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老齡化社會劃分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0%以上,或者65歲及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7%以上,定義為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國家或地區)。我國截至2009年底,65歲及以上人口11 30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5%。60歲及以上人口16 714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2.5%。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醫院老年病人的數量會不斷增加。而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自我健康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強,對醫務人員的診療和臨床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的維權意識,法律意識也在逐步增強。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體力、運動耐力、靈敏性明顯下降,患病具有多發性、復雜性、突發性的特點,且癥狀不典型,成為醫院風險管理的高危人群[1],由此引發的護理糾紛也越來越多。因此,確保老年病人護理安全,防范護理糾紛已成為當前護理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我科于2009年1月結合護理部開展的各種警示標志規范管理,在老年病人中應用了床頭警示標志,取得了較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1 560例老年病人為對照組,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治的老年病人1 785例為管理組。管理組男1 037例,女748例;年齡65歲~92歲,中位數為 75歲。對照組男907例,女653例;年齡65歲~90歲,中位數為74歲。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病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管理方法,管理組另外給予床頭警示標志管理;記錄與安全護理有關的護理差錯。床頭警示標志管理如下。
1.2.1.1 警示標志的制作方法 ①根據安全隱患的不同區分不同顏色,在所有標志的表現形式當中,色彩給人的視覺刺激最為直接[2]。各種警示標志采用不同顏色的卡或者字進行區分:小心墜床標志為黃卡藍字,小心壓瘡標志為黃卡黑字;小心跌倒標志為黃卡紅字;防止誤吸標志為黃卡紅字;防止外滲標志為綠卡白字;控制滴速標志為紅卡白字。②警示標志以卡片式的制作設計為小樹形,樹葉上以規范字體印刷警示標志內容。③另有空白標志卡,以備發現未知安全隱患時用。設計字樣規范,大小統一,放置位置醒目,樣式美觀[3]。
1.2.1.2 警示標志的使用方法 ①病人入院時由責任護士對病人進行評估,根據病情的需要和自擬的墜床跌倒評估表,結合護理部擬定的壓瘡評估表,綜合判斷病人現存的或潛在的安全隱患;②病床床頭掛一張長方形,白色的帶有插條的塑料薄板約30 cm×20 cm;③評估病人所需警示標志種類,選擇相應的警示標志,分別插入病人床頭的警示標志卡插板上;④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每張警示標志卡表示的意義,并使病人及家屬能夠復述警示標志的含義;⑤在護理過程中如發現安全隱患,再補充選擇相應的警示標志。
1.2.2 評價方法 自定評估標準:①墜床,跌倒,經外科縫合的為1級,出血包扎為2級,腫脹青紫為 3級,無損傷為 4級。②誤吸,應用吸引器處理。③壓瘡,按壓瘡分期標準。④由于滴速過快,造成藥物副反應加重:呼吸科用藥如氨茶堿注射液、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阿奇霉素等,都有不同的副反應。如果控制滴速,可減輕或避免副反應的發生。因為滴速過快的原因造成病人副反應的癥狀加重,通過控制滴速后病人可繼續使用該藥者由呼吸科醫生確認。⑤護理糾紛,通過道歉和醫生、護士做工作后解決。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對結果進行分析
對照組發生墜床 2例,其中1級 1例,3級1例;跌倒2例,其中 3級1例,4級1例;壓瘡2例,其中1度1例,2度1例;誤吸1例。兩組護理差錯、輸液滲漏、滴速原因致藥物副反應加重、護理糾紛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差錯、輸液滲漏、滴速原因致藥物副反應加重、護理糾紛發生率比較 例(%)
3.1 實施床頭警示標志管理有效避免了護理安全隱患及護理差錯 對住院的老年病人,采用自擬的病人墜床跌倒危險評估表對每位住院病人進行評估,對高危者在床頭掛小心墜床,小心跌倒警示標志;根據護理部擬定的壓瘡評估表對病人進行認真評估,對高危者在床頭掛小心壓瘡警示標志;根據病情評估病人潛在誤吸的危險,在床頭掛防止誤吸警示標志。醫院是一個特殊服務場所,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時有發生,實施規范的床頭警示標志,就是將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患于未然,護士看到標志時就會警覺,同時提醒病人和家屬陪護者相互配合。以往的護理中,護士評估病人后向病人及家屬宣教注意事項,存在問題是:短時間記憶,病人及家屬不會重視,加上護理人員每天的工作量大,往往疏忽病人安全問題。本組結果顯示,應用床頭警示標志管理后無墜床、跌倒、壓瘡、誤吸發生。避免了護理安全隱患及護理差錯。因此,這些警示標志是減少護理失誤和隱患所必需的措施[4,5]。
3.2 實施床頭警示標志管理有助于減少輸液滲漏及滴速原因導致藥物副反應加重的發生率 了解藥物副反應,根據用藥情況分別在床頭掛防止外滲與控制滴速警示標志。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處于退行性狀態,故經常出現液體外滲。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與多種慢性病并存,使用多種藥物且相互干擾,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增高,嚴格控制輸液滴速尤為重要。床頭警示標志對護士起到提醒和督促作用,在巡視病房或更換液體時,能針對性的觀察,盡早發現隱患,及時給予排除;同時對病人及家屬起到警示作用。結果顯示,實施床頭警示標志管理后使輸液滲漏和滴速原因所致藥物副反應加重的發生率明顯減少。規范、醒目的床頭警示標志增加了老年病人護理的安全性。
3.3 實施床頭警示標志管理有效防止了護理糾紛的發生 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嚴峻的老齡化趨勢,醫院的老年病人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就醫病人法律意識逐漸增強。而護理人員短缺導致護理工作量增大和護理工作節奏加快,當人們超負荷工作或在情緒不安下工作就容易發生不良事件或事故。護士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下注意力就會被分散或因遺忘而疏漏某一等待解決的問題[6]。床頭警示標志首先提高了病人對安全隱患的重視程度,促使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同時,醒目的警示標志有助于提高護士的工作警惕性,預防護理隱患,有助于減少護理差錯、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率。結果顯示,規范床頭警示標志管理后杜絕了護理糾紛的發生。
3.4 實施床頭警示標志管理有助于提高護士工作效率 印刷版床頭警示標志清晰、規范,提高了準確度;避免了口頭及書面交接不清。不同顏色的警示標志從視覺上刺激大腦,色彩的提示起到警示和告知的作用[7]。床頭警示標志減少了護士重復翻閱護理本的復雜性,可以進行針對性地查對,節省了護士的勞動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實施床頭警示標志管理,將可能發生的護理安全風險事件轉移到事前預防,對護患雙方都起到了警示作用。住院老年病人發生安全方面的護理差錯應從預防開始,其中提供安全的環境是基礎;提高病人的認識是重點;加強預防措施的落實和監控是關鍵環節[4]。當發生護理糾紛時警示標志也可以提供有效的證據,值得大力推廣[8]。
[1]諶永毅,方立珍.護患溝通技巧[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5.
[2]王維,錢晶健.有效應用標識加強手術室規范化管理[J].護理管理雜志,2007,7(12):27-28.
[3]蔡學聯,陳愛初.淺談護理標識在防止護理缺陷中的意義[J].上海護理,2003,3(1):41-42.
[4]安鉆萍,石蘭萍.護理標識的臨床應用與科學管理[J].全科護理,2010,8(6B):1572-1573.
[5]陳幼菊.護理警示標識在病區安全操作中的運用[J].臨床合理用藥,2009,2(7):76-78.
[6]Reeder JM.Patient safety:Cultural changes,ethical imperatives[J].Healthcare Papers,2001,2(1):47-55.
[7]姚紅梅.標識的建立在護理失誤中的風險管理[J].護理研究,2007,21(10A):2606-2607.
[8]孫元美.護理警示標識在病人安全目標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4A):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