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波 翁毅
我們知道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并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企業方應當支持工會依法開展工作,工會組織應當支持企業依法行使經營管理權。因此,企業工會在維護職工利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激發職工勞動熱情、全面完成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主力軍作用。
處于企業和職工中間的工會組織是二者之間的橋梁和聯系的紐帶,通過其有效地工作可以達到讓兩者和諧共振,共同產生推動企業和職工和諧發展的強大原動力。那么如何發揮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的作用,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積極參與謀劃企業發展戰略,為創建和諧企業打基礎
國有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重要渠道,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職權,對企業經營方針、長遠規劃、年度計劃、基本建設、重大技術改造、職工培訓、留用資金分配和使用、承包和租賃經營責任制、工資調整獎金分配、勞動保護、職工福利基金使用等重大方案措施的制定和企業各級行政領導干部的獎懲任免等重大問題具有審議權。
作為職工代表大會工作機構的企業工會委員會負責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檢查、督促職工代表大會決議的執行。工會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企管會等多種民主渠道,在企業發展戰略和重大規章制度的醞釀、制定和落實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參謀帶頭作用。
職工是企業的主人,當家作主是職工的權利。一些企業之所以能夠取得長足的發展,就是集中了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而一些企業之所以最終走向窮途末路,其罪魁禍首就是因為少數企業管理者無視職工群眾的利益和權利,讓惟我獨尊的個人權力膨脹泛濫。事實證明,企興我榮,企衰我恥,企業工會通過民主管理渠道,讓企業和職工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和衷共濟,就一定能夠直達勝利的彼岸,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發展和員工價值的和諧共贏,為維護職工的權益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二、主動聯絡協調企業內部關系,為創建和諧企業拓渠道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國有企業在轉型期面臨著主輔經營、轉制分流、規范用工等方面的矛盾,一方面企業內部的矛盾層出不窮且新舊矛盾相互交叉,另一方面企業的內部矛盾又與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作用,從而使企業內部矛盾的性質、類型、表現、變化等等具有了新的特點和復雜性,甚至有些企業的矛盾還非常尖銳和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正確地認識和處理企業內部的各種矛盾,才能化對抗為合作、化沖突為和諧、化阻礙為動力,從而推動企業持續、穩定、健康、快速地發展。
跟其他組織相比,工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只要是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同時作為群眾組織,企業工會接受同級黨委的領導,發揮著黨群關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積極充當內部關系和諧的聯絡人,協調處理好企業各個層面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動員各職能部門,發動廣大職工群眾,圍繞企業發展目標開展工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并且大有可為。
企業工會用共同愿景化解管理矛盾、用“三公”原則化解分配人事矛盾、用誠實守信化解“三信危機”產生的矛盾、以民主法制化解經營失誤的矛盾、用感恩文化化解人際矛盾,就是創建和諧企業實踐中的有益嘗試。
三、發揮監督評價企業管理行為作用,為創建和諧企業糾偏差
工會作為職工的代言人,應該以維護企業和職工利益為重,加大對企業管理的監管力度,對管理人員進行監督評價。
工會既要調動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要善于促成有利于創新企業的管理體制和利益協調機制。企業、事業單位處分職工,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工會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并有權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并提出解決意見。對于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由此可見,企業工會在改進企業管理,糾正管理偏差方面是大有可為的。工會的努力可以大大地促進企業管理的和諧。
四、切實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創建和諧企業清障礙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
工會組織是職工合法權益的表達者和維護者,企業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工會認為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可以要求重新研究。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要求企業、事業單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如:對于克扣職工工資的、不提供勞動安全衛生條件的、隨意延長勞動時間的、侵犯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權益的和其他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現象,企業工會都應該拿起《工會法》和《勞動法》等法律武器,通過督促企業認真履行《集體合同》文本有關條款,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職工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了,企業才能營造“心氣足、人氣旺、風氣正”的良好氛圍,才能實現企業的“務實和諧、同心跨越”。
五、正確引領員工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創建和諧企業增動力
企業工會肩負著職工職業道德教育的重任,通過大力提倡“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安全生產、厲行節約、奉獻社會”的良好職業風尚,引導職工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與愛企業、愛崗位、愛本職工作統一起來,培養“敬業、樂業、勤業、精業”的職業精神。教育職工把加強職業道德與提倡社會公德、建設家庭美德和修養個人品德結合起來,促進職工社會道德素養的提高。教育廣大職工認真貫徹“八榮八恥”,通過樹立典范,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輻射、帶動效應,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
工會是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引導職工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組織開展職工文化活動、傳播先進思想、培育和諧理念、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融入職工文化活動之中,使職工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增強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增強大局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同時,通過組織開展多層次的職工文化活動,滿足職工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職工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振奮精神、鼓足干勁。
六、圍繞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創建和諧企業架橋梁
黨的作風和干部作風問題說到底,是同群眾的關系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就是要體察群眾的疾苦,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開展送溫暖活動,直接關系到廣大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堅持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工會組織是職工群眾的貼心人,工會干部們應發揚工人階級團結互助的精神和工會的優良傳統,滿懷對困難職工的深厚感情,不斷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把困難職工的冷暖掛在心上,想困難職工之所想,急困難職工之所急,辦困難職工之所需,主動深入到困難多、問題多、矛盾多的部門和家庭,自覺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扶人和第一監督人的職責,在企業黨政與職工之間架起更加暢通的理解橋梁。
七、著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創建和諧企業辟途徑
在理順各種利益關系,化解各種利益矛盾,促進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方面,企業工會也大有可為。工會通過協調企業和地方的各種關系,監督企業履行社會義務,及時繳納養老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和醫療保險金,可以處理好企業與社會的關系;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引導職工認清市場經濟規律,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可以處理好與競爭對手的關系;通過教育職工重視環境保護和施工安全,減少企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促進企業與環境和諧相處,可以處理好企業與環境的關系。
企業和諧應該體現在生產安全、生活安定、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氣旺盛、充滿活力等方面。工會組織的“維護、參與、建設、教育”四項職能與企業和諧緊密關聯,工會組織直接面對職工群眾,處在推進企業發展、協調勞動關系的第一線,在建設和諧企業中具有充分的優勢、廣闊的平臺和有效的載體。工會組織要不斷強化以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等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要維護員工的安全與健康,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保障企業和諧穩定。要教育和引導員工正確對待改革過程中的利益關系調整,珍惜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維護員工隊伍的團結穩定,夯實和諧的基礎。要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切實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