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蕾
摘要: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實現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作為高校計算機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探索計算機實踐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在研究高校計算機教師實踐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層級化多元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并結合有關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具體闡述。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在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側面地調動學生,以更好地實現高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計算機;實踐教學;層級化;多元教學法
目前,在計算機實踐教學方式上,比較成熟的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項目驅動式、任務驅動式等,這些教學方式的運用,改進了計算機傳統教學中教授知識的機械性和灌輸方式的強制性,增強了計算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應用能力,也提高了計算機教學效率。但是,結構單一的實踐教學方式難免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班容量大的班級教學中,單一任務驅動式的實踐教學方式,往往不能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并且難以有效監督和控制學生的個體活動,使反饋效率比較低。因此,在高校計算機的實踐教學中,不能只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
根據實際調查,不少高校的計算機實踐教學方式仍然比較單一。鑒于此,在研究高校計算機已有實踐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了層級化多元教學法,層級化多元教學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時,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層級的劃分。下面結合在這方面的一些體會,加以介紹。
通過對多年計算機課程教學后,通常情況下,比較實用的層級化劃分標準有兩個:一是任教班級學生專業特點的不同,二是同一班級學生接受程度的不同。一般情況下,先根據第一個標準設計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第二個標準即同一班級學生接受程度的不同,把教學任務劃分成不同的層級。在這兩個標準中,任教班級的專業特點主要是針對計算機公共課而言的,是從相對宏觀的角度來考慮教學任務的層級化;對同一班級的同學來說,則主要依據第二個標準來進行教學任務的層級劃分。下面分別進行討論。
一、針對不同專業特點的層級化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普及和提高,普通高校一般都會開設計算機公共課,如《大學信息技術基礎》,各種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等。由于開設的專業不同,同一門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就河北省的普通高校來說,對藝術專業和數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開設《大學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時,一般都是要求學生通過河北省計算機一級考試。雖然教師對這兩個專業的學生主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相同,但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礎知識的水平不同,如果教學時不加區別對待,最終會使藝術專業的學生感覺難度較大,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基礎不過關。而數學專業的學生則會由于基礎比較好或接受能力強,普遍存在"吃不飽"的現象。因此,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時,應該根據專業特點的不同而區別對待。
在上面的例子中,對藝術專業的學生應該更加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以一級考試為核心,由易到難,逐級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課上通常不需要過多的擴展,設計教學任務時主要實現教學難度的層級化;而對數學專業的學生,由于他們整體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高一些,因此在進行教學任務的設計時,應該從深度或廣度兩個方面進行適當的拓展。例如,對創建快捷方式這一教學任務,對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難度相對較大,因此設計教學任務時可以只介紹一種常用的方法即可,如鼠標右擊和移動操作相結合,具體可以結合實際應用和本機環境,精選一到兩個實例進行演示。對于數學專業的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可以介紹兩種創建快捷方式的方法。除上面的方法外,可以再介紹向導法,并對兩種方法加以分析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簡單的一種,然后熟練運用即可。
總之,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學生接受程度的不同,適當進行精選或擴展,把教學任務劃分成不同的層級。
二、針對不同知識水平的層級化
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內容是在把所有學生看成基礎知識一般的水平下設置的,尤其是地方高校。這樣做的弊端是,對于那些基礎好的學生不能區別對待,存在“吃不飽”的問題。因此,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還可以根據一個班級內部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層級劃分。
(一)、教師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層級化
一般來說,一個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整體情況是"中間大兩頭小",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既要把重點放在照顧多數同學(即"中間")的知識水平上,又要兼顧"兩頭"(基礎薄弱和基礎很好的同學),按照這一原則,教師在備課時同樣可以把教學目標依據難度不同劃分成不同的層級,適當照顧"兩頭",尤其對于"吃不飽"的同學,可以采用多引導他們的方法,使他們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地結合自身去選擇一些難度更大并且適合自己的內容或題目進行鉆研,以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潛能。
(二)、教師作業布置的層級化
在計算機不同課程的教學中,一般來說都離不開實踐教學這個環節。為了幫助每位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時,同樣有必要采取層級劃分的方法來考慮所布置作業的不同層次,以全面兼顧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差異,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同學。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考查課,運用起來更加靈活有效。例如,教師在給信息安全方向的學生講授《網絡攻擊與防御》這門專業課時,涉及到對Web服務器安全性的測試,由于教師提前了解到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相關的Web開發技術。因此在給學生布置這部分實踐作業時,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層級,下面按難度由大到小依次介紹。
首先,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要求他們使用已經學過的相關技術開發一個功能相對完善的網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各種Web攻擊工具對網站進行漏洞檢測,看是否存在漏洞如SQL注入漏洞等。如果存在,進一步考慮應該采取哪些技術手段或管理措施來解決。
其次,對基礎相對薄弱一些的同學,允許他們直接從網上下載網站源碼,然后自己進行網站部署和測試,在此基礎上運用相應的工具來檢測該網站的安全性。
最后,考慮基礎最薄弱的同學,如果對這個層次的實驗也感覺有難度,就讓這些同學直接使用測試工具對某些網站進行在線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記錄和總結。這樣,就比較全面地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
實踐證明,這樣的層級處理不但適應了同一班級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而且極大地調動了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有事可做,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從事相關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小結
層級化多元教學法的主要優點是:既能考慮不同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專業水平,又能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可以多角度、多側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缺點和不足主要是:在實際應用中,層級化多元教學法對教師本身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是在教師對所教課程及其實踐內容非常熟悉或者精通的情況下進行的。對于新授課,要達到這一目標還是有很大難度的,這要求教師在課下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準備。但是從提高學生、培養學生早日成才的角度來考慮,這點犧牲是值得的,也是每位教師應該努力盡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