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蕾,楊 杰,楊婭華,王 怡,付彥偉
(玉溪市人民醫院 新生兒科,云南 玉溪 653100)
聽力障礙是常見的出生缺陷。國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兒中,雙側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約在0.1%~0.3%,其中重度至極重度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約為0.1%。在經過重癥監護病房搶救的新生兒中,聽力障礙發生率高達20%,其中,重度以上者為1%[1]。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規定的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之一。我院依法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了解高危新生兒聽力障礙發生率及相關危險高危因素,目的在于及早發現聽力障礙,及早干預。
資料和方法 對入住本院NICU的高危新生兒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2]的473例高危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
篩查方法:由專業醫師采用丹麥生產便攜式耳聲發射測試儀進行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EOAE)檢查,等待患兒病情穩定后行初次篩查。方法步驟為:在嬰幼兒安靜或睡眠狀態下進行測試,先用棉簽清潔耳道,去除耳內分泌物,選取合適的探頭輕輕放入外耳道,兩耳分別測試。結果由計算機處理后顯示。未通過初次篩查者,在初篩后的3~4周再次復查,如未通過,則轉入耳鼻喉科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

附表 高危新生兒聽力初篩結果
結 果 初篩473例有77例未通過,通過率為83.7%;復篩68例,通過62例,通過率88.24%;473例患兒中聽力障礙有6例,占1.27%。有聽力障礙的6例皆建議到耳鼻喉??七M行聽力診斷性檢查,異常者進行了醫學干預。見附表。
討 論 耳聲發射可以反映耳蝸毛細胞主動運動功能,由于其簡便、快速、無創、不受睡眠、麻醉的影響,可安全用于新生兒聽力篩查。臨床上發現聽力損失達30~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者消失[1]。NICU是高危新生兒進行集中診治監護的醫療中心。近年來隨著新生兒急診醫學的迅速發展和生命支持技術的不斷提高,新生兒死亡率逐漸下降,同時病殘率也明顯升高,聽力障礙是NICU存活兒中一個重要后遺癥[3]。本次高危新生兒聽力初次檢查中聽力障礙的比率比正常新生兒明顯增高,占1.27%。(正常新生兒發生率為0.28%[3])。其中早產兒組聽力障礙的發生率達29%,可能與早產兒發育不成熟、圍產因素、NICU環境有關。新生兒窒息組和吸入性肺炎組也分別達到了19%和14%,可能與這兩種疾病導致的低氧血癥、酸中毒有關。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達到13%,膽紅素可通過血腦屏障,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毒性作用,導致聽力障礙。顱內出血及腦康復治療組亦達到了15%及18%,腦損傷導致了聽力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大部分初次篩查患兒耳聲發射亦能通過,說明新生兒的大腦具有可塑性,修復能力較強。
所以,入住NICU的患兒是聽力障礙發生的高發人群,早產兒、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黃疸為發生聽力障礙的前3位高危因素。因此,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尤其是高危新生兒的聽力篩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篩查及早發現聽力障礙的兒童,早期干預,積極治療,減少傷殘,從而有利于嬰幼兒語言及心理行為的健康發育。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5-166.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34.
[3]孫建華,黃萍.NICU高危新生兒的早期聽力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3,5(41):359.