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 要:隨著國內鐵路建設的發展, 基坑支護技術已成為地基基礎領域的一個難點和熱點。鎖口鋼管樁圍堰與雙壁鋼圍堰和鋼板樁圍堰比較,即具有圍水、擋護特性,又利用了鋼管圓形截面的受力特點,簡化了結構,同時造價低、安裝速度快。本文對鎖口鋼管樁圍堰施工工藝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鎖口鋼管樁;圍堰施工;施工工藝
橋梁墩臺常處于地表水以下,水流流速很大,為保證水下基礎在無水或靜水條件下進行施工,常采用圍堰施工法。施工圍堰屬于臨時性結構,其結構形式和材料要根據水深、流速、地質情況、通航等要求進行選擇。
對于承臺輪廓尺寸大且為矩形的橋墩,不能像圓形圍堰那樣能自成穩定受力結構抵抗外力。因此,如采用普通的鋼板樁圍堰,其內撐的密集程度使得施工無法進行,而且由于插打深度和抽水深度較深,內外水側壓力較大,其鋼板樁圍堰的抗彎模量遠遠不能滿足所需要的截面抵抗矩;如采用鋼套箱圍堰,則需用大量鋼材,大型施工場地,大型運輸、起吊設備和拼裝平臺。鎖口鋼管樁圍堰施工方法克服了以往傳統施工方法的缺點,該方法圍堰的截面強度、剛度大,支撐簡單方便、施工速度快,并且無需使用大型水上起重設備和大量鋼材。
一、鎖口鋼管樁施工工藝特點
鎖口鋼管樁圍堰施工主要包括鋼管樁制作,鋼管樁插打,圍堰內土方開挖,封底混凝土澆注,支撐安裝及圍堰內抽水,鋼管樁拆除。
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照下列步驟進行:①加工鋼管樁:在螺旋管上分別加工出母扣和公扣;②沿著承臺四周從頭將鋼管柱互相連接成整體的鋼管柱,并一根根提吊就位,然后通過機械助沉至設計位置;③鎖口灌漿;在公扣和母扣的鎖口處內襯布袋,并向袋內灌裝漿體;④設置圍堰內支撐;⑤封底混凝土澆注。
具有如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連接靈活,可用于多種形式的圍堰拼裝;截面強度、剛度大,支撐簡單方便;加工簡便,無須大型機具設備,不要大型浮運設施,并且可以與樁基施工同步進行;操作方便,不受深水和淤泥的限制;具有足夠的剛性,可滿足機械助沉的剛度和強度。密封性強。
二、鎖口鋼管樁、導向架加工
1、鎖口鋼管樁加工
進行驗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單根管樁長度為18m,螺旋管每節長度一般為12m,在加工廠內進行鋼管樁焊接接長工作。焊接時,除了保證樁與樁的滿焊以外,還應注意樁與樁之間連接塊的焊接,連接塊共4塊,連接塊焊縫與鋼管間焊縫需斷開。
接長后的鋼管兩側分別焊接焊接φ200mm,δ10mm鋼管和I20b工字鋼作為鋼管樁鎖口。鋼管與工字鋼自鋼管樁頂部至底部以上50cm,長度20m。φ200mm鋼管與φ600mm鋼管間兩側采用豎向加勁板加固,采用δ10mm鋼板制作,與聯接的鋼管滿焊。
2、導向架加工
導向架有橫梁和豎向穩定樁兩部分組成,均采用I40工字鋼制作。鋼管樁打設時利用兩根橫梁夾住鋼管樁,防止其偏位并保證垂直度。橫梁凈間距60cm,外側每6m設置一根豎向穩定樁,樁長12m。橫梁設置在其頂部以下55cm處。
三、鋼管樁插打
測量定位后,先插打導向架,導向架應與鋼平臺分配梁及主梁牢固焊接。利用導向架控制鋼管樁平面位置及垂直度。
1、鋼管樁吊運及堆放
裝卸鋼管樁采用兩點吊。吊運方式采用單根起吊,并注意保護鎖口陰陽頭,以防止鎖口變形。管樁堆放在平坦夯實的場地上,承載力滿足堆放重量要求。并且,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 堆放的順序、位置、方向、平面布置等應考慮到以后的施工便利;
⑵ 鋼管樁要按型號、規格、長度、施工部分分別堆放, 并在堆放處設置標牌說明;
⑶ 鋼管樁應分層堆放,堆放層數不超過3層, 各層間要墊設枕木,墊木間距控制在3~4 米,且上、下層墊木控制同一垂直線。
2、鋼管樁插打
⑴ 打樁機械選擇
打樁機選擇滿足鎖口鋼管樁插打、拔除工作要求。結合現場地質情況,打樁機選擇50t履帶吊,配合DZ60型振動錘施工。
⑵ 鋼管樁施工
① 鋼管樁打設:用振動錘夾具夾起鋼管樁緩慢吊起,移至設計樁位后,慢慢放松吊機鋼絲繩,直至樁落于地面,確定樁位與樁的垂直度滿足要求后,開動振動錘振動,直至將樁打至設計深度。每次振動持續時間不宜超過10~15min,時間過長則振動錘易遭到破壞,太短則樁難以下沉。每根樁的下沉應一氣呵成,不可中途停頓或中斷較長時間,以免樁周圍土恢復造成下沉困難。在打樁過程中,為保證鋼管樁的垂直度,用兩臺全站儀在無導向架限位的兩個方向加以控制。為防止鎖口中心線平面位移, 在打樁進行方向的鋼管樁鎖口處設卡板, 阻止管樁位移。同時在導向框上預先計算出每塊管樁的位置, 以便隨時檢查校正。開始打設前兩根鋼管樁時,位置和方向確保精確,以便起到樣管導向作用,每打入1m測量一次。并且,在打至預定深度后立即采用鋼筋與導向框焊接固定。在水中插打鋼管樁應自下游向上游搭設。② 鋼管樁插打順序:由各邊中部向兩端插打鋼管樁,分別在角樁處合攏。打樁方式的選擇,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鋼管樁的設計,選擇單樁打入法,以一根鋼管樁為一組, 逐根插打, 直至鋼管樁插打完畢。
四、基坑開挖及支撐安裝
鎖口鋼管樁插打完畢后,采用高壓射水等方法將砂土沖起,抽出基坑,運輸車運至棄土場。待基坑開挖至一定深度時,即安裝內支撐,安裝完畢后方可繼續開挖。
1、內支撐結構
內支撐有圈梁及托架和支撐鋼管組成。托架橫梁和牛腿采用[20槽鋼,擋塊采用[10槽鋼制作,托架沿鋼管樁四周布置;圈梁為三根I45a工字鋼制作,對撐點處設置60cm×60cm×3cm鋼板;斜撐處設置60cm×90cm×3cm鋼板;支撐為φ600mm,δ10mm鋼管。順橋向布置兩道對撐,承臺四角各布置2道斜撐。
2、內支撐安裝
沿鋼管樁四周每隔一定焊接[20槽鋼托架,焊縫必須滿焊,高度不小于5mm。托架錯開鋼管支撐位置,安裝完成后吊裝工字鋼梁,并與鋼管樁有效焊接,四周安裝完畢后形成封閉的圈梁,鋼管斜撐及對撐岸邊下料完成后采用平板車運至現場,與工字鋼圈梁上鋼板滿焊,完成支撐體系安裝。
五、封底混凝土施工與基坑抽水
基坑開挖至承臺底以下2m時,立即對基底進行測量,務必保證基坑底最高位置低于承臺底2m。確認后,對封底范圍內鋼護筒和鎖口鋼管樁壁進行清洗,保證封底混凝土與鋼護筒和鎖口鋼管樁有效連接。封底混凝土采用C20高性能混凝土,封底厚度為2m,混凝土采用導管法灌注。導管頂部各設置一個料斗,底部設置一鋼護筒,從承臺兩對角向中心環繞澆注,直至完成整個圍堰內封底混凝土施工。施工過程中,在鋼管樁圍堰上設置測量懸線控制封底混凝土澆注高程。導管毎次移動距離不大大于導管有效半徑的1/2。混凝土澆注完成后留置同條件養護試塊。
封底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采用四臺潛水泵進行圍堰內抽水。抽水過程中注意對鎖口鋼管樁及支撐體系的變形監控,若變形較大,應立即停止抽水并及時采取加固措施。
六、欄桿及爬梯安裝與支撐體系拆除
欄桿采用鋼管制作,沿圍堰四周設置。立柱高2m,間距2m,橫桿設置3層,自圍堰頂部以上分別30cm,90cm,120cm高度各設置一道,采用5cm×5cm密目網維護。基坑內沿承臺四邊中心位置各設置一個爬梯,兼做人形通道或疏散通道,爬梯立柱采用角鋼制作,踏腳板間距21cm,采用合適的角鋼制作。
鎖口鋼管樁拆除順序為先拆除底層支撐體系,在拆除首層支撐體系,最后拆除鋼管樁。承臺澆注完畢后,待混凝土滿足拆模要求,及時拆除模板并分層回填夯實。先解除鋼管支撐與工字鋼圈梁的聯系,吊出圍堰。再依次拆除工字鋼圈梁,最后拆除托架。
參考文獻
[1]楊克龍. 鎖口鋼管樁圍堰在橋梁基礎施工中的工程實踐[J]安徽建筑, 2011,(02)
[2]夏志華. 新型鎖口鋼管樁圍堰設計與施工[J]. 鐵道技術監督, 20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