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浙江象山縣紅十字臺胞醫院,寧波市 315731)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T)近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育齡婦女發病率為7%~50%,其治療方法有多種[1]。其中,腹腔鏡保守性手術只能去除肉眼能辨認的病灶,難以徹底清除病灶,臨床上常應用藥物作為術后鞏固治療。近年來,有文獻[2]報道,EMT行腹腔鏡術后聯合藥物治療可以使殘留病灶萎縮、消失,減少復發。為此,筆者對腹腔鏡EMT術后應用米非司酮治療的療效進行了觀察。
選擇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EMT患者72例,臨床表現主要為不同程度典型的痛經、性交痛、月經失調及不孕等。所有患者術前3個月內未服過任何激素類藥物,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正常,無內科并發癥,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鏡手術。全部患者術后根據隨機數字法均分成A組和B組,2組患者的年齡、體重、孕產次及美國生育協會EMT分期法(AFS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2 groups
采用SPSS 1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2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A組于術后第7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qd,連服3個月;B組于術后第7天口服孕三烯酮2.5 mg,每周2次,連服3個月。詳細記錄患者術后痛經、腹痛(伴隨月經來潮的不規則腹痛)、性交痛、盆腔觸痛、婦科B超檢查情況及不良反應。
緩解:無癥狀、體檢未發現盆腔腫塊;改善:仍有原癥狀,但程度減輕,體檢無陽性體征,未發現盆腔腫塊;復發:再次出現周期性、漸進性下腹痛,或B超再次發現包塊。
A組治療后的緩解率及改善率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B組(P<0.05),詳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n,%)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n,%)
A組治療后痤瘡、不規則陰道出血、轉氨酶異常、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n,%)Tab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between 2 groups(n,%)
EMT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疾病。EMT的臨床表現以痛經進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月經周期異常、不孕、性交痛、腸功能改變及泌尿系統癥狀等為主,嚴重影響著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也是婦女不孕癥的主要病因之一[4]。
由于EMT具有增生、浸潤、擴散特性,腹腔鏡手術分離異位囊腫過程中容易破裂,以至于術中病灶難以徹底清除,術后復發在所難免。因此,EMT的治療面臨著如何消除病灶、改善癥狀、提高妊娠率和降低復發率等一系列難點。目前多使用藥物治療,包括達那唑、孕三烯酮、大劑量雌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藥等[5]。
孕三烯酮是19-去甲睪酮甾體類藥物,具有抗孕激素、抗雌激素和抗性腺等作用,研究[6~8]證實,該藥物能多重效應最終形成高雄激素和低雌激素環境而不利于異位內膜的生長。米非司酮是一種抗孕酮和抗糖皮質激素的甾體類藥物,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及子宮內膜,抑制卵泡的生長及排卵,使促黃體生成激素(LH)峰值出現時間延遲或消失,且具有非競爭性抗雌激素作用,進而達到緩解癥狀,減少病灶的作用。米非司酮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避免了單純手術治療和單純藥物治療均有的局限性。如嚴重粘連時病灶難以徹底切除,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不能防止新病灶生長;單純藥物治療對大的病灶無效,療效的個體差異、停藥后復發等。因此,采用手術后加用藥物治療有利于保持手術的療效。
本研究對72例EMT患者均采用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術后第7天用藥后結果顯示,A組治療后的緩解率及改善率與B組比較療效相似(P>0.05),但A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B組,且治療后痤瘡、不規則陰道出血、轉氨酶異常、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P<0.05)。因此,腹腔鏡術后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較孕三烯酮效果好,可以降低復發率,且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進一步大樣本臨床試驗證實。
[1]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6-108.
[2]王云霞,劉 萍,陳支媛,等.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用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術后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221.
[3]鄭 燁,崔竹梅,王言奎,等.腹腔鏡手術聯合孕三烯酮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觀察108例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4):670.
[4]張 凌,隆玉華,林 海,等.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手術后應用米非司酮的療效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6):378.
[5]張華芳.腹腔鏡術后聯合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07,24(5):805.
[6]曾聲雯.腹腔鏡手術后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78例臨床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7):822.
[7]李 強,王梓媛,鄧 卉.腹腔鏡術后加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J].寧夏醫學雜志,2009,31(11):1047.
[8]段永紅,曹玉梅.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治療6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7,4(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