情況下,面對特殊復雜的海洋氣候條件,勝利人從零開始摸索。不知經過了多少次的實驗與失敗,一系列先進技術相繼出爐,領先世界的“勝利1號”座底式淺海鉆井船、“勝利2號”步行式淺海鉆井平臺也早早為此做好了準備。很快,勝利油田高速高效建成了我國第一個百萬噸級淺海油田。
對此,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的周永康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向淺海進軍面前,勝利油田走在了前面,這不僅拓展了勝利油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而且為陸上石油工業,特別是東部渤海灣地區各個油氣田向海上進軍趟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比缃瘢瑒倮麨┖S吞镆呀浝塾嬏矫魇偷刭|儲量6.8億噸,2010年產油445.6萬噸,累計產油6100萬噸,成為勝利油田重要的儲量和產量接替陣地。
在向海上延伸開拓新區的同時,勝利油田通過科技創新對老油區深度挖潛。他們不斷研究與應用先進鉆井技術,提高鉆井進度和質量。其間,勝利油田鉆井一公司60124隊打出了我國第一口水平井。它不但創下國內陸上水平井鉆井5項紀錄,而且填補了國內的水平井施工技術空白。一家美國公司的鉆井專家在聽說這些消息后,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專門找到有關人員一辨真偽。在事實面前,這位洋專家由衷地說:“勝利油田的技術水平和鉆井質量,可以和國外大公司媲美!”
“科技興油”帶來了勝利油田產量的最高峰。1991年,油田原油年產量達到了3355萬噸的歷史高位。兩年之后,勝利油田原油產量累計突破5億噸,上繳利稅224億元,相當于國家同期投資的5.6倍,累計出口原油8000萬噸,創匯110億美元。
1996年9月25日,勝利油田處級以上干部大會現場氣氛異乎尋常,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周永康親自“坐鎮”。就是在這一天,勝利油田立下了年產量保持2700萬噸的“軍令狀”。
2700萬噸,完成起來有多難?非常難。

◎鉆頭一寸寸前進,10億噸一步步逼近。
蘇聯的第一大油田巴庫油田,因開采速度過快,迅速走向枯竭,最終油盡城衰。經歷32年的高速開采,特別是經過連續9年穩產在3000萬噸以上之后,勝利油田遭遇了無情的自然遞減率,年自然遞減率接近20%,相當于每年要失去一個年產600萬噸的中型油田。高含水也不期而至,抽上來的10噸液體里9噸是水。照此下去,黃河三角洲石油還能穩產多久?勝利油田產量的“鍋底”在哪里?一連串問題被尖銳地提出來。
2700萬噸,責任到底有多大?非常大。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石油需求快速增加,石油行業的壓力逐年遞增,最終在1993年向自給自足作別。而此時東部各大油田陸續進入開發中后期,很少有新的開發接替陣地。西部雖有較大發展,但短時間內難以形成大的生產力。此時,“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方針就顯得尤為迫切。當時,大慶油田原油產量一直在平穩運行,穩定東部最艱巨的任務就落到了勝利油田的身上。
面對穩產的疑問,勝利人沒有逃避;面對穩產的責任,勝利人鐵肩挑起?!霸趯崿F‘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中,勝利不僅要穩住自己,而且要為穩 住整個東部油田做貢獻?!眹鴦赵涸偫砝铢i的囑托言猶在耳。
15年來,勇于超越的勝利人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的生產難題。從復式油氣藏理論到隱蔽性油氣藏理論,從剩余富集油理論到化學驅油,從水平井技術到低滲透技術,從淺灘海開發到稠油開采……一系列領先國際的勘探理念與開發技術被勝利人一一攻克。2700萬噸年產量也因此變得如同囊中探物。
為國“加油”的責任感傳遞到每一位勝利人身上。從領導層到基層職工,從高級專家到普通工人,李奇草就是其中一位。2004,她負責了10年的辛17-26油井含水高達98.4%。在國外這類井會直接被拉入“黑名單”??粗袄匣锇椤膘o靜地站在那里,李奇草一陣酸楚。為了能讓油井改層生產,她從理論學起,翻閱大量資料,找出改層的理論根據,最終讓本應“關井大吉”的油井起死回生。
為了“穩定東部”,勝利油田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員工,做到了“讓每一口井都增油,讓每一個人都創效”,充分挖掘單井與全體職工的個體潛力。
在高勘探、高采出率、高含水的條件下,勝利油田創造了原油產量連續15年保持在2700萬噸以上的穩產紀錄。對此,我國石油勘探開發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胡見義說:“作為一個勘探開發近50年的老油田,能夠連續15年實現產量穩定在2700萬噸以上,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穩,就是勝利。1998年以來,勝利油田原油年產量一直占中石化總產量的67%,占中石化東部油田的77%,為“穩定東部、發展西部”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如今,勝利油田很多老油井還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一如那口曾產油千噸的坨11井。在亟待泛綠的蘆葦中,運行快半個世紀的它仍然充滿節奏地“磕著頭”,仿佛要見證勝利油田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