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黎
摘 要:全國大部分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學生不愛聽,也聽不懂;老師上課只是完成任務,沒有成就感;家長對職業教育的意見也很多;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和企業難接軌。針對這種情況,有些職業學校實行了一體化課程的改革嘗試,經過3~5年的改革,這些學校的面貌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關鍵詞:職業教育;一體化課程改革
現在很多職業教育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很多。學生方面:他們都是經過普通高中篩選之后的學生,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可能也不是很好,學習方法也不是很得當。加上中國傳統的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是沒有辦法才把學生送過來讀職業學校。學校方面:很多學校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上新專業時條件不足,管理不善;老師方面:很多老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沒有工廠實習經驗,動手實踐能力不強。所以職業教育變得困難重重。很多職業學校開始嘗試在傳統教學模式上改革,下面就一體化課程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什么是一體化課程?
一體化課程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學習結合成一體的課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一體化,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科學性與實用性一體化,符合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與遵循技術、社會規范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學生通過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所進行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
二、一體化課程改革的若干原則
1. 課程要突出能力目標;
2. 課程的主要載體是“項目”和 “任務”;
3.學生是主體;
4. 校企合作是改革的基礎。
第一點的意思是每節課、每次課,每門課,每一個課程體系都要突出能力目標,這里的能力是指綜合能力,包括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而不是我們以前的只注重訓練專業能力。因為學生出去之后不是與工作打交道,而是與人打交道,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團隊協作。這些都不是專業能解決問題的。而這樣的綜合能力我們完全可以在課程中培養。每節課都必須要有明確的能力目標。能力目標明確后,剩下的就是在你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來如何完成這些能力目標。那有人說我的一次課分四節課上,前三節課都是純傳授知識,沒有能力目標怎么辦?只有第四節課是運用前三節的知識解決問題,第四節才有能力目標。解決的辦法就是把傳授的知識打印成資料或者在在書上指出地方,讓學生自己去查看,直接開始上第四節課,不就是每節課都有能力目標了嗎。如何才能找到每節課、每次課,每門課的能力目標呢?就是問自己:這節課、這次課、這門課上完后學生能做什么?這個就是本節課、本次課、本門課的能力目標。
第一點講到課程要突出能力目標,即綜合目標,綜合目標要用綜合的項目來訓練。
在第二點中,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載體是項目或典型任務。項目或典型任務的選取很關鍵,項目的獲取流程應該是:先確定教學的對象是中級工還是高級工或是技師,然后有相關企業的專家來確定工廠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的要求,也就是首先要由企業專家和學校共同制定出教學對象的培養目標。當然,這些培養目標不能和教學大綱發生沖突。有了培養目標后,結合對象在工廠的工作,最后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任務來作為項目。每一個項目都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和原來的學科體系相比,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對畢業學生的認可度。學生也可以更好的適應企業。
第三點也是比較重要的,學生是主體,以前我們也我們也提過這個口號,但是似乎落實的并不好。要落實好這一點,要注意一下幾點:1、學校對老師的評價體系要改變,不是老師講的有多好,準備的有多充分,而是學生有無興趣,接受的程度,學完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老師要改變一個觀念:“知識是教會的;能力是教會的。”在這個觀念的影響下,原來都是滿堂灌,老師生怕哪一個知識點沒有講透徹,或是遺漏了哪一個知識點,所以一堂課下來幾乎都是老師講,學生聽。最后快要下課的弄幾個練習題就算是能力的訓練。其實知識是學生可以自學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關鍵是學生要有興趣,老師的課堂組織要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搭建出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平臺。老師要盡可能的把講臺讓給學生展示。3、老師只是這個工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老師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疑惑,在自己查資料不能解決時,老師幫助他們答疑解惑,不是向以前一樣滿堂灌。這樣,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困難,自己又解決不了,求助老師,這樣的知識傳授學生是很容易接受的。就像是他們口渴了到處找不到水,老師再適時的給他水。而不是牛不喝水強按頭。
第四點是關于校企合作的。校企合作是一個衡量職業學校辦學成功的因素之一。學校要拓寬思路,把優秀的企業吸引到學校來投資建實訓車間,同時,學校按照企業的要求為他們培養人才,達到雙贏的效果。這里要注意一個問題:我們是職業學校,是以培養人才為目的,而不是工廠。工廠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所以實習車間在建設的時候不要完全按照工廠的模式,要建成教學、實習,學習的一體化場所。同時,學生進入實訓車間要求穿勞工服,按照工廠的模式進行管理、考核。加強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
三、一體化課程改革中教師是關鍵
學校要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千頭萬緒。領導的觀念是需要最先轉變的。領導只有從心底里認可了這個一體化課程改革,堅持做下去,才可能有較好的效果;校風、教風、學風,管理機制要做相應改變;對課程、對老師的評價體制也要做相應的改變;很多學校是上理論課的老師工資高于上實踐課的老師,但是實施一體化改革后,開始擔任一體化教學的老師工資可以適當傾斜,然后所有的老師,所有的課程都要初步實施一體化改革。學校的實訓室要建設成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室。一體化教室中必須包括實訓器材,教學場地,討論場所,資料查閱區。可以包括作品展示區等。老師要做相應的培訓,要即懂理論,又懂實訓。在這些改革中,教師的改革是整個改革成功的關鍵。教師的轉變主要是兩個:第一個轉變觀念,第二個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
參考文獻
《職業課程的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戴士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