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勇
摘要: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大量專業人才聚集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有利條件。珠三角地區的高新區內企業主要是軟件、電子、通訊為主,為加快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樹立科學發展觀,建立科學有效的高新技術人才體系,建設珠三角地區高新技術人才體系是勢在必行和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珠三角;高新技術;人才;智力資本
中圖分類號:C9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6-0105-02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明確了我國從人才大國向人才強國攀登的奮斗目標和發展途徑,這也是我國新時期人才工作的里程碑。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建設高新技術人才體系尤為關鍵。從中國高新區高科技企業人才網絡招聘月的情況來看,廣州,深圳、寧波、天津、珠海、上海、杭州等全國各地高新區將成為此次網上招聘的主角,其中珠三角地區開發區來勢最猛,為增強珠三角地區的競爭力,建設珠三角地區高新技術人才體系已是時不我待。
高新技術人才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有實施主體與運行機制之間的體制構建過程和體制管理過程,有實施主體與戰略目標之間的價值反饋過程和目標驅動過程,有運行機制與戰略目標之間的戰略產出過程和績效評估過程。包括高新技術人才優先發展的理論創新,高新技術人才競爭發展的制度創新,高新技術人才效能發展的管理創新,高新技術人才統籌發展的政策創新。
一、珠三角地區高新技術人才體系概況
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大量專業人才聚集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有利條件。珠三角地區在我國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在改革開放的30年間,珠三角地區發展高科技產業,從內地和全球匯聚了一批人才。但是人才管理體制的弊端仍然存在,人文環境仍相對薄弱。隨著經濟的發展,珠三角地區經濟帶發展出現了高新人才短缺。最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新技術產業技術人才缺乏,供求矛盾比較突出。珠三角地區缺乏高科技人力資源,高新技術產業人才總量偏少,高層次人才不足。缺乏高新技術產業的領軍帥才。隨著沿海經濟帶開發的深入和政策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大項目在珠三角地區開工興建,各類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所在地區不僅不能滿足其對人才的數量需求,更滿足不了其對人才的質量要求。市場化、國際化的經營管理人才、新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化的操作人才更是奇缺,供求矛盾比較突出。
2.技人才流失導致科技成果流失,人才環境尚需改善。珠三角地區高人才流失的外部原因是其他發達地區企業提供的優厚條件,工資高、保險福利好、能看見自己發展的機會;內部因素是企業獎勵、分配不合理、承諾不兌現,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珠三角地區經濟帶有的開發時間不長,其工作生活條件、交通醫療條件、教育文化條件等暫時都比較差,一時難以對國內外的人才形成很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穩定、留住高新人才難。
3.制機制仍不適應,市場機制的基礎性配置作用尚未完全形成。沿海經濟帶的發展是在經濟市場化、國際化基礎上的發展,尤其是沿海開發新區,需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領導管理體制和人才工作機制。而珠三角地區現行的人才管理體制、工作機制、思想觀念等,還不能適應沿海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尚未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培養開發機制、人才評價發現機制、人才選拔任用機制、人才流動配置機制、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因此,創新人才工作的思維方式、管理體制、政策機制勢在必行。
二、建設珠三角地區高新技術人才體系的意義
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資源已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在區域經濟的競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經濟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擁有了未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要想興旺發達,必須要有各種類型的高素質人才。
織就一張高新技術人才體系,是實現珠三角地區實現新跨越的決定性因素。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把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為工作的根本任務,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和成長的環境,做到任人唯賢,唯才是取,及時啟用,大膽提拔,使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因此,把高新技術人才體系建設納入珠三角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培養造就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是應對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的需要,是我國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必將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先行一步。
三、珠三角地區高新技術人才體系建設的對策
胡錦濤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不拘一格、廣納群賢,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觀念,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鍛煉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為珠三角地區建設高新技術人才體系,創新人才機制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建立科學的高新技術人才體系,可以盤活人才存量,實現人崗相適、動態平衡,提高優秀人才使用效力。
(一)創新激勵機制,建立健全高新技術人才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體系
高新人才工作要適應沿海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必須在管理體制、工作機制和思想觀念上實現根本性轉變。
1.創新人才工作政策激勵機制。要運用市場化、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創新人才管理的體制和工作機制,根據珠三角地區產業基地及其企業、項目對人才智力的需求,加大放活和激勵力度,吸納和凝聚國內外各類人才以及城市中未就業、作用發揮不充分的人才到珠三角地區建功立業;鼓勵更多的高校、中專、職校畢業生到沿海開發新區就業、創業;要創新沿海新區的人才管理體制和人才工作機制,給其充分的用人選才自主權。
2.建立健全高新技術人才公共服務和市場配置體系。珠三角地區各級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技、教育等相關部門及其公共服務機構,要全方位地為各類人才到珠三角地區就業、創業提供所需服務。包括國內外高新人才招引服務,人才智力的開發培養服務;解除后顧之憂的人事管理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等。同時,要吸引和扶持一批國內外規模大、有實力的社會人才服務機構,運用市場機制,為已經開工興建的企業、項目提供人才智力服務,開辟適應沿海經濟發展的“高新人才通道”。
以深圳市羅湖區為例,在國家“十二五”的前夕,深圳市羅湖區率先提出了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理念,羅湖區構建了“人才交流市場化,公共服務社會化,政府管理法制化,行業發展自主化”的人才市場體系,充分發揮了人才資源市場化的配置作用,全力為高新技術人才創造一個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的大環境。
3.優化高新技術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環境。珠三角地區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大膽吸收借鑒外地好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形成有本地區特色的高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獎勵、流動、保障等整體配套的人才隊伍建設新體制。要加大對珠三角地區高新人才工作生活環境建設的投入,諸如高新人才公寓建設、城際交通建設、創業園區建設、學校醫療建設以及人才服務環境建設等的投入,為各類高新人才在珠三角地區就業、創業、成長、發展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文化、醫療環境。
(二)根據高新技術產業特點,大力推動科技人才資源向智力資本的轉變
科技人才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技人才的個人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是調動和發揮科技人才積極性的關鍵。珠三角地區要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正確評價技術成果和智力資源的價值,讓一部分智力超群,為社會創造了巨大財富的人才首先富裕起來,成為資本家。現在珠三角地區許多地方鼓勵科技人員技術入股,可以占到總股本的35%以上,從而在制度上為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轉化為物質資本提供了依據。
從珠三角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企業制度上的創新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近些年,國內外出現了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其發展速度超乎常規,其增長方式與傳統企業迥然不同,如美國的微軟公司、中國的聯想集團等,一條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實現了技術入股、智力入股,以及公司管理層乃至全體員工的期股和期權制。
珠三角地區高科技企業要實現智力資源向智力資本的轉化,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確智力資源的個人投資權。不管是技術入股還是智力入股,都意味著智力資源可以作為資本進行投資。二是應當為智力資源確定一個相對的價格評估體系。只有適當地進行量化,才能進行比較和競爭。三是應當建立智力資本投入運營的預期目標體系。因為智力資本的增值要受到運營過程中很多條件的限制和影響。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智力資本增值的預期目標體系。在智力資本的投入和運營中引入期權和期股的概念,既考慮智力資本投入的風險,又推動智力資本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馬林霞.從高新技術企業看高層次人才培養[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2]劉靜君.創新人才機制實施人才強市[N].工人日報,2009.
[3]張玉平.創新人才機制實施人才興企戰略[N].科技日報,2010.
[4]高海波.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建設一流科研人才隊伍[N].大連日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