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摘 要:近幾年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中資金短缺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探索和研究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針對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問題,從企業、銀行和政府、風險三個方面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融資特點;融資問題;原因分析;對策探討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特點
與大多數企業一樣,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主要也是分成兩大類,一是權益資金,二是債務資金。
(1)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在融資渠道的選擇上,比大企業更多地依賴內源融資。
(2)在融資方式的選擇上,中小企業更加依賴債務融資,在債務融資中又主要依賴來自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的貸款。
(3)中小企業的債務融資表現出規模小、頻率高和更加依賴流動性強的短期貸款的特征。
(4)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更加依賴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設備租賃等來自非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以及民間的各種非正規融資渠道。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一)融資途徑不暢通
從內源融資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不盡人意,一是中小企業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積累意識差。二是現行稅制使中小企業沒有稅負優勢。三是折舊費過低,無法滿足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資金來源有限,資金難以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外源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公開融資和私募融資等三種渠道,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渠道方面并不暢通。
(二)融資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1)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嚴重依賴內源融資,外源融資比重小。單一的融資結構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資中,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主要表現為銀行借款;(2)在以銀行借款為主渠道的融資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擔保貸款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貸款,若以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科技開發為目的申請長期貸款,則常常被銀行拒之門外。
(三)融資成本較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關籌資費用。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借款方面不僅與優惠利率無緣,而且還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更多的浮動利息。同時,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采取抵押或擔保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為尋求擔保或抵押等,中小企業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費用。正規融資渠道的狹窄和阻塞使許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從民間高利借貸。所有這些都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信用等級低,融資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等級低,這是其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小企業自身規模有限、資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沒有完整的企業規劃、倒閉率高、貸款償還違約率高。銀行的首要目標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和高違約率使得銀行難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則,導致銀行不愿放貸。
(二)金融體系不完善,銀企信息不對稱
1. 缺乏市場化的利率調節機制,損害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從國外的情況來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場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國的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就比對大企業的貸款利率水平高出1~1.5個百分點左右。但是中國中央銀行目前對利率和收費的規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動的范圍十分有限,這種機制不利于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限制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和產品的收費會挫傷金融機構調查和收集中小企業信息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
2.銀企信息不對稱和銀行的不利選擇。許多中小企業為實現融資目的,往往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弄虛作假。這不僅會產生有損銀行與投資者利益的道德風險,亦會進一步損毀企業自身的社會公信度。因此,銀行要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只有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質量,否則銀行的貸款違約率將會很高。同時,由于中小企業對資本和債務需求的規模較小,金融機構為規避自身的經營風險和降低經營成本,只有選擇不向中小企業貸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不配套
我國2003年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雖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提供了保護和支持。但是該法在內容上相當原則,缺乏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應的配套法規和制度,最終導致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很多都沒有落到實處。
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和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中小企業要注重改善自身融資環境。中小企業必須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設,規范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識,這是解決融資困難的根本所在。
二是中小企業應拓寬融資渠道。要跳出單純依賴銀行間接融資的誤區,在充分發揮銀行間接融資的同時,要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 。筆者認為,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途徑,例如設立中小企業互助基金,由會員企業出資建立,會員只需交納一定會費,就可申請到數倍于會費的貸款額。另外,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私募融資的方式解決融資問題,私募融資包括企業引進新的股東,從而增加資本金,也包括企業以擬投資的項目為載體。
(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有關金融體系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金融機構應繼續拓寬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創造公平的融資環境。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通過指導意見的方式,鼓勵各商業銀行采取各種貸款品種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有些國有商業銀行已開始對中小企業積極經營小額貸款業務,今后,還有可能成立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社區銀行,以具體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是放松市場管制,逐步推動利率市場化。從目前放寬對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的限制,過渡到最終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貸款利率水平,并允許對其所提供的便利服務收取合理的費用,以此來促進商業銀行按效益與風險原則,不斷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與優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三是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新市場,適當降低新市場中小企業發行上市的門檻。
(三)加大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其特殊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立法機關和政府都對中小企業融資給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組織支持、法律保證系統、財政支持系統,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財政援助與稅收優惠是世界各國政府為扶持和保護中小企業的普遍作法。
參考文獻
[1]王悅. 《淺談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集團經濟研究,2004年第9期
[2]張彤璞, 王鐵山. 《中小企業公司治理與融資問題探究》.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年第2期
[3]劉向麗.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年第11期。
[4] 陸正飛.財務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